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森
- 作品数:21 被引量:107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 电磁执行器直接驱动的AMT换挡机构被引量:9
- 2013年
- 为提高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换挡品质并缩短换挡过程动力中断时间,提出了一种电磁直线执行器直接驱动的AMT换挡机构。换挡机构运动总质量为1.37 kg,较传统全电式AMT换挡机构总质量(约1.78 kg)降低23%。对换挡过程进行了分段研究,并在换挡过程数学模型和AMT试验台架基础上,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换挡机构换挡过程中无选挡操作,可实现挡位切换时退、进挡同时进行的功能,转速差为500 r/min、转动惯量为0.03 kg·m2,换挡时3挡至4挡的换挡时间约为120 ms,提升了AMT的换挡品质,且仍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研究表明,电磁直线执行器直接驱动的AMT换挡机构可实现自动换挡功能。
- 李波常思勤林树森
- 关键词: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换挡品质
- 应用2自由度电磁执行器的AMT换挡控制被引量:3
- 2014年
- 为提高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换挡品质,研究一种应用2自由度电磁执行器的AMT换挡系统。阐述了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执行器电路、磁路、机械耦合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执行器可输出1 200 N的电磁力和2.5 N·m的转矩,并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将AMT换挡过程分成4段,在同步过程中建立换挡品质综合最优的目标泛函,采用最优控制使换挡性能达到最佳。设计了退选挡时序重叠协调控制方法。研制了换挡控制器并完成试验,结果显示在转动惯量为0.03 kg·m2、转速差为620 r/min时换挡,选挡时间17.8 ms,换挡时间为135 ms,冲击度为3.68 m/s3,单位面积滑磨功0.077 J/mm2。退选挡时序重叠协调控制可减少换挡时间11 ms。试验结果表明,结合设计的控制策略,该AMT换挡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换挡性能。
- 林树森常思勤李波
- 关键词: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最优控制
-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残余总体相关分析的低维时域量化特征提取技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残余总体相关分析的低维时域量化特征提取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数据选择、预处理与训练集的构建;2)独立分量分析特征抽取网络的批训练;3)模式分类目标综合分析;4)时域特...
- 焦卫东毛剑林树森王晓燕翁孟超
- 基于重组积函数波形平滑的消噪技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重组积函数波形平滑的消噪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瞬时包络与纯调频分量的抽取;2)积函数分量的构建;3)积函数噪声特性的识别;4)带噪积函数能量分布分析;5)带噪高阶积函数分量的叠加重...
- 焦卫东毛剑林树森王晓燕翁孟超
- 基于逆系统方法的直驱式AMT换挡控制方法被引量:5
- 2015年
- 为提高直驱式AMT换挡品质的稳定性,针对2自由度电磁执行器的特性引入逆系统控制方法。阐述了执行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建模分析了执行器参数耦合现象,执行器静态特性测试表明其输出特性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引入逆系统方法并分析系统的可逆性,建立执行器的伪线性系统并根据线性系统理论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引入提高了系统在摩擦阻力时变条件下的输出特性稳定性。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逆系统方法的换挡控制受参数变化影响小,位移控制精度较高,执行器输出特性较为稳定,基于逆系统方法的直驱式AMT换挡性能较为突出,有利于提升AMT竞争力。
- 林树森焦卫东曹振新吴江妙张兰春
- 关键词: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逆系统扩张状态观测器
- 一种基于应变能理论的横断型斜裂纹转子变刚度特性计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变能理论的横断型斜裂纹转子变刚度特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无裂纹转子轴单元弹性应变能计算;2)无裂纹转子轴单元的位移计算;3)三种类型裂纹转子轴应力密度因子计算;4)裂纹引起...
- 焦卫东林树森毛剑
- 基于重组积函数波形平滑的消噪技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重组积函数波形平滑的消噪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瞬时包络与纯调频分量的抽取;2)积函数分量的构建;3)积函数噪声特性的识别;4)带噪积函数能量分布分析;5)带噪高阶积函数分量的叠加重...
- 焦卫东毛剑林树森王晓燕翁孟超
- 一种车身钣金凹陷辅助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钣金凹陷辅助测量装置,包括凹陷深度测量模块(含顶丝快装心轴)以及凹陷直径测量模块(含零点限位板);凹陷深度测量模块包括测杆、带刻度及透明视窗的测量本体、测量及微调旋钮以及顶丝快装光轴;凹陷直径测量...
- 焦卫东林树森毛剑
-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改进乘性噪声去除方法被引量:10
- 2015年
- 乘性噪声往往由不理想的(时变的或非线性的)信道引起,它与信号是相乘的关系,因此难以消除。在乘性噪声消除应用背景下,引入同态变换去除噪声与信号的相倚性,将乘性噪声转化为加性噪声,并应用经验模态分解技术进一步研究受均匀分布白噪声污染的谐波信号及其同态变型的能量分布特性,据此建立起适用于乘性噪声去除的本征模函数幅值滤波新阈值准则。从而,形成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改进乘性噪声去除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柔性阈值的改进算法对乘性噪声的去除效果最佳。而且,基于二阶多项式回归分析所构建的本征模函数幅值滤波阈值准则已经可以获得较高的源信号重建精度,过高的多项式阶次会导致本征模函数幅值滤波阈值与其实际噪声能量水平的失配,从而显著地降低算法的去噪性能。
- 焦卫东蒋永华林树森
-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
- 用噪声残差似然估计改进经验模态分解基信号去噪方法被引量:4
- 2014年
- 现有的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信号去噪算法,用于幅值取阈以及信号重建的本征模函数(IMF)基本都是靠经验筛选,影响了算法的去噪性能。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噪声残差似然估计(LE-RN)测度以建立IMF的优化筛选准则。由消噪后的重建信号与原始带噪信号,可以形成一个噪声残差(RN)分量。在不同去噪参数组合下,通过最大化RN分量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对数似然,实现IMF分量的优化筛选。最终,形成一种改进的EMD基信号去噪方法。借助仿真消噪试验,通过与现有的EMD基去噪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去噪参数优选准则及其改进EMD基去噪方法的有效性。
- 焦卫东林树森
-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信号去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