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梅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3H指数:4
-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患者胸部手术后重症监护常规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胸部手术后ICU常规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5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2例胸部手术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均送至ICU,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PaO2和pH值均上升(P <0.05),PaCO2下降(P <0.05),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8.20%,明显低于对照组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患者胸部手术后ICU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显著。
- 徐秋燕李新梅詹德利吴兴达余赞张向东
- 关键词:胸部手术机械通气重症监护
- 膈肌刺激对ICU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的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膈肌刺激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ICU科收治的96例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研究组则同时采取膈肌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脱机成功者48h内重新上机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第3天,研究组膈肌呼吸变异度(TFdi)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组第1天(P<0.05);第7天,研究组TFd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组第3天(P<0.05)。研究组的浅快呼吸指数(RSB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膈肌刺激有效提高了ICU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的脱机成功率,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且患者的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明显改善。膈肌刺激对于促进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詹德利刘伟清劳永光李新梅徐秋燕
- 关键词: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膈肌功能
- 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了解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观察20例ICU的感染性休克患儿和20例健康体检小儿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补体水平。结果①感染性休克患儿CD3、CIM、NK细胞活性和IgM、补体C3水平比健康小儿明显降低[(55.41±21.09)%与(73.93±5.77)%;(20.87±8.16)%与(39.04±4.24)%;(11.56±6.65)%与(16.94±4.55)%;(0.88±0.43)%与(1.32±0.50)%;(0.91±0.36)g/L与(1.31±0.44)g/L;均P<0.01];IgA水平升高[(3.02±1.23)g/L与(2.05±0.71)g/L,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外周血CD4细胞活性可以反映感染性休克患儿免疫功能。
- 陈鸿莲卓名黄庆李新梅叶乔冬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13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外科ICU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9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依据是否应用依达拉奉将90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依达拉奉组60例。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脑出血后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李新梅劳永光黄庆
-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重型脑损伤
- 乌司他丁与丙种球蛋白联用对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与丙种球蛋白联用对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52例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湿哕音消退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9.5%)明显高于对照组(67.1%),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新梅冼上福
- 关键词:乌司他丁丙种球蛋白重症肺炎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近2a收治的7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n=36)和常规组(n=36),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血必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每天2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7、14天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及治疗14d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氧合指数及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血必净组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常规组同一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血必净组的疗效优于常规组,其病死率低于常规组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能降低ARDS患者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改善其缺氧情况,降低病死率。
- 黄庆劳永光叶乔冬李新梅
-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谷氨酰胺营养支持在降低外科危重病人感染率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在肠外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对外科危重病人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36例外科危重症监护中心的重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采用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A组在肠外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B组作为对照组。测定APACHEⅡ评分、免疫球蛋白、白蛋白、氮平衡、感染例数及住ICU天数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APACHEⅡ、免疫球蛋白、白蛋白、氮平衡等指标无差异性,但A组病人感染例数及住ICU天数明显低于B组。结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中添加谷氨酰胺能减低其感染发生率及住院天数。
- 黄庆劳永光叶乔冬李新梅
- 关键词:谷氨酰胺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感染发生率
- 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注射用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近两年收治的8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注射用乌司他丁组(n=41)和常规组(n=41),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注射用乌司他丁组患者加用注射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每8h一次,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7、14天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病死人数。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氧合指数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2组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病死率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乌司他丁能降低ARDS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改善其缺氧情况,降低病死率。
- 叶乔冬黄庆李新梅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鼻空肠管管饲预防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坠入性肺炎的临床应用
- 劳永光宋小娟黄庆叶乔冬李新梅王启明
-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临床应用。研究内容:观察留置鼻空肠管管饲对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坠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鼻空肠管及鼻胃管的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疗效的优劣,探讨一种既可增加患者的营养供给途径,也...
- 关键词:
- 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生长抑素,观察组41例给予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淀粉酶、肝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淀粉酶和血清炎症因子,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 徐秋燕李新梅詹德利余赞张向东吴兴达
- 关键词: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血清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