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益建
- 作品数:56 被引量:209H指数:9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成都市卫生局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用田氏骨刀作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 [目的]介绍用田氏骨刀作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和优越性。[方法]手术操作程序:第一步:沿棘突切口长约15~20 cm,常规暴露棘突椎板等后部成份,自病椎的下一节段开始,用田氏脊柱骨刀横形切除胸椎的棘...
- 田慧中梁益建马原杜萍吕霞
- 关键词:椎板切除黄韧带骨化
- 文献传递
- 顶椎区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
- 目的:评价经T12或L1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交界段后凸畸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后凸畸形位于胸腰交界段的静止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后路行T12或L1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手...
- 梁益建胡正军石化洋何睿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 西南地区11家医院成人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特征构成分析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 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成人髋部骨折临床特征构成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西南地区11家医院诊治的成人髋部骨折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构成及骨折AO分型分布等.结果 共收集2 833例成人髋部骨折病例资料,男性1 340例(47.30%),女性1 493例(52.70%),男女比例为1∶1.11,平均年龄为(66±18)岁.高发年龄段为71 ~ 85岁(42.18%,1 195/2 833),青壮年组(16~<60岁)844例(29.79%),老年组(≥60岁)1 989例(70.21%).青壮年组男性多见(577例,68.4%),老年组女性多见(1 226例,61.64%),两组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14.001,P<0.01).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骨折比例分别为46.59%、49.74%和3.67%,各类骨折中高发亚型分别为31-A2型、31-B2型和31-C2型.结论 西南地区成人髋部骨折以女性、老年人多见,其中股骨颈骨折最多,其次是转子间骨折,股骨头骨折最少.
- 殷兵郭家良董天华陈伟赵海涛孙涛孙然王海立刘松张英泽田晓滨邱冰赵滨陈仲徐永清顾祖超梁益建许建中蒋电明黄瑾瑜殷作明
- 关键词:髋骨折流行病学研究性别分布年龄分布
- 重度脊柱侧弯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
- 目的 探索重度脊柱侧弯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风险和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重度脊柱侧弯畸形(Cobb氏角>90°)采取前期改良头盆环牵引加二期后路松解、截骨矫形、植骨融...
- 梁益建秦辉李康仁余彬薛力
- 关键词:脊髓空洞后路矫形
- 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3
- 2006年
-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慢性压迫实验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大鼠脊柱解剖结构特点自行设计一种大鼠脊髓压迫器,用以制作大鼠慢性压迫模型。运用行为学、影像学、TTC、HE、Tunnel等方法,了解动物行为学变化及受压节段脊髓病理学改变,以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脊髓压迫后渐次出现肌力减退、行动瘫痪;TTC结果显示,在各时段可见脊髓缺血范围与压迫时间及压迫强度相关;压迫后,脊髓出现组织水肿、神经元空泡化、白质疏网状改变及退行性变,以及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结论:⑴用大鼠脊髓压迫器制作的大鼠脊髓慢性压迫缺血性损伤模型,具有方法简单、科学、重复性强等特点;⑵脊髓压迫程度可根据实验目的不同进行调节;⑶本实验为脊髓压迫性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试验模型。
- 梁益建孙善全汪克建余维华
- 关键词:脊髓
- 用田氏骨刀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介绍用田氏骨刀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和优越性。[方法]利用田氏骨刀的不同形状和薄刃特点,自外向内分层切除胸椎的全椎板直达骨化的黄韧带。切除范围:上下各超过1节椎板,两侧至小关节突关节的中份。彻底暴露骨化的黄韧带、硬膜管和脊神经根,再用神经剥离器与尖刀片分离硬膜与赘生物之间的粘连,直至硬膜管与神经根前后的致压物彻底清除干净达到充分减压为止。[结果]2000年1月-2006年1月期间,用田氏骨刀切除椎板减压的10例患者,随访期限2-4年,平均3年,5例术后基本恢复正常,3例有显著改善,2例部分改善。所有病例无术后截瘫或神经症状加重者,无硬膜撕裂、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无术后感染,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用田氏骨刀切除椎板减压,是从外向内逐层切除椎板和摘除致压物,无挤压脊髓和硬膜撕裂之虑,避免了用椎板咬骨钳切除椎板时所产生的挤压脊髓的副损伤,使手术效果大为提高。
- 田慧中梁益建马原杜萍吕霞
- 关键词:椎板切除黄韧带骨化
- 2010年至2011年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各4家医院诊治的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分为3个年龄段:青年(16~45岁)、中年(46—65岁)、老年(≥66岁)。将东部沿海地区4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内陆地区4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各年龄段骨折例数及骨折Garden分型等。结果A组1251例,B组928例,分别占同期成人股骨近端骨折的50.55%(1251/2475)和51.36%(928/18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3.29%(1251/38060)和2.84%(928/32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男女比分别为0.45:1、0.88:1,平均年龄分别为(68.8±16.5)、(64.9±18.2)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为老年患者构成比最高,分别占63.55%、5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青年患者构成比(10.31%)显著低于B组(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高发骨折类型均为GardenⅢ型,构成比分别为60.60%、7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成人股骨颈骨折分别占同期成人股骨近端骨折的50.55%和51.36%,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3.29%和2.84%。东部沿海地区女性患者比例、平均年龄及老年患者构成比高于西部内陆地区,而青年患者构成比、GardenⅢ型骨折患者构成比低于西部内陆地区。
- 赵海涛陈伟王娟孙然孙涛殷兵王海立李彦森徐永清张鹏郝宏毅郭晓山李绍林梁益建姚伟武黄仲奎刘松刘磊孙家元张如云杨宗酉程家祥朱燕宾张英泽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成年人
- 新型手机小程序在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自主设计新型手机小程序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方法收集2022年3-6月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脊柱矫形团队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40例,3名高年资脊柱矫形专科医师(1名确定端椎、2名测量医师)分别使用新型手机小程序和传统测量法测量术前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的冠状位主弯Cobb角,记录并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时间及角度数据,2周后复测一次。对两名医师使用手机小程序测量的角度数据进行组间误差比较,分析可信度;对两名医师前后两次测量结果进行组内误差比较,分析可重复性。结果使用手机小程序测量时间(16.53±2.36)s低于传统测量法(43.83±2.1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89,P<0.001);两组主弯Cobb角的角度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90±25.06)°vs(59.38±25.38)°,t=2.208,(P>0.05)]。手机小程序测量Cobb角度数据的组间误差、组内误差均小于传统测量组(均P<0.05),小程序法测量Cobb角的可重复性高于传统测量法(P<0.05)。结论本研究团队自主设计的新型手机小程序测量Cobb角具有效率高、可靠性佳及数据便于保存等优势,优于传统测量方法。
- 黄华强胡正军赵登汪飞钟锐张钟蒋登旭梁益建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
-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
-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5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13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57~78岁,平均71....
- 彭银虓余彬梁益建秦辉薛力胡正军汪飞赵登钟锐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侧隐窝狭窄
- 弹簧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弹簧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往往容易被忽略,原因在于其发病机制较为隐匿,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若弹簧韧带损伤得不到及时正确处理,可能导致扁平足畸形等,严重时甚至引起足部长期慢性疼痛。该文从弹簧韧带损伤的解剖和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术后康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加强对弹簧韧带损伤的相关研究,降低其漏诊及误诊率,正确治疗弹簧韧带损伤及术后正规康复训练,是目前足踝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选择最佳的方式来修复损伤的弹簧韧带,以及后期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 赵文博(综述)余彬梁益建王洋
- 关键词:胫后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