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旺
- 作品数:14 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温度和摄食对溪红点鲑幼鱼呼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9年
- 在不同水温[(5.5±0.5)℃、(8.5±0.5)℃、(11.5±0.5)℃、(14.5.±0.5)℃、(17.5±0.5)℃]条件下,分别测定了饱食和空腹状态下溪红点鲑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析了温度和摄食对溪红点鲑幼鱼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饱食后,5个温度梯度组溪红点鲑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迅速上升,达最大值后缓慢下降,并逐渐恢复到初始水平;饱食状态下,溪红点鲑幼鱼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与温度(t)的回归方程分别为OR=-0.0601t4+2.5542t3-39.256t2+276.26t-598.75(n=650,R2=1,4.5℃〈t〈17.5℃)和NR=-0.0020t4+0.0826t3-1.2318t2+8.6186t-18.838(n=650,R2=1,4.5℃〈t〈17.5℃);空腹状态下,溪红点鲑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的回归方程分别为OR=13.723t0.9738(n=650.R2=0.9974.4.5℃〈t〈17.5℃)和NR=0.1687t1.0896(n=650,R2=0.9977,4.5℃〈t〈17.5℃).11.5℃~14.5℃为溪红点鲑幼鱼代谢最活跃的温度范围;溪红点鲑幼鱼在饥饿状态下的供能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
- 杨贵强徐绍刚王跃智王占全张永旺
- 关键词:温度摄食耗氧率排氨率
- 养殖密度对饲料驯化期西伯利亚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研究了养殖密度对饲料驯化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养殖密度(1.843、1.638、1.433、1.228、1.024 kg/m3)。试验期间采用依次投喂水蚯蚓、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驯养方法,逐步从活饵料转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密度组D1溶解氧达到最低值4.09 mg/L,接近鲟鱼正常生长发育的临界溶氧;高密度组D1、D2、D3和低密度组D4、D5死亡率和终体重差异显著(P<0.05);D3特定生长率(SGR)均值最大,D1、D2和D3、D4、D5的SGR差异显著(P<0.05);D4的终体重、日增重(DWG)、肥满度(CF)最大,各密度组对DWG、CF和体长及体重变异系数(CV)的影响较小(P>0.05)。试验期间从D1到D5组的死亡率依次为2.06%,1.99%,1.87%,1.68%和1.64%,CF为0.498~0.532,SGR平均值为11.16%~13.14%,体重CV为30.72%~33.54%,体长的CV为6.64%~9.94%。根据试验结果,建议饲料驯化期西伯利亚鲟稚鱼的适宜养殖密度控制在1.228~1.433 kg/m3,即直径2 m的玻璃缸每缸3 000~3 500尾。
- 刘晓勇齐茜王国峰张永旺白喜军孙大江
- 关键词:养殖密度特定生长率
- 3种鲟鱼纯种及杂交种后代育苗比较被引量:5
- 2010年
- 用施氏鲟同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进行正反杂交试验,比较3种鲟鱼纯种及杂交种后代连续两年的育苗指标得出如下结论:杂交种后代同大部分纯种的发育速度及有效积温差异不明显,但同母本更为相近;3种鲟鱼纯种的受精率、出苗率、开口率、转口率、成活率高于大部分杂交种,其中成活率差异特别明显(P<0.01)。同年度不同杂交种间成活率差异有较大变化,比较不同年份小体鲟♀×施氏鲟♂的成活率有明显差异(P<0.01),这与纯种亲本成活率变化一致,但施氏鲟与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差异不明显;施氏鲟♀×小体鲟♂连续两年的成活率为0,其他3个杂交种的成活率均达到30%以上。
- 王念民杨贵强彭涛曲秋芝孙大江吴文化王国锋张永旺刘晓勇
- 关键词:鲟鱼纯种杂交种成活率
- 不同摄食水平哲罗幼鱼排氨率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解摄食水平对哲罗幼鱼排氨率的影响,制定更科学的投喂策略,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3个摄食水平(2%、4%、6%)的哲罗(Hucho taimen)幼鱼摄食前后的排氨率。结果显示:摄食后,3个摄食水平的哲罗幼鱼的排氨率均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最后恢复到各自的初始水平;3个摄食水平的哲罗幼鱼的排氨持续时间(DNR)为(17.0±0.30)、(18.0±0.50)、(19.0±0.60)h,排氨率峰值时间(TNR)为(7.0±0.00)、(7.0±0.20)、(8.0±0.60)h,二者均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延长;哲罗幼鱼平均排氨率(NRave)和最大排氨率(NRmax)与摄食水平(m)之间的拟合方程分别为:NRave=1.1917+0.1581m(R2=0.9783,2.15%
- 杨贵强张永旺徐绍刚贺杰王建
- 关键词:摄食水平排氨率
- 饲料卵磷脂对施氏鲟血清卵黄蛋白原、卵径及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0年
- 采用不同大豆卵磷脂添加量[0、1%、2%、4%(w/w饲料)]的4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简称SL0、SL1、SL2和SL4)投喂5+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后备亲鱼14个月,通过比较各饲料组实验鱼的血清卵黄蛋白原(Vg)、卵径和性类固醇激素水平,探讨大豆卵磷脂对施氏鲟性腺发育的影响机理,并为今后深入研究鲟亲鱼磷脂营养代谢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卵磷脂含量对施氏鲟的卵径发育无显著影响,对血清中Vg、睾酮(T)和雌二醇(E2)的浓度影响显著。投喂量为2%组的血清E2质量浓度(147.91pg·mL-1)显著高于0%(113.72pg·mL-1)和1%(129.63pg·mL-1)组(P<0.05),而4%组的血清E2质量浓度为139.68pg·mL-1,介于二者之间。随着投喂时间和投喂浓度的增长,施氏鲟后备亲鱼的血清T含量浓度降低,而血清Vg浓度随日粮卵磷脂的添加水平和时间增加而升高。结果提示:①施氏鲟卵黄发生期后备亲鱼饲料卵磷脂的适宜添加量为2%,不足或过量对后备亲鱼的生殖机能均有不利影响;②通过影响血清T的产生从而影响施氏鲟的生殖可能是饲料中卵磷脂在施氏鲟生殖机制中的作用之一;③在施氏鲟后备亲鱼强化培育中可通过适当添加卵磷脂的量,从而实现性腺的正常发育,进而改善性腺发育状况、提高施氏鲟的繁殖性能。
- 张颖孙慧武徐伟孙大江曲秋芝刘晓勇张永旺
- 关键词:施氏鲟后备亲鱼卵磷脂卵径E2
- 复方中草药对西伯利亚鲟亲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由板蓝根和甘草组成的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亲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剂量的复方中草药,在25~28℃养殖条件下饲养西伯利亚鲟24 d后测定分析其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的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L)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血清溶菌(LSZ)和碱性磷酸酶(AK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丙二醛(MD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的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1%复方板蓝根和甘草中草药添加剂在增强西伯利亚鲟免疫力的同时,也加重了肝脏负担。因此在使用中草药添加剂时,要注意药材选择及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 齐茜刘晓勇刘红柏张颖张永旺张洪玉彭翔孙大江
- 关键词:中草药生化指标
- 三种养殖鲟鱼卵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A.baerii)和小体鲟(A.ruthenus)卵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AA)和脂肪酸(FA)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鲟鱼中,西伯利亚鲟卵内粗蛋白(22.6%)和粗脂肪(17.9%)含量最高,且与施氏鲟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小体鲟(P<0.05);三种鲟鱼卵内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占总氨基酸(TAA)均高于49%,且施氏鲟卵内TEAA占TAA的50.06%,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P<0.05)。三种鲟鱼卵内含量最多的必需氨基酸(EAA)均为亮氨酸,种类间的色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EA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种非必需氨基酸(NAA)含量种类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谷氨酸含量最高。三种鲟鱼卵内,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SFA)均为C16∶0,种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均以C18∶1n-9含量最高,且施氏鲟卵内含量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均以C22∶6n-3含量最高,其中西伯利亚鲟卵内含量显著高于施氏鲟和小体鲟(P<0.05);西伯利亚鲟卵内n-3/n-6值最高,小体鲟卵内最低,且三种鲟鱼间n-3/n-6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西伯利亚鲟鱼卵内,DHA、EPA、PUFA、n-3 PUFA总含量及n-3/n-6值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鲟鱼卵(P<0.05)。因此,在配置鲟亲鱼配合饲料时,要重视各种脂肪酸之间的添加比例。
- 刘晓勇索力张颖齐茜张永旺孙大江
- 关键词:鲟鱼氨基酸脂肪酸
- 鹅头红的人工繁殖及培育试验
- 2012年
- 鹅头红为蛋种金鱼中的一种,由红虎头金鱼演变而来,成鱼体长在10cm~15cm,腹圆尾小,背部弓形光滑,无背鳍,全身银白色,唯头顶有鲜红色肉瘤,肉瘤呈方形厚实。优秀的鹅头型金鱼头顶部发达的增生可以向前侧突出,紧密而不松散,侧视时,其前突的形状颇似鹅的顶部肉瘤,故而得名鹅头红。
- 王宾张永旺齐茜宁立刘威
- 关键词:人工繁殖金鱼银白色肉瘤成鱼
- 大鳞鲃人工繁育技术初报被引量:32
- 2010年
-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 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 耿龙武徐伟蔺玉华李池陶刘晓勇张永旺
- 关键词:人工繁殖鱼苗培育
- 咸海卡拉白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被引量:6
- 2007年
- 实验测定了咸海卡拉白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做出了耗氧率的昼夜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水温16~30℃条件下,卡拉白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耗氧率与温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R=0.028T-0.312(R=0.845),不同体重鱼(3.97~132.22g)在24℃时,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与体重的关系为R=0.6548W-0.21(R=0.974)。卡拉白鱼的昼夜耗氧昼夜平均耗氧为0.3137mg/g.L,耗氧最低值出现在日间11:00时,耗氧最高值出现在凌晨6:00时。
- 耿龙武蔺玉华强艳玲杨军刘博张永旺
- 关键词:耗氧率窒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