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清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颅内
  • 3篇静脉窦
  • 3篇静脉窦血栓
  • 3篇成形术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管成形
  • 2篇血管成形术
  • 2篇血栓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预后
  • 2篇窦血栓形成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狭窄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窦血栓形...
  • 2篇出血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8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温清
  • 4篇刘人恺
  • 4篇颜杰浩
  • 4篇胡深
  • 3篇杨春水
  • 3篇陈维
  • 3篇宋伟健
  • 1篇黄岸荣
  • 1篇王志勇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溶栓药物的使用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其中2例联合机械性破栓术治疗,2例联合静脉窦内支架置入术治疗,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结果除1例患者出现脑内血肿,留有一侧肢体轻瘫外,其余7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出院时,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由术前平均11分恢复到15分,原有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100%),闭塞的静脉窦均再通。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血栓再形成和新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对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合理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段是有效的,对溶栓药物的使用、提高治疗安全性等问题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宋伟健胡深颜杰浩陈维温清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血管成形术
两亲性聚乙烯亚胺修饰量子点构建功能性光学探针用于干细胞治疗的示踪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制备新型分子影像探针标记间充质干细胞,以实现细胞荧光成像。方法应用1-碘十二烷修饰聚乙烯亚胺,构建两亲性大分子。利用大分子自组装性能,包裹疏水性核壳结构CdSe/CdS量子点构建纳米探针。结果该探针在630nm处呈现出较强的荧光信号,能够促使间充质干细胞高效内吞。体内成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细胞相比,被标记细胞呈现出显著的光学信号,空白组信号值为1.47e8[p/s/cm2/sr]/[μW/cm2],实验组信号值为2.78e8[p/s/cm2/sr]/[μW/cm2]。结论该纳米探针具有良好光学成像性能,可实现细胞标记。
温清刘人恺王志勇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量子点干细胞治疗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相关性因素评估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22例25支颅内大动脉段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大脑中动脉(MCA)15支,椎动脉(VA)5支,基底动脉(BA)3支和颈内动脉(ICA)2支。21支血管(MCA14支,BA2支,VA3支和ICA2支)为症状性重度狭窄、1支(BA)为无症状性重度狭窄;3支血管(MCA1支和VA2支)为症状性中度狭窄。比较评价支架成形术相关性效/损比、总体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技术成功率96%(24/25),手术死亡率0%,未发生再灌注损伤,9例随访者(6~27个月)无再狭窄;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性并发症。结论对于具有治疗适应证的颅内动脉狭窄实施支架成形术是有效和安全的,但远期预后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胡深宋伟健颜杰浩温清陈维黄岸荣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并发症影响因素
急性颅内动脉闭塞分期介入梯度再通术的临床应用和预后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对急性颅内动脉闭塞采用分期介入梯度再通术治疗的临床应用和预后评价。方法对36例前循环颅内动脉急性闭塞行分期介入梯度治疗,早期采用小径球囊经皮腔内成形术(PTA)或联用小剂量尿激酶(UK);后期使用支架成形术(PTS),评估复通术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和成形术后相关性血栓事件的出现率及其总体预后。结果 3例在PTA期发生出血性转化,其中1例需外科处理,2例遗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PTS期无支架相关性血栓形成终点事件发生,无全因性死亡。结论对急性颅内动脉闭塞采用分期介入梯度再通术,既可达到有效缓解早期的缺血性状态,同时预防出血性转化,又可明显解除后期残留狭窄,降低术源性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但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胡立民胡深颜杰浩温清
关键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出血性转化
静脉窦血栓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静脉窦血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静脉窦血栓患者(84例)和健康对照人群(70例)血浆VEGF水平,随访12个月评估静脉窦血栓患者不良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窦血栓患者血浆V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195.15±24.62)μg/mL vs.(165.66±20.60)μg/mL(P<0.01)]。随访结束后,高VEGF组(31例,VEGF≥200μg/mL)发生不良事件12例,低VEGF组(53例,VEGF<200μg/mL)发生不良事件11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另外,不良终点事件发生者(23例)血浆VEGF水平较无不良终点事件发生者(51例)明显增高(P<0.01)。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诱导VEGF表达增强,VEGF水平升高越明显近期预后越差,可能与血管源性脑水肿有关。
温清刘人恺杨春水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预后
青年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青年脑梗死TOAST分型分布、致病危险因素及CT/MRI特征。方法选取青年脑梗死患者392例为研究对象,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TOAST分型对患者进行分型,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1)根据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47例,心源性栓塞型(cE)16例,小动脉闭塞型(SAO)91例,其他病因型(OD)39例,不明原因型(UND)199例。与18~34岁年龄段比较,35~45岁年龄段患者小动脉闭塞型(SA0)比例更高(P〈0.05)。(2)392例患者重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及嗜酒。其中高血压比较最高(60.2%)。与18~34岁年龄段比较,35~45岁年龄段患者高脂血症比例更高(P〈0.05)。(3)影像学检查显示基底节脑梗死218例,脑叶脑梗死106例,小脑脑梗死29例,脑干脑梗死30例,多发性脑梗死169例,腔隙性脑梗死93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57例,6例存在烟雾病。结论青年脑梗死具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高血压、高脂血症为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温清刘人恺杨春水
关键词:脑梗死青年TOAST分型影像学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影响分支缺血性事件的临床因素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ICASS)后支架置入与临床对应分支缺血性事件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1例24支颅内大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大脑中动脉(MCA)15支,椎动脉(VA)5支,基底动脉(BA)3支和颈内动脉(ICA)1支。20支血管(MCA 14支,VA 3支,BA 2支和ICA 1支)为症状性重度狭窄、1支(BA)为无症状性重度狭窄;3支血管(MCA 1支和VA 2支)为症状性中度狭窄。比较评价支架成形术对分支缺血性损害、总体预后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无支架置入性相关分支缺血性损害的表现,随访期(6~27个月)内无再狭窄;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性并发症。结论在围手术期规范化临床干预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不会导致明显的理论性支架相关性分支缺血性并发症,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胡深宋伟健颜杰浩温清陈维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与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高。针对该病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对其以合并脑出血(IC H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即合并出血性卒中,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对CVST合并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
温清刘人恺杨春水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学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