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艺
-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房脱节1例报告
- 2004年
- 林春艺
- 关键词:心房脱节心电图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
- 左束支起搏与右室间隔起搏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技术与右室间隔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技术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29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或房室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患者的临床资料,61例采用LBBP(LBBP组),68例采用RVSP(RVSP组)。记录两组起搏情况,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起搏感知、起搏阻抗)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表现,并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BBP组患者术中心室感知及心室电极阻抗均较RVS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室起搏阈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BBP组脉冲-左心室达峰时间(stimulus to left ventricular activation time,Sti-LVAT)为(70.73±11.85)ms,RVSP组Sti-LVAT时限未检测。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起搏参数结果与术中一致。术后1年时,行超声心动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LBBP组与RVSP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心电图QRS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BBP成功率高,起搏参数理想,未引起严重并发症,具有更好的感知参数,对LVEF及QRS波宽度的影响较小,可考虑作为高比例起搏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 杨洵杰翁兰林姗婴叶子聪朱春瑜林春艺
- 关键词:有效性安全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
- 体表心电图V1和aVL/aVR导联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V1联合aVL或aVR导联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诊断价值。方法143例窄QRS心动过速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含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心电图。由两位未知心动过速类型的心电生理医师进行诊断,记录包括V1导联假r′波、aVL导联末端切迹、心动过速RP′间期≥100ms等指标,心动过速类型由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结果 AVNRT患者年龄较大(P<0.01),女性较多(72.4%vs 50.0%,P<0.01)。aVL导联末端切迹对于诊断AVNRT具有较高敏感度(60.9%)和特异度(89.3%),高于传统V1导联假r′和下壁导联假s波(P均小于0.05);联合V1导联假r′和aVL导联末端切迹或aVR导联假r′波明显提高AVNRT诊断敏感度至78.2%和74.7%,而阳性预测值无明显降低。RP′间期≥100 ms诊断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69.6%,特异度87.4%),联合aVR导联ST段J点后80ms下斜型抬高超过1.5mV指标,明显提高AVRT诊断敏感度(89.2%)。结论体表心电图V1和aVL或aVR导联可提高AVNRT诊断价值。
- 朱春瑜林春艺翁兰林珊樱郑文凯
- 关键词:心动过速心电描记术导联
-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0例临床分析
- 1999年
- 邱陆阵林春艺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老年人
- 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及再消融
- [目的]环肺静脉隔离术(CPVI)是房颤导管消融的主要术式,但术后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几率很高,对其发生机制及再消融的效果尚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房颤患者CPVI消融术后房速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其与消融术...
- 林春艺
-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动过速
- 文献传递
- 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阻滞的心电图诊断被引量:13
- 2001年
- 许原林春艺
- 关键词:心房颤动二度房室阻滞心电图
- SA-VA间期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右室基底段心室拖带时刺激-心房(SA)间期与原心动过速时心室-心房(VA)间期的差值,即SA-VA间期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67例体表心电图无明显预激波的窄QRS心动过速患者,在右室基底段拖带心动过速。测量SA-VA间期、拖带后校正回归间期(即校正的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长的差值)等电生理参数,并比较其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的有效性。结果旁道介导AVRT共19例,其中游离壁旁道13例,间隔旁道6例; AVNRT共48例,其中典型35例,不典型13例。校正回归间期> 95 ms诊断AVNRT和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0%、96%和78%;而SA-VA间期> 80 ms诊断二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4%、94%和85%。其中SA-VA间期≤50 ms鉴别间隔旁道介导AVRT和不典型AVNRT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能达到100%。结论在右室基底段心室拖带下,SA-VA间期能够简便、有效地鉴别AVRT与AVNRT。
- 朱春瑜林春艺叶子聪郑桂安林珊婴翁兰
-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室性融合波波形正常化1例
- 2002年
- 林春艺
- 关键词: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融合波病态窦房结综合征QRS病例分析
-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速的发生机制与消融
- 2013年
- 目的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速与首次消融术式的关系,并观察再消融的效果。方法入选126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PVI组、阵发性房颤CPVA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三组,对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房速再次行射频消融术,分析术后房速的发生机制,比较与首次消融术式的关系。结果 19例再消融患者经标测证实存在25种房速,其中17个(68%)为大折返机制,8个(32%)为局灶机制。多数房速(84%)与首次消融线的传导间隙(GAP)有关;所有房速患者经再次消融后,95%的房速经消融终止转为窦律;三组患者间术后房速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速的主要机制为折返机制,大多数折返环是依赖GAP所形成的,部分为局灶机制,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速再次消融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 林春艺黄卫斌陈超曾昭萍周法光郭晋村
- 关键词:心房颤动房速折返
- 心房颤动消融后房速发生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消融术后出现的快速的房性心律失常(atrial tachycardia,ATs),往往呈持续性,患者更难以耐受,药物治疗通常效果不佳,多数患者需再次进行手术。其较高的发生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促使人们对房颤消融术后ATs的机制进行深一步的分析,以更有效地防治消融术后的ATs。
- 林春艺黄卫斌洪江
- 关键词: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