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苑苑

作品数:62 被引量:371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篇脓毒
  • 20篇脓毒症
  • 10篇心肌
  • 10篇注射液
  • 8篇心率
  • 8篇细胞
  • 8篇疗效
  • 8篇参附
  • 8篇参附注射液
  • 7篇衰竭
  • 6篇心力衰竭
  • 6篇心率变异
  • 6篇心率变异性
  • 6篇室性
  • 6篇重症
  • 5篇代偿
  • 5篇代偿性
  • 5篇人脑利钠肽
  • 5篇失代偿
  • 5篇失代偿性

机构

  • 44篇广州中医药大...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喀什地区...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遂溪县人民医...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59篇罗苑苑
  • 15篇赵馥
  • 14篇彭健
  • 14篇李蘅
  • 14篇林新峰
  • 14篇孙少喜
  • 12篇林新锋
  • 10篇郑述铭
  • 10篇赵锋利
  • 9篇陈伟焘
  • 7篇温敏勇
  • 6篇邓伟
  • 6篇许顶立
  • 6篇谭珍妮
  • 5篇刘福强
  • 5篇冼绍祥
  • 5篇李岩
  • 5篇张先进
  • 4篇吴思慧
  • 4篇江其龙

传媒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医学临床研究
  • 5篇中国医药导报
  • 4篇中国中医药现...
  • 3篇广东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新中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虎杖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虎杖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相关文献获取虎杖主要化学成分并预测作用靶标,从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脓毒症的疾病靶标,将脓毒症靶标与虎杖有效成分靶标通过R软件处理并绘制韦恩图。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成分-靶标网络、药物-疾病靶标蛋白互作网络(PPI)。对交集靶标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对核心靶标和有效成分采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虎杖10个药物活性成分和63个潜在作用靶标。活性成分主要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毒扁豆次碱、大黄酚、儿茶酚、6,8-二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TP53、IL6、ESR1、CASP3、HIF1A、VEGFA等是筛选出来的核心靶标。GO富集结果主要集中在氧化应激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凋亡信号通路的调控与负调控等功能。KEGG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晚期糖基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结果。【结论】虎杖可能通过β-谷甾醇、毒扁豆次碱、大黄酚等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TP53、IL6、CASP3、HIF1A、VEGFA等多种关键靶标,发挥对PI3K-Akt、AGE-RAGE、MAPK等多个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进而在干预炎症反应、细胞自噬、免疫应答等方面对脓毒症治疗产生积极作用。
李乐黄浩罗苑苑温敏勇
关键词:虎杖脓毒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细胞自噬免疫应答
依布利特和胺碘酮对急性房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依布利特和胺碘酮对急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50例急性房颤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依布利特组和胺碘酮组,依布利特组的患者予0.008mg/kg静脉注射,可重复给药一次。胺碘酮组的患者予5mg/kg于30 min静脉滴...
罗苑苑李蘅孙少喜彭健
关键词:依布利特急性房颤胺碘酮疗效比较
调胃承气汤灌胃与灌肠对肠源性脓毒症大鼠肠上皮细胞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调胃承气汤灌胃与灌肠对肠源性脓毒症(GOS)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灌胃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调胃承气汤9.450、4.725 g/kg灌胃),中药灌肠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调胃承气汤9.450、4.725 g/kg灌肠),每组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CLP)复制GOS大鼠模型。各组在造模后2、10、24 h分别对应给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D-乳酸(D-LA)水平,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小肠组织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ZO-1)基因及肝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occludin、ZO-1蛋白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病理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结构有明显损伤,血清PCT和D-LA水平显著升高(P <0.01),小肠组织occludin、ZO-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 <0.01),肝脏组织TNF-α、INF-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01),小肠组织occludin、ZO-1蛋白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 <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小肠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血清PCT和D-LA水平(P <0.05或P <0.01),上调小肠组织occludin和ZO-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下调肝脏组织TNF-α和INF-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 <0.05或P <0.01),并且能提高小肠组织occludin和ZO-1蛋白免疫组化阳性表达(P <0.05或P <0.01);与灌胃组比较,中药灌肠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P <0.05或P <0.01)。【结论】调胃承气汤可上调GOS模型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及下调体内炎性因子TNF-α、INF-γ的表达,从而修复肠黏膜屏障,治疗GOS,且灌肠疗法要优于灌胃疗法。
赵锋利吴思慧赵馥罗苑苑徐运升冼绍祥
关键词:调胃承气汤肠源性脓毒症OCCLUDINZO-1灌肠灌胃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淫羊藿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 研究显示淫羊藿及其有效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在糖尿病心肌病(DCM)中仍未有研究,因此本研究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从作用机制角度针对DCM受到淫羊藿治疗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结合研究的需求由TCMSP、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淫羊藿(yinyanghuo)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信息,基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糖尿病心肌病(DCM)相关靶点,对靶点网络进行构建时选择Cytoscape 3.8.2工具,同时还应用PPI网络,选择R语言工具进行KEGG与GO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17种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和58个淫羊藿与DCM相关靶点,PPI网络中核心基因为AKT1、TNF、VEGFA和TP53等;GO功能富集后富集数目较多的有protein serine/threonine kinase activity、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binding、protein kinase C activity、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 activity、RNA polymeraseⅡ-specific DNA-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和DNA-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等;KEGG富集通路分析显示淫羊藿治疗糖尿病心肌病主要通路有Diabetic cardiomyopathy、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 Insulin resistance、HIF-1signaling pathway、Hepatitis B和Proteoglycans in cancer等;KEGG通路与基因之间的网络图中关联数量较多的基因主要有AKT1、PIK3CB、PIK3CA、PIK3R1和PIK3CD等。结论 淫羊藿可能利用多靶点、多成分、多通路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自噬来改善DCM及心肌细胞氧化代谢功能。
梁金花林俊颜李春河罗苑苑陈日垦郑珍珍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淫羊藿网络药理学靶点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罗苑苑林新峰
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罗苑苑林新峰
早期复极综合征并反复晕厥两家系报告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两个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合并反复晕厥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对两个先证者所在家系的所有家族成员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X线胸片、直立倾斜试验、生化等检查.结果 两家系中所有成员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证据.先证者1反复心原性晕厥,静息心电图表现为ERS,反复发作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其弟弟、儿子及侄儿均诊断为ERS,其他家族成员均未有心脏事件(晕厥、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先证者2表现为反复不明原因晕厥,心电图示ERS,其中V1~V3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其父于65岁时心脏性猝死,其一侄儿诊断为ERS,余家族成员均正常.结论 ERS可表现为反复晕厥、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不一定总是良性的临床过程.ERS与Brugada综合征可以共存于同一患者,但尚不能充分证明两者有共同的发生机制.遗传性家系的研究为进一步基因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谭珍妮邓伟罗苑苑李蘅孙少喜孟素荣许顶立彭健
关键词:晕厥室性心室颤动早期复极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5年
综述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概况。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措施主要有:早期复苏,适当控制输液量;激素治疗;抗凝治疗;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乌司他丁的使用。中医对该病的诊治遵循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提出"三证三法"的治疗原则,即可将脓毒症辨证为毒血证、瘀血证、急性虚证,分别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固脱为治疗大法,采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同时可采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刺等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疗法,可减少血浆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刘敏罗苑苑林新锋
关键词:心肌损伤
射频消融术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结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射频前后左房结构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52例PAF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6个月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左房面积(LAA)和左房容积(LAV),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流速(VA)、左房射血力(LAF),同时使用组织多普勒记录二尖瓣前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另选30例性别、年龄、体重匹配的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结果 (1)PAF患者反应左房结构的指标LAD、LAA、LAV较对照组扩大(P<0.05),反应左房收缩功能的指标较VA、LAEF、Va较对照组减低(P<0.05);(2)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者(n=45),6个月时左房结构指标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3)维持窦律者术后1 d与术前比较,反应左房收缩功能的指标均减少(P<0.05),术后6个月左房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成功后左房结构重构明显改善,早期左房收缩功能下降,随时间推移左房功能明显恢复。
孙少喜罗苑苑李蘅胡兆霆侯庆臻彭健
关键词:射频消融心房功能超声心动描记术
调胃承气汤对肠源性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调胃承气汤(TWCQ)对肠源性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30 000 U/kg)、TWCQ灌胃组(9.45 g生药/kg)、TWCQ灌肠组(9.45 g生药/kg)和TWCQ灌肠+乌司他丁组(n = 8),在造模后2、10、24 h分别给药,乌司他丁经腹腔注射给药,TWCQ根据组别分别通过灌胃途径和灌肠途径给药,在24 h结束实验。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肠系膜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小肠HE染色结果。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肠系膜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的比例明显下降(P < 0.05),血清IL-10水平降低,TNF-α水平升高(P < 0.05),小肠可见明显的病理性损伤;与模型组比较,TWCQ治疗组大鼠小肠系膜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的比例明显上升(P < 0.05),血清IL-10水平升高,TNF-α水平降低(P < 0.05),并且模型小肠的损伤程度明显改善;与TWCQ灌胃组比较,TWCQ灌肠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P < 0.05)。结论 TWCQ具有改善肠源性脓毒症大鼠模型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免疫炎症的功能,且灌肠疗法要优于灌胃疗法。
赵锋利王澍欣罗苑苑郑述铭陈静赵馥冼绍祥
关键词:调胃承气汤肠源性脓毒症免疫功能淋巴细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