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火剑 作品数:26 被引量:138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改良单层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带蒂大网膜包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包埋的改良单层胰肠吻合法重建消化道的胰十二指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带蒂大网膜包埋改良单层胰肠吻合术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手术平均时间(2.9±1.4)h,胰肠吻合平均时间(14±2.1)min,术后平均出血量(380±60)m L。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13.0±2.4)天。(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例(23.5%),其中胰瘘2例(5.8%),为A级胰瘘;腹部感染3例(8.8%);腹腔出血2例(5.8%);胃排空延迟1例(2.9%)。无手术死亡者,无因严重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者。术后病理学诊断胰头癌18例,胆总管下癌8例,壶腹部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结论:带蒂大网膜包埋的改良单层胰肠吻合能够减少术后胰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钱宁 李可为 沈火剑 朱宏毅 胡竑韡关键词:胰肠吻合 疗效 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影响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8年5月期间71例肝门胆管癌病例资料。结果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提示,血清CEA水平(x2=14.56,P=0.004)、手术方式(x2=22.49,P<0.001)、TNM分期(x2=12.31,P=0.005)与肝门胆管癌预后显著相关。血清CEA升高者和正常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1±5.6)个月和(10.6±7.4)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单纯引流及未经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7.1±9.6)个月、(1 0.6±4.2)个月、(7.4±2.5)个月、(3.4±1.4)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 5);I期、II期、II I期、IV a期、IV b期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 8.5±5.9)个月、(1 6.7±1 0.0)个月、(1 3.2±8.7)个月、(1 0.9±7.4)个月、(8.3±6.3)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血清CEA正常、根治性手术切除、分期较早的患者肝门胆管癌预后相对较好。 朱宏毅 季福 李可为 沈火剑关键词:肝门胆管癌 预后 组蛋白乙酰化酶RNAi慢病毒文库构建及其对胆囊癌细胞的感染 2012年 目的构建人基因组中16个组蛋白乙酰化酶的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载体文库,为进一步研究表观遗传因子对胆囊癌的调控机制提供有利的工具。方法依据shRNA引物设计原则,分别针对每个基因设计4对shRNA引物,将引物退火形成粘性末端后连接至慢病毒载体;经菌落PCR、酶切验证正确后,进行转化及质粒抽提。结果构建了16个组蛋白乙酰化酶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共64个shRNA慢病毒载体克隆;并对胆囊癌细胞SGC996和GBC-SD进行了病毒感染的MOI值(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摸索,以确保可通过RNA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干扰的方式对这两株细胞进行研究。结论成功构建了16个组蛋白乙酰化酶的shRNA慢病毒载体,从而为在SGC996和GBC-SD胆囊癌细胞中研究人组蛋白乙酰化酶奠定坚实的基础。 杨超 季福 沈火剑 朱宏毅 李甫 何敏 陈涛 李可为 王坚 施维锦关键词:组蛋白乙酰化酶 胆囊癌 RNA干扰(RNAI) eIF4A1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对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真核起始因子4A1(eIF4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侵袭、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保存的胃癌组织标本190例,同时选取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IF4A1表达;选取人胃癌细胞株AGS和SGC7901,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加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组加含0.5%DMSO的细胞培养液,干预组加eIF4A1表达抑制剂Silvestrol(在DMSO中溶解),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胃癌组织eIF4A1阳性表达率为81.0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6.84%(P<0.05)。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eIF4A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31%和92.78%,明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P<0.05)。在AGS细胞试验中,干预组培养12 h、24 h和48 h时的OD值分别为0.312±0.101、0.511±0.106和0.663±0.109,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5);在SGC7901细胞试验中,干预组培养12 h、24 h和48 h时的OD值分别为0.355±0.103、0.542±0.109和0.700±0.101,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5)。在AGS细胞试验中,干预组细胞侵袭数为(12.03±3.11)个,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5);在SGC7901细胞试验中,干预组细胞侵袭数为(57.64±10.11)个,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eIF4A1呈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相关性;抑制eIF4A1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有一定抑制作用。 沈火剑 朱宏毅 张捷 钱昌林 邱伟箐 陈渊文 沈志勇关键词:胃癌 AGS细胞 SGC7901细胞 增殖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金标准'。胆总管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占全国胆石病人的5%-29 %,平均18%。我院在成熟开展腹腔... 沈火剑 季福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下端 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结石嵌顿 胆道镜取石 胆总管切开取石 三种胆道引流手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比较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85例实施术前胆道引流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TCD组(n=48)、PTGBD组(n=19)和ENBD组(n=18)。比较三组的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减黄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PTGBD组平均手术时间[(14.11±0.6439)min]明显低于PTCD组的(19.07±0.8799)min、ENBD组的(29.67±1.921)min,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916.858,P <0.001),两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01)。结论 PTCD、PTGBD和ENBD均能达到术前减黄的效果,PTGBD更为便捷、安全。 朱宏毅 沈火剑 李奇为 王银平 刘德军 吴琳石 李可为 季福关键词:恶性阻塞性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施行结肠前与结肠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2014年 目的比较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后采用结肠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ADJ)与结肠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RDJ)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PPPD后ADJ和RDJ效果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4月。同时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检索,追查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后,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研究,共46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ADJ组和RDJ组的手术时间(MD=14.02,95%CI:-41.42-69.46,P=0.62)、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RR=1.09,95%CI:0.81-1.48,P=0.56)、胃排空延迟发生率(RR=0.63,95%CI:0.31-1.28,P=0.20)、胰瘘发生率(RR=1.13,95%CI:0.72-1.75,P=0.60)、腹腔脓肿发生率(RR=0.92,95%CI:0.54-1.58,P=0.77)及死亡率(RR=0.61,95%CI:0.24-1.60,P=0.3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PPD后施行ADJ和RDJ的效果并无明显差异,外科医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进行吻合方式的选择。 徐明 沈火剑 朱宏毅 杨超 施维锦 季福关键词:胃排空延迟 META分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胰胃吻合与胰空肠吻合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空肠吻合术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5期)、PubMed(1978年1月至2014年5月)、EMBASE(1966年1月至2014年5月)、SCI(1961年1月至2014年5月)、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1978年1月至2014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1月至2014年5月),维普(1989年1月至2014年5月)和万方数据库(1998年1月至2014年5月),同时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并追查纳入研究参考文献,收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空肠吻合术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1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胰空肠吻合组相比,胰胃吻合组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RR=-0.56;95% CI:0.41~0.75; P=-0.0001)、胆漏发生率(RR=0.43;95% CI:0.19~ 0.95;P=-0.04)腹腔内多发并发症(OR=-0.26; 95% CI:0.12 ~ 0.56;P=-0.0007)和腹腔内积液的发生(OR=-0.54;95% CI:0.38~ 0.77;P=0.0005),但两者在术后并发症、胃排空延迟、围手术期病死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胰胃吻合术优于胰空肠吻合术. 徐明 沈火剑 朱宏毅 杨超 施维锦 季福关键词: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胃吻合术 META分析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7例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总结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SILC)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27例SI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SILC,没有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的患者。手术均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35—105min,平均68min,手术出血量0—80mL,平均18.5mL。术后无胆漏、出血、胆管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术后均未应用镇痛药物,术后第1天即低脂半流质饮食,术后1~3d出院。无脐部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相对安全的,具备美观、恢复快等优势,但目前适应证相对局限,操作相对困难。 修鹏 李可为 王贵阳 辛诚 李甫 王辉 沈火剑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单孔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疗效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对1990~2009年有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包括植入胆道支架一期缝合及直接一期缝合)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外引流病例的对照研究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413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一期缝合组与"T"管外引流组相比,手术时间、术后总体并发症、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一期缝合组明显短于"T"管外引流组(P〈0.00001)。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安全可行,疗效肯定,而且能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 沈火剑 季福 李可为 朱宏毅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检查 一期缝合 胆道支架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