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明
- 作品数:85 被引量:562H指数:14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大豆新品种陇黄3号被引量:3
- 2019年
- 陇黄3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于2010年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引进,以晋豆42为母本、鲁豆4号为父本杂交F3,经连续多年选育而成的常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田间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性状优良,于2018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豆20180002。适宜在甘肃、河西及陇东地区种植。
- 王立明张国宏杨如萍陈光荣
- 关键词:大豆选育
- 大豆抗旱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12年
- 干旱是影响大豆产量提高和种植区域扩大的重要限制因素。主要介绍了与大豆抗旱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机制、形态与发育指标、基因定位及克隆、抗旱性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大豆抗旱性研究、品种选育及生产提供参考。
- 杨如萍包振贤陈光荣王立明张国宏
- 关键词:大豆抗旱性生理生化基因定位
- 旱作大豆播种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为了提高旱作区大豆种植效益,充分利用当地降水资源,在甘肃东部地区开展播种密度对不同成熟期大豆品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其主要经济性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播种密度对不同类型品种田间耗水量影响不显著;在播种密度9.0万株/hm^2-27.0万株/hm^2的范围内,晚熟品种‘汾豆78’、‘晋豆23’适宜种植密度为18.0万株/hm^2,早熟品种‘中黄30’、‘晋豆19’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适宜播种密度能够明显提高旱作区大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 王立明杨如萍陈光荣张国宏
- 关键词:旱作大豆种植密度水分利用效率
- 薯-豆套作模式下作物对种间竞争与补偿作用的响应被引量:2
- 2019年
- 以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熟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后系统内作物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的特性与种间竞争补偿的相互关系,阐明间套作系统种间竞争力弱化和恢复补偿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为实现间套作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套作马铃薯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无显著变化,而套作大豆变化显著。出苗60 d内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是同期单作的43.74%,出苗后80~100 d,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相对于中熟和早熟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5.54%~59.22%和65.56%~70.81%,大豆收获时,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共生期,套作大豆N、P、K积累量较同期单作降低的幅度分别为31.43%~41.44%、21.17%~25.36%和23.23%~35.6%,晚熟品种与中熟、早熟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共生期结束后,套作大豆养分吸收量较单作显著增加,收获时,晚熟品种N、P、K养分积累量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在该群体中,马铃薯是核心作物,共生期处于竞争优势(A_(PS)>0、CR_(PS)>0),而大豆处于竞争弱势(A_(PS)<0、CR_(PS)<0),选择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可弱化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还有利于马铃薯收获后恢复补偿能力的发挥。
- 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张国宏杨文钰杨桂芳
- 关键词:种间竞争
- 甘肃省大豆品种生育期组的划分及地理分布研究
- 2021年
- 甘肃省地域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大豆品种资源丰富,但甘肃各地大豆品种生育期生态类型并不明确。本试验以25份MG 0~Ⅴ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对照,将从甘肃各地收集到的151个大豆品种在甘肃境内5个生态区进行生育期性状鉴定和生育期组划分。结果表明,甘肃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组在MG 00和MGⅥ之间。在所鉴定的品种中,属MGⅣ的比例(44.37%)最高,其次为MGⅤ(29.14%)、MGⅢ(11.26%)、MGⅡ(4.64%)、MG 0(3.31%)、MGⅥ(3.31%)、MG 00(2.65%)和MGⅠ(1.32%)。归属于MGⅢ的品种主要分布在河西灌区,占该区域参试品种总数的47.62%;归属于MGⅣ的品种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和陇东旱塬区,占中部地区参试品种总数的56.67%,占陇东旱塬区的63.83%;归属于MGⅤ的品种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占该区域参试品种总数的61.40%。根据甘肃不同地区可成熟的最晚熟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组与当地经度、无霜期建立回归方程,推断甘肃省大豆各生育期组的地理分布区间,提出了基于生育期组的甘肃省大豆品种引种方案,以期为甘肃地区大豆育种和品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 杨如萍宋雯雯韦瑛贾贞魏野畴王立明吴存祥董博张国宏韩天富
- 关键词:大豆地理分布
- 河西灌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应用效果被引量:14
- 2018年
- 简述了甘肃河西灌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技术优势及应用效果。该技术已具有产出高、可持续、机械化的技术优势,应用前景好。
- 刘占鑫李长亮陈光荣韦瑛王立明杨如萍张国宏董博李城德杨桂芳
- 关键词:玉米大豆
- 旱塬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7
- 1999年
- 1994~1998年度,在镇原试区进行的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项技术突出的特点是:把解决旱地冬小麦生长期缺水问题的重点放在降雨高峰期,将天然降雨蓄、盖、聚在土壤中,并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系统的研究了主效栽培措施。
- 王勇樊廷录王立明宋尚有崔明九
- 关键词:冬小麦穴播陇东旱塬
- 陇东旱地矮秆高产地膜冬小麦品种鉴选试验研究结果被引量:1
- 1999年
- 陇东是我国北方冬麦区旱寒一熟生态区的边缘地带,近年来随着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的研究成功和应用及该技术与夏闲期保墒耕作有机结合的周年覆膜穴播栽培的研究与示范,使小麦生产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在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的示范中缺乏与之相配套的丰产...
- 王立明王勇刘一
- 关键词:旱地矮秆冬小麦选种
- 陇东旱塬区降雨量演变与冬小麦产量和生长发育变化关系的探讨被引量:8
- 2013年
- 分析农业部西北旱作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站27年的降雨量演变资料,探讨这种演变过程对冬小麦产量及其它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降雨分布与小麦生长期需水错位,随着气候变化,这种错位持续加深。降雨量演变对冬小麦品种的性状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影响,有效穗数与最高茎数趋于减少、株高降低;穗粒数、千粒重趋于增加;出苗期推迟,抽穗期提前,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和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同时,降雨对陇东旱塬小麦产量的关键限制时期逐步从小麦营养生长前期向生殖生长期推移。
- 李兴茂倪胜利王立明
- 关键词:降雨量冬小麦
- 一种含有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肥料,其特征在于,含有还原型谷胱甘肽、螯合钙、酵母菌和壁材,本申请可以明显提高果实的表光。
- 张晓艳董博陈光荣张芮王立明陈晓莉杨如萍张恺东田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