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波

作品数:14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骨折
  • 4篇内固定
  • 3篇桥接
  • 3篇重症
  • 3篇骨干骨折
  • 3篇关节
  • 2篇入路
  • 2篇通气
  • 2篇切开
  • 2篇中下段
  • 2篇综合征
  • 2篇肱骨
  • 2篇肱骨干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流感
  • 2篇节段
  • 2篇窘迫综合征
  • 2篇呼吸窘迫
  • 2篇呼吸窘迫综合...

机构

  • 12篇阜阳市第二人...
  • 3篇阜阳市人民医...
  • 2篇安徽省阜阳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太和县人民医...
  • 1篇阜阳市肿瘤医...

作者

  • 14篇刘波
  • 9篇吴刚强
  • 8篇陈诚
  • 6篇艾继超
  • 4篇单南冰
  • 2篇雷习群
  • 2篇韩明锋
  • 2篇李秀勇
  • 2篇李涛
  • 2篇冉献贵
  • 1篇芮清伟
  • 1篇孙伟
  • 1篇许靖
  • 1篇邓侠
  • 1篇李哲
  • 1篇裴亚莉
  • 1篇张怀伟
  • 1篇鲍华西
  • 1篇李殿明
  • 1篇刘芳林

传媒

  • 7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临床医学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8-06采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的20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65~9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4(90~230)mL,住院时间平均8.5(7~10)d。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5(7~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7(4~8)个月,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等级:优15例,良3例,可2例。结论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可有效的保护断端血供,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满意。
芮清伟刘波艾继超吴刚强韩晓军陈诚曾辉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肘关节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长节段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长节段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5—2016-01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0例长节段粉碎性股骨干骨折。根据骨折块粉碎程度可滑动及旋转挂钩型卡块,从而固定并稳定骨折端。部分患者可选择小切口有限切开骨折端复位,然后在切口内置入连接棒及固定块,作小切口在导向器下置入螺钉。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2~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6(4.0~6.5)个月。末次随访时肢体功能根据Sander标准评定:优15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5.0%。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长节段粉碎性股骨干骨折操作方便,固定牢靠,可有效保护骨膜血供,避免断端应力遮挡,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吴刚强刘波艾继超陈诚曾辉韩晓军李宁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内固定
重症甲型H1N1流感24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4例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19~35岁孕妇,早期有流感症状,临床表现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危重期出现在病程第3~5天,治疗上采取了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性措施。20例治愈,4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的致命性传染病。妊娠期妇女是甲型流感的高危人群,易发展成为重型病例,且预后不良。早诊断、早期抗病毒、适时终止妊娠、适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改善患者预后。
单南冰雷习群韩明锋李秀勇冉献贵刘波李涛张怀伟李哲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孕妇危重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ICU危重患者APACHEⅡ评分变化率和临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6
2017年
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变化率(简称APACHEⅡ变化率)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ICU危重症患者94例并跟踪28 d,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66例)和死亡组(28例),收集第1天APACHEⅡ评分(APACHEⅡ1)、第2天APACHEⅡ评分(APACHEⅡ2)资料,计算APACHEⅡ变化率;比较2组患者APACHEⅡ1、APACHEⅡ2和APACHEⅡ变化率;采用ROC曲线比较APACHEⅡ1和APACHEⅡ变化率预测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死亡组患者APACHEⅡ1、APACHEⅡ2高于生存组,而APACHEⅡ变化率低于生存组(P<0.05);APACHEⅡ变化率与预后呈负相关性(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PACHEⅡ变化率预测总体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高于APACHEⅡ1的曲线下面积0.775(P<0.05)。APACHEⅡ变化率的最佳界值为0.21(敏感性60.7%,特异性95.5%)。结论:APACHEⅡ变化率对ICU危重症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意义高于单纯APACHEⅡ评分。
刘波单南冰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预后
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钳,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焊接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缩端焊接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呈“U”字状,安装座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前后侧内壁转动安装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
刘波吴美潮杨芳芳
文献传递
上臂前外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关节外骨折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上臂前外侧入路联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7—2019-05采用上臂前外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19例肱骨干中下段关节外骨折,取上臂前外侧入路,沿肱二头肌和肱桡肌间隙进入,于深面分离找到肱肌与肱桡肌间隙。将桡神经及肱桡肌拉向外侧,肱肌及肱二头肌外侧头拉向内侧,充分显露骨折端。复位骨折端,在桥接内固定系统中选择合适长度的连接棒以及相应的固定模块固定骨折端。结果 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平均14.3(12~18)个月。手术时间63~85 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100~145 mL,平均123 mL。住院时间7~11 d,平均8.4 d。19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15例,良2例,可2例。结论上臂前外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中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减少了对肱骨干骨折端骨膜的血供破坏,术后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刘波吴美潮吴刚强艾继超陈诚曾辉韩晓军马龙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切开后再修复法完整保留髌下脂肪垫对疗效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研究一种既能完整保留髌下脂肪垫又不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显露及操作的方法,观察完整保留髌下脂肪垫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20-06-2022-06完成的12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60例。A组术中采用切开后再修复法完整保留脂肪垫,B组术中部分保留髌下脂肪垫(仅切除增生滑膜或遮挡视野部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术后Insall-Salvati比值。结果 120例均获得至少1年随访。A组与B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术后6个月膝前疼痛发生率、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A组3例(5.0%)出现膝前疼痛,B组8例(13.3%)出现膝前疼痛,B组膝前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6个月Insall-Salvati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个月Insall-Salvati比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可以采用切开后再修复法完整保留髌下脂肪垫,降低了术后膝前疼痛、髌腱挛缩的发生率,而术中尽可能避免髌下脂肪垫灼烧、牵拉、挤压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曾辉吴刚强艾继超陈诚刘波韩晓军马龙
关键词:髌下脂肪垫
取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取髂骨植骨支撑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19-05采用髂骨植骨支撑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0例桡骨干骨折,术前根据桡骨干骨折端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发现桡骨干楔形骨折端粉碎严重、复位困难者,取同侧髂骨松质骨制成骨条,置入骨折断端远近端,再取较为粉碎的桡骨皮质骨覆盖在断端,固定锁定钢板及远近螺钉,在断端周围置入髂骨松质骨。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5周。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折断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照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等级评价疗效:优18例,良2例。结论取髂骨植骨支撑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干骨折可以提供坚强的内固定,保证了断端的充分植骨,骨折端的愈合率高。
刘波吴美潮吴刚强艾继超陈诚曾辉韩晓军马龙
关键词:髂骨植骨锁定钢板
责任节段减压联合矫形固定短节段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探讨责任节段减压联合矫形固定短节段融合手术在退变性腰椎侧弯中的疗效。方法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每组62例。短节段融合组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融合节段为相邻腰椎;长节段融合组经后路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融合节段为相邻多个腰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冠状面腰椎侧凸Cobb角、矢状面腰椎前凸Cobb角、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椎管直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部及下肢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短节段融合组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的冠状面腰椎侧凸Cobb角较术前均减小,矢状面腰椎前凸Cobb角较术前均增大(P<0.05)。术后6个月,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的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及椎管直径均增加,短节段融合组高于长节段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JOA评分较术前均升高,短节段融合组高于长节段融合组(P<0.05);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ODI评分较术前均降低,短节段融合组低于长节段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腰背部及下肢的疼痛程度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长节段融合组术中椎板硬脊膜黏连所致减压过程中硬脊膜撕裂2例,短节段融合组未监测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与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在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治疗上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短节段融合组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腰椎功能恢复状态更优,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低。
曾辉吴刚强黄灿韩晓军刘波陈诚马龙张博文王宏海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弯
跟骨“钉中钉”内固定系统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跟骨“钉中钉”内固定系统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21-05—2022-05采用跟骨“钉中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15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透视下经距骨颈和跟骨结节分别置入1枚直径2.5 mm克氏针,然后用特制跟骨牵引装置套入2枚克氏针内,沿一个方向牵引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后,于跟腱下方约1 cm处作长约1 cm切口,由后往前置入1枚导针,根据导针在跟骨中的长度置入1枚直径8.5 mm的钛合金空心钉来控制跟骨长度。空心钉自带螺钉孔,应用配套导向器由外向内置入多枚螺钉来控制跟骨轴向旋转。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1.3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骨折端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切口皮瓣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功能评分为78~100分,平均91.5分,其中优10例(Ⅱ型7例,Ⅲ型3例),良3例(Ⅱ型2例,Ⅲ型1例),可2例(Ⅲ型2例)。结论跟骨“钉中钉”内固定系统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足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龙刘波吴刚强陈诚曾辉张博闻王宏海刘晨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