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仕艳

作品数:10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5篇电站
  • 5篇水电
  • 5篇水电站
  • 5篇微生物
  • 4篇植被
  • 4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弃渣
  • 3篇弃渣场
  • 3篇酶活性
  • 2篇电站工程
  • 2篇水电站工程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金安桥水电站
  • 1篇滇西
  • 1篇滇西北
  • 1篇真菌
  • 1篇植被多样性

机构

  • 7篇西南林业大学
  • 4篇昆明有色冶金...
  • 3篇西南林学院

作者

  • 10篇张仕艳
  • 5篇马炜
  • 5篇陈奇伯
  • 4篇陆梅
  • 4篇原海红
  • 2篇陈瑜
  • 2篇韩彦军
  • 1篇卢炜丽
  • 1篇徐柳斌
  • 1篇田昆
  • 1篇左智天
  • 1篇柳小强
  • 1篇杨国仲
  • 1篇蒋翠芬

传媒

  • 3篇亚热带水土保...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土壤侵蚀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现场调查和定位观测等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弃渣容重、粒径组成,原地貌和渣场绿化边坡、弃渣场松散堆积物边坡以及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弃渣场不同部位的渣土容重均值分别为1.70 g/cm3、1.30g/cm3和0.96g/cm3;②弃渣颗粒在剔除>2 cm石块后,粒径>4mm的弃渣颗粒所占比例为57.09%,比农田表层土壤高14.31%;③弃耕梯坪地和灌木林地的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47.3 t/km2和114.2 t/km2;④覆土绿化坡面和绿化未覆土坡面的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40.5 t/km2和74.6 t/km2;⑤弃渣堆积平台、无截排水措施的弃渣堆积边坡、有截排水措施的弃渣堆积边坡的土壤侵蚀量分别是原地貌平均侵蚀量的94倍、280倍和96倍。
陈瑜陈奇伯雷俊杰张仕艳马炜韩彦军柳小强
关键词:水电站弃渣场土壤侵蚀
不同干扰程度下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特征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采用In-situ野外取样技术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对不同人为干扰程度下滇西北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人为活动干扰下,湿地类型从原生沼泽向沼泽草甸-草甸-垦后湿地逆向演替,F检验显示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各类型湿地间差异显著(F脲酶=14.246,F蛋白酶=13.760,F蔗糖酶=15.392),表现为垦后湿地>沼泽草甸>草甸>原生沼泽,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F过氧化氢酶=2.697),且与上述三种水解酶变化规律不同。(2)F检验显示,土壤细菌数量差异显著(F细菌=10.883),呈现沼泽草甸>草甸>垦后湿地>原生沼泽;土壤真菌与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F真菌=18.032,F放线菌=15.078),呈现沼泽草甸>垦后湿地>草甸>原生沼泽。(3)回归分析表明,土壤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极显著正相关。在草甸湿地类型中,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土壤酶活性虽与微生物数量相性不显著。(4)纳帕海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变化是对人为不同干扰类型与强度的响应。
陆梅田昆张仕艳莫剑峰原海红
关键词:高原湿地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
金安桥水电站弃渣场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样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五郎沟弃渣场进行植被动态调查,选取5个典型样地,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H)综合分析了主要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并对其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郎沟弃渣场主要物种的多样性排列顺序为:戟叶酸模-含羞草+芨芨草群丛>戟叶酸模-扭黄茅群丛>戟叶酸模-白花鬼针草群丛>戟叶酸模-孔颖草群丛>戟叶酸模-芨芨草群丛。从均匀度指数的情况看,戟叶酸模-含羞草+芨芨草群丛>戟叶酸模-扭黄茅群丛>戟叶酸模-孔颖草群丛>戟叶酸模-白花鬼针草群丛>戟叶酸模-芨芨草群丛。重要值反映出五郎沟弃渣场早期植被恢复主要以灌木为主,灌木的重要值在样地中上下波动,说明某些灌木的相对地位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有可能会走向衰退,可通过人为干扰,增加物种多样性,维持其优势地位。草本的重要值在样方中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使其生态位逐渐升高。
马炜陈奇伯卢炜丽张仕艳雷俊杰
关键词:水电站弃渣场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
5种林分类型林地土壤氮含量与其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的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对地处澜沧江上游滇西北山区大理洱源炼铁乡的云南松林,旱冬瓜林,梨树果园,桉树林,桤木+圣诞树混交林5种主要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氮含量与微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含氮量与微生物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林地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数量对其土壤氮含量的贡献大于氨化细菌的数量,但氨化作用对其土壤氮含量的贡献大于硝化作用的强弱;林地土壤氮含量的高低与其土壤的微生物学性质强弱一致,而受不同林分类型影响,两者间的关系是显著或极显著的,且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随林地土层的加深,其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土壤氮含量均逐渐减少。5种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微生物活性与土壤氮含量的排序为:旱冬瓜林>桤木+圣诞树混交林>梨树果园>桉树林>云南松林。
向仕敏陆梅徐柳斌张仕艳左智天蒋翠芬
关键词:林分类型
澜沧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的方法,选取原生植被旱冬瓜林地作为对照,对澜沧江上游山区不同植被类型云南松林、桉树纯林、生态混交林(桤木+圣诞树)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3大类微生物的数量及总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大类微生物分布均表现为A层大于B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趋势均为旱冬瓜林>生态混交林>桉树林>云南松林,且A、B层消长趋势一致;不同植被类型A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变化趋势为云南松林>桉树林>生态混交林>旱冬瓜林,B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变化趋势则为生态混交林>云南松林>桉树林>旱冬瓜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总数变化趋势为旱冬瓜林>生态混交林>桉树林>云南松林,A、B层消长趋势一致。
张仕艳原海红陆梅杨国仲向仕敏
关键词:不同植被类型细菌真菌放线菌
滇西北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其关系研究技术'的研究
通过对滇西北地区旱冬瓜林、示范林、桉树林、果园、耕地和云南松林六个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进行微生物和酶活性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总数趋势为旱冬瓜林>示范林>耕地嫩树林>果园>云南松林;酶活性也表...
张仕艳陆梅原海红向仕敏
关键词:微生物酶活性
金安桥水电站废弃地植被恢复情况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植被恢复程度直接影响废弃地、弃渣场水土流失程度。为了加快水电站废弃地、弃渣场的生态恢复速度,以金安桥水电站为例,开展废弃地植被调查,分析植被恢复情况,对比植被的多度、频度、盖度及重要值,分析渣场自然恢复程度,为水电站工程及类似开发建设项目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提供理论基础,为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分类治理提供依据,为水电站开发建设单位减少成本投资,对治理类似废弃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炜陈奇伯张仕艳雷俊杰
关键词:金安桥水电站植被多样性
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弃渣场植被重建的限制因子被引量:5
2011年
为研究大型开发建设项目金安桥水电站弃渣场植被重建的限制因子,选取金安桥水电站2#弃渣场和3#弃渣场的渣体为研究对象,以原地貌灌草地和林地土壤作为对照,从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探索植被重建的限制因子,结果显示: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弃渣场土壤粒径组成不合理,大粒径颗粒含量较多,是植被重建的一个主要限制因子;在土壤化学性质方面,弃渣场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极低,无法提供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是另一个主要限制因子。要恢复植被,就必须进行基质改良,逐步改善弃渣场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张仕艳陈奇伯雷俊杰原海红马炜韩彦军
关键词:水电站弃渣场植被重建
滇西北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的关系被引量:19
2010年
通过对滇西北地区旱冬瓜林、人工生态林、桉树林、果园、耕地和云南松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及理化性质进行实验分析,探索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旱冬瓜林最高,云南松林最低,且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氨态氮、含水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较好。细菌和微生物量与酶活性之间相关性较好,可将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作为衡量当地土壤肥力状况的综合指标。
张仕艳原海红陆梅蒋翠芬向仕敏
关键词:滇西北酶活性理化性质微生物
大型水电站建设中的土壤流失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金沙江干流金安桥水电站为例,研究了大型水电站工程建设期内不同施工部位土壤流失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汛期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92.9%以上,汛期是土壤流失发生的主要时段。受建设内容、施工时段、施工进度和降雨量的影响,各部位土壤流失量变化趋势不同:弃渣场松散堆积物流失量呈现"较小→增大→减小"的趋势,2005年施工开始,2006年达到峰值;施工道路土壤流失量逐年递减;料场土壤流失量年际变化呈现单峰型,2007年达到峰值;施工营地仅在前两年建设中有土壤流失,硬化、绿化后基本无土壤流失产生。河道泥沙含量具有"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平衡"的趋势。金安桥水电站建设7年,产生的土壤流失量达67 642.4 t,其中施工道路占50.9%、渣场占28.7%,施工道路和渣场是水土流失敏感部位和重点部位。
张仕艳陈奇伯雷俊杰原海红马炜陈瑜
关键词:水电站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