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 作品数:13 被引量:146 H指数:6 供职机构: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9月在医院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女性127例,其中筛查出具有明确手术指征且术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者60例,对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年龄≥55岁39例,肥胖45例,糖尿病史41例,高血压史27例,未孕13例,恶性肿瘤病史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肥胖、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肥胖、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为独立的高危因素。结论对年龄≥55岁、肥胖、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的女性需常规进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以预防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马新 谢虹 黄海伟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流行病学 腹腔镜下新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对宫颈癌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式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PLND)对宫颈癌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RPLND的35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7例)两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解剖式RPLND,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传统RPLND,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切除淋巴结总量为(25.42±6.27)个,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结总量(17.56±6.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引流液总量为(1 017.59±1 302.37)m L,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平均引流液总量(2 208.26±1 546.27)m L(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主要术后并发症有发热、淋巴囊肿、下肢水肿以及深静脉血栓等,两组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6.52±2.47)d,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22.06±3.81)d(P<0.05);观察组EORTC2C30评分为(16.36±3.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EORTC2C30评分(14.28±2.47)(P<0.05)。结论腹腔镜下解剖式RPLND术野清晰,解剖层次清楚,清扫淋巴结彻底,恢复快,有利于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黄海伟 谢虹 马新关键词:腹腔镜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宫颈癌 并发症 腹腔镜下宫颈或阴道残端腹壁网片悬吊术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宫颈或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4例不同程度的子宫及阴道壁脱垂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治疗组采取腹腔镜下宫颈腹壁悬吊术或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并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对照组采取阴式子宫切除及前盆腔重建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患者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尿管时间分别为(119.1±35.8)min、(39±20.7)m L、(47.5±1.8)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尿管时间分别为(96.4±19.3)min、(63.4±36.8)m L、(120.2±2.8)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局部不适发生率、拔除尿管后尿频和术后并发症几率分别为11.8%、5.3%、0%,对照组患者的局部不适发生率、拔除尿管后尿频和术后并发症几率分别为23.6%、17.6%、5.3%,均较治疗组高。结论腹腔镜下宫颈或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对周围脏器影响更小,临床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尤其对于年轻、对术后性生活要求较高及合并卵巢囊肿等需术中同时处理者等更为适宜。 马新 邵洋 高瑜 陈丽娟关键词:腹腔镜 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与教学优化探索 被引量:6 2018年 妇产科主要是研究女性生理疾病、女性生殖疾病的一门学科,在目前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妇产科临床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对生源的急速扩招,导致目前医学院的教学条件无法满足临床教学的需求。加之,妇产科教学自身的特殊性,医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实际教学中应改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深入实践学习。文章就目前妇产科临床教学实际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优化教学策略。 张萍 陈丽娟 高瑜 马新关键词:妇产科 临床教学 教学条件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风险与分娩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5 2011年 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妇女,与择期再次剖宫产相比,成功的经阴道分娩可以减少母亲的住院天数,减少围产期失血和输血、感染、血栓栓塞,以及避免因重复剖宫产而导致的脏器粘连、剖宫产儿综合征等不利后果。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并非毫无风险。 张萍 陈丽娟 蒋敏 马新 周海英 陈萍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再次剖宫产 重复剖宫产 剖宫产儿 膦甲酸钠氯化钠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氯化钠治疗持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新方法,提高HPV感染的转阴率,降低感染程度。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60例持续HPV感染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2b栓,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膦甲酸钠氯化钠;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宫颈炎指标评分、宫颈炎指标评分改善率及HPV转阴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宫颈炎指标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治疗组宫颈炎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1.568,P<0.05);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6,P<0.05);治疗3个月后HPV转阴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7,P<0.05)。结论膦甲酸钠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宫颈炎持续HPV感染患者HPV的转阴率,降低患者炎症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谢虹 赵芳 马新 黄海伟 张琳关键词:膦甲酸钠 宫颈炎 人乳头状瘤病毒 转阴率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后不同时间联合清宫术治疗瘢痕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UACE)后不同时间联合清宫术对瘢痕妊娠(CSP)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CSP患者90例,根据UACE距清宫术时间分为3组:1d(A组)、2d(B组)、3d(C组),每组30例。检测术前、术后7d、14d、21d的β-HCG值,监测清宫术出血情况,记录住院时间、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和术中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记录3组血清HCG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月经恢复所需时间、月经规律比例、再次妊娠比例、再次发生CSP比例。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距上次剖宫产时间、孕次、产次、停经时间和术前血β-HC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3组患者术后7d、14d和21d血β-HCG存在明显差异( P <0.05),C组下降更明显( P <0.05)。C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HCG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月经恢复所需时间、月经规律比例、再次妊娠比例、再次发生CSP比例均明显低于A、B组( P <0.05);VAS评分则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CSP患者UACE治疗后3d行清宫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预后恢复较快,较适宜清除病灶。 张萍 陈丽娟 胡惠良 马新 高瑜关键词:清宫术 安全性 腹腔镜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56例早期宫颈癌(ⅠA~ⅡB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术中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观察患者基本手术指标,统计并发症及复发率,评价疗效与安全性。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示标本边缘无残留病灶,手术切除彻底,成功率100.00%。手术时间(183.76±15.14)min,术中出血量(66.74±13.12)ml,术后通气时间(21.83±4.09)h,淋巴结切除数(26.42±3.74)个,术后住院时间(17.25±2.17)d。输尿管损伤3.57%,膀胱损伤3.57%,静脉损伤5.36%,闭孔神经损伤3.57%,经治疗及干预,无后遗症状。术后随访(17.25±6.3)个月,无肿瘤复发、穿刺点转移或宫颈癌相关死亡病例,复发率0.00%。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萍 马新 高瑜 陈丽娟 黄海伟 赵芳关键词:早期宫颈癌 腹腔镜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疗效 安全性 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术后复发卵巢内膜囊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AGRI)治疗腹腔镜卵巢囊肿摘除术后复发卵巢内膜囊肿(OE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腹腔镜卵巢囊肿摘除术后复发的OEC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qd。对照组患者口服孕三烯酮胶囊2.5 mg,2次/周;观察组患者给予AGRI 3.6 mg,皮下注射,1次/月,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和痛经、慢性盆腔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12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FSH、L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_2水平无变化,且FSH、L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FSH、LH、E_2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两组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率为86.67%、优势卵泡形成率为60.00%、妊娠率为5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46.67%、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RI治疗腹腔镜卵巢囊肿摘除术后复发OEC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痛经和慢性盆腔痛,提高妊娠率;停药后仍有复发病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症状轻微。 谢虹 黄海伟 马新 赵芳 张建亚关键词:孕三烯酮 复发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恶性肿瘤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析腹腔镜治疗宫颈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早期宫颈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6例,治疗组采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采取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患者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淋巴结切除数目分别为(216.8±35.4)min、(332.5±120.4)m L、(4.4±2.1)d、(24.3±5.6)条,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淋巴结切除数目分别为(265.5±32.3)min、(496.5±136.7)m L、(7.6±3.2)d、(20.3±5.4)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膀胱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几率分别为(13.2±4.4)d、(14.3±3.6)d、2.17%、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有效,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应用前景较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马新 谢虹关键词:腹腔镜 宫颈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