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晓玲

作品数:52 被引量:289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2篇大豆
  • 17篇套作
  • 14篇根腐
  • 12篇根腐病
  • 11篇疫霉
  • 10篇大豆疫霉
  • 9篇疫霉根腐病
  • 9篇套作大豆
  • 8篇抗性
  • 6篇大豆疫霉根腐...
  • 5篇性状
  • 5篇主成分
  • 5篇主成分分析
  • 5篇苗期
  • 5篇大豆品种
  • 4篇豆苗
  • 4篇农艺
  • 4篇镰孢
  • 3篇叶绿
  • 3篇叶绿素

机构

  • 4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眉山市东坡区...

作者

  • 52篇武晓玲
  • 38篇杨文钰
  • 27篇杨峰
  • 27篇刘卫国
  • 22篇雍太文
  • 17篇王小春
  • 12篇杜俊波
  • 10篇吴雨珊
  • 9篇邢邯
  • 9篇刘江
  • 8篇赵晋铭
  • 8篇龚万灼
  • 7篇盖钧镒
  • 7篇郭娜
  • 6篇佘跃辉
  • 6篇孙石
  • 6篇黄山
  • 6篇王源超
  • 5篇常小丽
  • 3篇崔亮

传媒

  • 9篇大豆科学
  • 6篇中国油料作物...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1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异黄酮O-甲基转移酶GmIOMT3及编码基因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黄酮O‑甲基转移酶GmIOMT3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从大豆中克隆得到异黄酮O‑甲基转移酶基因GmIOMT3,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的异黄酮O‑甲基转移酶GmIOMT3,其氨基酸序...
刘江陈建华周诚谢丛薇肖新力杨才琼李晓曼肖媛黄祥庆杜俊波张静王小春杨峰武晓玲杨文钰
文献传递
用于测定间套作大豆冠层光谱数据的测定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测定间套作大豆冠层光谱数据的测定装置,用于遮挡间套作大豆中的高位作物并测定大豆冠层光谱数据,包括:可沿大豆生长方向伸缩的安装架;安装在安装架上,且能够随安装架移动以将高位作物与大豆隔离开并能够吸收高位...
杨峰杨文钰黄山武晓玲刘卫国雍太文王小春王锐杜俊波刘江
文献传递
大豆品种RGA分析与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被引量:12
2008年
采用7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的大豆疫霉菌株,对黄淮地区48个优良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苗期接种鉴定,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抗性的优异抗源,说明黄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大豆抗病资源。以相似系数0.682聚类,48个大豆品种可以分成8类。同时,根据抗病基因在保守区域序列同源性的原理,利用RGA-PCR方法对48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48个大豆品种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中共扩增出53条谱带,各品种之间谱带较清晰且呈现明显的多态性,以相似系数0.746聚类,48个大豆品种可以分成7类。尽管抗性表型和RGA聚类的类与类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但抗谱广的品种,能较好地聚在一类,如丰收黄、科丰36、即墨油豆等。因此,综合利用抗性表型和RGA分析可以为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鉴定、品种的培育和合理布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孙石赵晋铭武晓玲郭娜王源超唐卿华盖钧镒邢邯
关键词:大豆多态性抗性鉴定
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研究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两种抗性的遗传方式。【方法】利用不同抗性类型的品种(系)配置4个杂交组合,在分别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和根部接种法接种大豆疫霉菌株PNJ1条件下,研究两种抗性的遗传模式。【结果】豫豆25和郑92116对大豆疫霉菌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General和Conrad对大豆疫霉菌的部分抗性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F2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1.31%~74.84%和15.60%~50.36%,F2:3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4.21%~77.05%和13.52%~38.24%。大豆对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分别属于不同的遗传体系。【结论】两类抗性都有育种价值,并且在早世代选择是有效的。选育聚合有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的品种是使大豆获得疫霉根腐病高水平抗性和持久抗性的最佳途径。
孙石赵晋铭武晓玲郭娜王源超盖钧镒邢邯
关键词:大豆疫霉根腐病
一种套作大豆的补偿生长能力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作大豆的补偿生长能力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得补偿生长能力综合指数,来评价套作大豆的补偿生长能力,且得到补偿生长能力的直接评价指标。在本发明提供的套作大豆补偿生长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中...
杨文钰吴雨珊龚万灼武晓玲杨峰刘卫国王小春雍太文杜俊波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间作的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播种机,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玉米和大豆间作的播种机。所述播种机包括有机架、地轮、种箱、肥料箱、排肥器、若干排种器、施肥开沟器、播种开沟器以及链传动机构;所述排肥器和施肥开沟器安装于机架前端的下部,所述排种...
杨文钰梅林森吴雨珊龚万灼崔亮刘卫国王小春雍太文杨峰武晓玲
文献传递
一种光环境的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环境的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植株(5)上方的灯座(1)、安装于所述灯座(1)上的光源灯(2),以及支撑所述灯座(1)的多个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伸缩杆(3)具有底端固定于地...
杨峰范元芳杨文钰武晓玲刘沁林雍太文王小春刘卫国刘江舒凯杜俊波宋春
文献传递
大豆对大豆疫霉菌株Pm14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研究大豆对大豆疫霉菌株Pm14的遗传模式,并对其抗性基因进行定位。【方法】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进行抗性鉴定,利用苏88-M21与新沂小黑豆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通过SSR技术结合BSA方法对苏88-M21的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苏88-M21对大豆疫霉菌株Pm14的抗性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表现为显性。通过分子作图,将抗性基因RpsSu定位于大豆分子遗传图谱O连锁群微卫星标记Satt358和Sat_242之间,与这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5 cM和7.4 cM。【结论】苏88-M21对大豆疫霉菌株Pm14的抗性是由1对单显性基因控制的,并将在苏88-M21发现的抗性基因RpsSu定位于O连锁群。
武晓玲周斌孙石赵晋铭陈受宜盖钧镒邢邯
关键词:大豆大豆疫霉抗性基因SSR标记
西南地区不同套种模式对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为探讨不同作物组合的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寻找作物搭配合理、低投入高产出的套作模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比较了4种套作模式(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小麦/高粱/大豆、马铃薯/玉米/大豆)的土壤肥力、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差异。连续种植3年后,各种植模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基本维持或得到提升(速效钾除外)。甘薯茬口对全钾、速效钾消耗均较大,需适当提高钾肥用量。小麦/玉米/甘薯的总产量最高,小麦/玉米/大豆模式的大豆单产量最高,小麦的单产各模式无显著差异。不同模式收益表现为,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小麦/高粱/大豆;产投比表现为,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小麦/高粱/大豆。小麦/玉米/大豆收益为14196.41元/hm^2,产投比为3.69:1,均为所有模式中最高,加之大豆茬口可以活化土壤养分,是相对理想的套作模式。
刘鑫陈小容雍太文宋春刘卫国王小春杨峰武晓玲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模式土壤肥力
四川大豆疫霉毒力鉴定及资源抗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土壤诱捕和组织分离的方法,从四川省仁寿县和雅安市大豆根腐病发病田块采集的土壤中和病株上分离到4个大豆疫霉分离物RS1、RS2和YA1、YA2,用含有已知抗性基因的鉴别寄主进行毒力鉴定。结果表明YA1和YA2毒力公式相同,为1a,1b,1d,2,3c,属于同一致病型;RS1、RS2毒力公式分别为1a,1d,1k,3a,3c,4,5和1a,1b,1c,1d,1k,2,3c,5,分别为不同致病型。用3个致病型接种157份大豆资源,结果表明,抗病种质相对较少,占23.57%;地方品种抗病性较育成品种强,本研究可为大豆抗病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陈四维张婷婷肖丽武晓玲杨文钰
关键词:疫霉根腐病致病型抗性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