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克明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癌
  • 2篇食管癌患者
  • 2篇食管肿瘤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肿瘤
  • 2篇癌患者
  • 1篇电泳
  • 1篇电泳分析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糖
  • 1篇亚硒酸
  • 1篇亚硒酸钠
  • 1篇一级亲属
  • 1篇遗传易感
  • 1篇遗传易感性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机构

  • 5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杜克明
  • 3篇李桂信
  • 3篇宋光江
  • 2篇李效良
  • 2篇郭淼
  • 2篇宗传龙
  • 1篇刘京升
  • 1篇李启清
  • 1篇闫培全
  • 1篇宋兴军
  • 1篇刘景升

传媒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遗传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01
  • 2篇1997
  • 1篇199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山东地区MG易感性与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人HLA DQB1基因和重症肌无力的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PCR SSP基因分型方法 ,对 5 3例MG患者及 5 0名健康对照组HLA DQB1基因进行分型 ,并对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DQB1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DQB1 0 30 3的频率在患者组中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DQB1 0 30 3参与北方汉人MG的易感性。
李效良杜克明宗传龙刘景升郭淼闫培全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遗传易感性HLA-DQB1基因多态性PCR-SSP基因分型
一个Hunter综合征家系粘多糖电泳分析
1995年
CT所见肝脏肿大占据左右上腹,纠正了既往把肝左叶当做脾大的结论;B超发现前所没有报道的二尖瓣赘生物将给患者终生致残;标准品DS行双向电泳,首次发现其分离为DS1与GS2两个斑点;杂合子、患者尿GAG均出现DS1斑点,而正常人则不出现。实验显示,DS1的出现在杂合子检出和患者确诊上有重要意义。
宋光江李桂信李启清孙安堂宋兴军杜克明刘京升
关键词:粘多糖病HUNTER综合征电泳分析
食管癌患者淋巴细胞染色体Cd结构的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食管癌患者淋巴细胞染色体Cd结构的研究刘京曰升李桂信宋光江杜克明郭忠慧着丝点(centromericdots或kinetochore,Cd)是一对位于主缢痕两侧可被特殊染色方法染色的球形结构,也是染色体纺锤丝微管的附着点。其大小和变化可影响附于其上的...
李桂信宋光江杜克明郭忠慧
关键词:食管肿瘤淋巴细胞染色体
食管癌患者及一级亲属活性rRNA基因的研究
1997年
应用银染色方法研究了食管癌患者、正常人及患者一级亲属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发现食管癌患者的银染核仁形成区均数及其最大横径均数明显高于正常人。G组中,患者一级亲属的银染核仁形成区均数亦明显高于正常人。结果提示,在食管癌患者淋巴细胞中rRNA基因的数量和转录活性之间呈正相关且明显高于正常人。
李桂信宋光江杜克明郭忠慧
关键词:RRNA基因染色体食管肿瘤
亚硒酸钠和维生素C的协同抗突变作用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观察亚硒酸钠和维生素C在拮抗烹饪油烟凝集物 (COF)的致突变作用方面的表现。 方法 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物中注入一定剂量的亚硒酸钠或一定剂量的维生素C来观察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 (SCE率 )。 结果 亚硒酸钠可显著降低COF处理过的淋巴细胞SCE率 ;终浓度 0 9× 10 7mol/L的亚硒酸钠和 90 9ug/ml的维生素C在降低COF处理过的淋巴细胞SCE率方面存在着极显著的协同效应。 结论 一定剂量的亚硒酸钠和维生素C在拮抗COF的致突变性过程中存在着极显著的协同效应 ;
宗传龙李效良杜克明郭淼
关键词:亚硒酸钠维生素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