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争

作品数:20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马王堆帛书
  • 6篇帛书
  • 4篇脉书
  • 4篇老子
  • 4篇《老子》
  • 3篇《春秋事语》
  • 3篇出土
  • 3篇春秋
  • 2篇年代学
  • 2篇左传
  • 2篇礼学
  • 2篇经脉
  • 2篇古书
  • 2篇汉墓
  • 2篇《左传》
  • 2篇成书
  • 2篇出土文献
  • 1篇大禹
  • 1篇学术史
  • 1篇医简

机构

  • 17篇上海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武警上海总队...

作者

  • 20篇赵争
  • 3篇宁镇疆
  • 2篇李雯
  • 1篇谢维扬
  • 1篇朱君杰

传媒

  • 2篇中医文献杂志
  • 2篇周易研究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史林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阿坝师范高等...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古代文明
  • 1篇出土文献综合...

年份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出土文献看汉代《老子》文本及流传被引量:1
2018年
汉初的《老子》流传并未出现一种拥有较显著流传优势的"通行本",其时的《老子》不仅拥有不同的文本方案,即便在相同的文本结构框架之下,还存有内容元素渊源有自的不同"族本",汉初的《老子》文本还处于尚未定型的阶段。从汉初至北大汉简《老子》及《淮南子》成书之时,世所流传的《老子》文本线索较为复杂,今传《老子》各本当各有其文本依据,不太可能是在汉简《老子》的基础上进行章段裁划的结果。北大汉简《老子》并未显示出明显的流传优势,对于北大汉简《老子》的文本性质当有更加合理的认识。
赵争
关键词:马王堆帛书《老子》文本
战国时期大禹形象的演变——以儒墨诸子文献为中心
2019年
纵观先秦至两汉的大禹形象,可以用从"人"到"神"来加以概括。而大禹形象的"神"化,便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在战国之前,尤其是在西周时期,大禹基本上还是一个"人"的形象,而从战国诸子开始,尤其是在儒家墨家的记载中,大禹的形象便渐渐被"神"化。但是战国时期对大禹的"神"化,还仅仅是"神"化大禹的道德、大禹的功绩,与后世将大禹彻底神化为一个法力高强的神相比,有明显的区别。
朱君杰赵争
关键词:战国大禹神化墨家
周代礼学:《老子》思想最基础的知识背景被引量:3
2015年
从《左传》等书所述礼制看,周代礼学强调"不争",崇尚谦下,对逞强争胜、聚敛财富以至"汰"、"侈"的行为均持否定态度,凡此均与《老子》思想的基本倾向契合。由于周代礼学是《老子》思想最基础的知识背景,从而决定了《老子》思想的一些基本取向。这一方面证明传统说法如老聃精于礼学及孔子从之问礼信而有征,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子》一书只能出现在周礼犹存的春秋时代,而绝不可能到战国之世。
宁镇疆赵争
关键词:《老子》不争绝学
重思学术史:汉代《诗》学家派问题覈論--以出土涉《诗》文献为中心
以《诗》本事及《诗》旨无法断定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所引《燕燕》以及尹湾汉简《神乌赋》所引《青蝇》的《诗》学家派;据用字情形无法断定阜阳汉简《诗经》及《神乌赋》所引《青蝇》的《诗》学家派。四家《诗》概念框架并不能涵盖汉代...
赵争丁宇
关键词:出土文献
马王堆汉墓古脉书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4年
马王堆古脉书出土40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除了对古脉书进行整理及释读工作外,基于马王堆古脉书并结合相关的传世文献,在语言文字、经络理论、古书成书以及其他相关方面开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马王堆古脉书出土40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其中的研究取向及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课题。
赵争
略议清华简《摄命》记事年代问题
摘 要:目前有关《摄命》记事年代的意见主要有"孝王说"和"穆王说"两种,两者的论证依据及推论过程均有可商之处,两种假说均有待进一步论定。《摄命》所记历日、以士作为右者以及王命宣读方式等内容稍有利于"穆王说"。
赵争丁宇
关键词:清华简
长沙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研究综述
2011年
1973年出土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春秋事语》所记内容多有与传世文献互见者,帛书《春秋事语》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独具意义。在对《春秋事语》文本进行整理的同时,研究者着重于帛书性质、帛书与相关传世文献关系以及帛书的文体特征等问题的讨论,取得了很多成果。
赵争
关键词: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
古书体例研究与古书辨伪——以孙德谦、刘咸炘、余嘉锡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2年
对古书疑伪活动的省思与疑古辨伪活动一起,辩证地完成了对古书的第一次反思。在古书疑伪活动的刺激下,古书体例研究作为回应古书疑伪活动的核心问题被提出,进而将对古书的这次反思带向更广阔、更深邃的思考层面。除来自"古史辨"内部的省思外,已有学者较早注意到了古书体例与古书辨伪的关系问题,并以传统的校雠学为资源展开论列,孙德谦、刘咸炘、余嘉锡等学者为其代表。
赵争
关键词:刘咸炘余嘉锡校雠学
两汉《诗经》流传问题略论——以阜阳汉简《诗经》为中心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对阜阳汉简《诗经》的整治及抄写情形的研究,可以推断阜阳汉简《诗经》当为抄写本,其篇次也很可能与今传本有异;结合阜阳汉简《诗经》及其他涉《诗》材料,可以断定汉初有完整的《诗》本存世,其时应当并不存在一种在字形上具有定本意义的《诗经》文本;从字形上看,汉代《诗经》流传呈现出一种民间与官方、分化与统一并行的双轨制状态。
赵争
关键词:《诗经》两汉
马王堆帛书《系辞》成书问题覆议
2015年
帛书《系辞》内容与今本《系辞》大致相同,二者间除用字及局部的文句差异,最大差别在于帛书《系辞》较今本《系辞》缺少若干章节。今本《系辞》与帛书《系辞》之间的关系在相关意见框架中未得到圆融的解释。结合文献线索及对古书成书及流传情形的新认识,《系辞》成书及流传过程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体认,今本《系辞》与帛书《系辞》的关系问题可在此框架下得到更好的解释。
赵争
关键词:《系辞》今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