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娜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3篇心肌
  • 3篇梗死
  • 2篇心肌梗死
  • 2篇炎症
  • 2篇综合征
  • 2篇空间结构
  • 2篇呼吸道
  • 2篇急性冠脉
  • 2篇急性冠脉综合...
  • 2篇冠脉
  • 2篇冠脉综合征
  • 2篇斑块
  • 2篇病理性
  • 2篇城市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2篇传染病防控

机构

  • 12篇南华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蒋娜
  • 4篇匡希斌
  • 1篇谭德明
  • 1篇朱翔
  • 1篇齐增湘
  • 1篇李涛
  • 1篇廖雯婷
  • 1篇贺巧云
  • 1篇廖晓香
  • 1篇陈劲松

传媒

  • 2篇美国中华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QT离散度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
2004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2h。应用QT离散度(QTd)的减少评价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方法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前及后2h做心电图并计算QTd、QTcd的值,根据溶栓后QTd值变化分为QTd未减少仍>70ms组,QTd减少但在60-70ms之间,QTd减少至<60ms组,并于溶栓后2h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闭塞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溶栓后2h随QTd的减少值的增加,冠状动脉血管的开通有增加趋势(P<0.05),QTd减少至<60ms组,冠状动脉血流达TIMI2—3级的可能性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2h QTd减少至<60ms可作为判定冠脉再通的间接指标。
贺巧云匡希斌朱翔陈劲松蒋娜
关键词:QT离散度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冠状动脉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与耦合协调度评价——以长沙市为例
2023年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是城市综合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影响的反馈。目前对于此类型的评价模型和方法较成熟,但是缺乏一套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长沙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大数据和传统数据,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法对2010—2020年期间长沙生态系统健康和整体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芙蓉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隶属等级最高,为0.55。望城区耦合协调度水平最高,为0.721。2)2020年芙蓉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隶属等级最高,达到0.564且协调水平最高,为“良好协调”。3)2010—2020年期间,长沙市各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均得到改善提高,但是耦合协调度等级变化较大。
凌宁远齐增湘李涛李涛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耦合协调度
延长心电图描记时间在诊断儿童游走心律中的价值探讨
2016年
目的:探讨在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基础上,增加不同时间记录对儿童游走心律诊断率的影响。方法按常规心电图增加描记时间的不同,分为0~1 min(对照组)组和1~3 min、3~5 min、5~7 min、7~9 min(实验组)组,统计各组游走心律的诊断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增加描记3~5 min 组儿童游走心律检出例数占比最高(67.27%)。结论对于无器质性病变的儿童,若发现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上 P 波形态和(或)方向有改变者,应慎发异位心律失常报告,适当延长心电图描记时间多数可明确游走心律诊断。
蒋娜
关键词:心电图窦房结
大黄素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IL-23/IL-17炎症轴、Th17细胞及病毒复制的影响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5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模型组(n=20)及大黄素组(n=20),模型组、大黄素组小鼠腹腔接种0.1 ml内含柯萨奇病毒B3(CVB3)的Eagle's液建立VMC模型,对照组仅注射Eagle’s液,于接种当天,大黄素组以3 mg/ml大黄素溶液0.1 ml灌胃,其余2组以0.1 ml蒸馏水灌胃,1次/d,共21 d,记录实验期间小鼠死亡数目,比较各组死亡率。第7天每组处死5只小鼠,取心脏,测定病毒滴度。第22天称体质量(BW)后处死全部小鼠,收集外周血,剥离心脏,称心脏质量(HW),计算HW/BW,行HE染色计算心肌病理积分,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心肌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23、IL-17浓度,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细胞频率,利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心肌细胞核内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ELISA分析心肌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大黄素组死亡率、心肌病理积分及病毒滴度较模型组减少(P<0.05)。模型组HW/BW、心肌IL-23及IL-17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血清IL-23和IL-17浓度、Th17细胞频率、胞核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肌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IL-23/IL-17炎症轴、Th17细胞增殖及病毒复制发挥抗VMC作用。
蒋娜廖雯婷匡希斌
关键词:大黄素病毒性心肌炎白介素-23TH17细胞INTERLEUKIN-23INTERLEUKIN-17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病理性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伴三度房室阻滞者除外)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到的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有无伴随头晕、黑曚、晕厥等相关症状,分为有相关症状组(A组)和无相关症状组(B组),每组患者各30例,统计两组2.0s以上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的时间及频率、房颤时最快心室率及24h平均心室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发生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的频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日间与夜间长R-R间期、逸搏(及逸博心律)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夜间长R-R间期、逸搏(及逸博心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日间(P<0.01),A组最快心室率及24h平均心室率均明显慢于B组(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我们掌握持续性房颤患者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的时间、频度及有无相关伴随症状和24h内整体心室率情况,除外生理性因素的干扰可考虑做出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或提示,便于临床医生能尽早干预和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蒋娜
关键词:心房颤动房室阻滞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与炎症及氧化应激的关系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其与炎症、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将80例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通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监测结果分为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n=48)和无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n=32),采用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浓度,同时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PCI术后再通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60.00%),且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多见,并易伴随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36.25%)。与无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比较,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及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SOD、GSH-Px、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易于发生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其机制可能与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加重及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有关。
蒋娜匡希斌
关键词:心肌梗死炎症氧化应激
CD40-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2005年
大量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资料均显示,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破裂、斑块中致凝血物质与血液直接接触和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导致冠脉急性血栓形成,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真正罪魁祸首。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是ACS发生的病理基础,免疫与炎症反应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起着重要的作用。CD40/CD40L作为免疫及炎症反应中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几乎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乃至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的全过程。
蒋娜匡希斌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CD40-CD40LCD40/CD40L粥样斑块破裂不稳定性斑块信号转导系统
135例异常Q波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出现异常Q波的住院患者135例,进行临床追踪随访,分析出现异常Q波的病因。结果:135例异常Q波患者,临床诊断为梗死性Q波者52例,非梗死性Q波者83例。结论:对于心电图检查出现异常Q波的患者,应结合临床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图动态观察,全面综合分析出现异常Q波的病因,避免误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蒋娜廖晓香
关键词:异常Q波非梗死性Q波病理性Q波
伦理视角下的艾滋病孕妇问题探析
艾滋病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传染性疾病,已不被人们所陌生。随着艾滋病感染人数的不断上升,特别是育龄期的年轻女性感染率的增加,使得艾滋病孕妇这个特殊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对艾滋病孕妇问题的伦理思考也就势在必行。  文章首先介绍了艾滋...
蒋娜
关键词:艾滋病孕妇伦理原则
文献传递
基于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的城市功能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人类一直饱受传染病的困扰。2003年中国在“非典”的肆虐下有4000余名感染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感染超6.64亿,可见呼吸道传染病已严重危害人们日常生活。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中所呈现出来的健康问题日...
蒋娜
关键词:规划设计传染病防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