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奇 作品数:150 被引量:1,366 H指数:22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委社会发展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的简化手术切除 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探讨对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采用肝癌剜出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1991~1996年12月期间,采用肝癌剜出术加无水酒精残端处理方法手术切除15例直径小于4cm 的小肝癌。结果本术式操作简便,比常规的不规则肝切除术费时短、出血少、对肝功能的影响不大,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与不规则切除术比较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癌剜出术适合于伴中重度肝硬化、肿瘤深在于肝实质内、包膜完整、直径小于4cm 的单个中央型小肝癌,也适合于术后复发的小肝癌,但手术过程中须有 B 超的指导和无水酒精的残端处理。此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可行,经术后临床随访,疗效令人满意。 陈敏山 李锦清 张亚奇 元云飞 郭荣平 林小军 李国辉关键词:手术切除 残端处理 肝实质 中央型 临床随访 肝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研究肝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及微卫星多态性技术,对65例肝癌1号染色体上28个微卫星标志位点杂合性缺失进行检测。结果:65例肝癌中63例为杂合子,57例至少在1个微卫星标志位点上发生LOH,1号染色体LOH率为91%(57/63),1p76%(48/63),1q88%(5/59);1p36.32-p36.33和1q12~42区域内各微卫星标志LOH均在30%以上。微卫星标志LOH与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肿瘤大小、包膜、血清AFP浓度、Edmonson分型均无关。D1S468和D1S2797LOH与肝癌根治术后3年内转移和复发有关,有D1S468(1p36.33)LOH者术后转移、复发率较无D1S468LOH者高(分别为82%和38%,P<0.05);有D1S2797(1p32)LOH者术后转移、复发率较无D1S2797LOH者高(分别为75%和37%,P<0.05)。1p、1q及各微卫星标志位点LOH均与肝癌术后生存率无关。结论:肝癌中存在1p36.32-p36.33和1q12~42的高频LOH,其中后者为首次报道;1p36.33和1p32区域内可能存在与肝癌转移、复发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李升平 张昌卿 王辉云 冯启胜 余杏娟 黄平 黄丽惜 冯凯涛 陈敏山 郭荣平 林小军 张亚奇 李锦清 李国辉 曾益新 gzsums.edu.cn关键词:肝肿瘤 1号染色体 等位基因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989年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癌瘤。近年来尽管采取了各种治疗措施,其根治术的效果提高甚微。本文分析我院363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效果,旨在寻找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和探索提高手术疗效的途径。 万德森 李国材 张亚奇 陈敏山 马国胜 梁文胜关键词:结直肠癌根治术 癌瘤 右半结肠 左半结肠切除术 隆起型 凋亡及血管生成因子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研究部分凋亡及血管生成因子在肝细胞肝癌(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肝癌标本中p53、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p53、Survivin、MMP-2、MMP-9及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33·3%、51·1%、60·0%、37·8%及76·7%。经相关性分析,VEGF与MMP-2、VEGF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MMP-2、MMP-9及VEGF与术后复发呈正相关(P<0·05)。MMP-2阴性组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显著高于MMP-2阳性组中的相应指标(P<0·05),MMP-9和VEGF中亦发现类似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播散结节、镜下微转移灶、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以及VEGF和MMP-9的表达水平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53和Survivin与肝癌术后复发无关;MMPs和VEGF与肝癌术后复发相关,可用于评价术后复发风险。 郭荣平 钟崇 石明 张昌卿 韦玮 张亚奇 李锦清关键词:凋亡 血管生成 小肝癌经皮射频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陈敏山 梁惠宏 石明 郭荣平 林小军 郑云 张耀军 张亚奇 李锦清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于肝癌的治疗,仍然是以手术切除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但是手术切除后肝癌生存率却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小肝癌(≤5.0cm)切除术后五年生存率徘徊在40%~60%之间。制...关键词:关键词:射频 小肝癌 微创 碳包铁纳米晶的制备及其结合表阿霉素的相关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制备碳包铁纳米晶(CCIN),并检测其物理、化学性质,考察其在兔肝脏移植肿瘤内的分布,同时研究其吸附EADM的性能及载药CCIN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碳弧法制备CCIN,通过透射及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了解其形貌、结构及成分性质;经皮B超引导以及经肝动脉插管分别将CCIN注入兔VX2肝肿瘤模型,取注药肝肿瘤组织做组织病理并做细胞电镜观察CCIN的分布;观察CCIN对EADM的吸附;并用MTT法检测载EADM的CCIN对HepG-2细胞的毒性。结果:CCIN平均粒径达到20-100nm,石墨碳层中完全包裹入铁纳米颗粒、粒子不含铁的碳化物和氧化物;CCIN可被VX2肿瘤细胞以及肿瘤间质细胞吞噬;CCIN吸附EADM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饱和度为160mg/g;MTT示CCIN与EADM混悬液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于72h内比相应单纯的EADM抑制作用低,且随CCIN的比例升高抑制作用相应下降。结论:CCIN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可吸附较大量的EADM,能被肿瘤细胞及间质网状内皮系统吞噬,CCIN潜在的对EADM的缓释作用可能有利于EADM长期持续作用于肿瘤细胞,并减低可能引起的全身毒性。 劳向明 郑云 陈易明 张海燕 张亚奇 王莉 李锦清关键词:肝肿瘤 表柔比星 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2 2004年 背景与目的巨大原发性肝癌(直径≥10cm)在临床上占有较大的比例,但关于其手术切除治疗的远期疗效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手术切除治疗巨大肝癌的远期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4年至1993年经手术切除的173例巨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随访结果计算生存率并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3、5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1.9%、21.8%和8.3%;生存5年以上37例,生存10年以上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后影响因素为性别、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中肝硬化程度和是否根治性切除;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巨大肝癌切除术后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术中肝硬化程度和是否根治性切除。结论巨大肝癌应积极争取手术切除治疗,术后能否长期生存取决于肝硬化程度和是否根治性切除。 元云飞 李斌奎 李锦清 张亚奇 郭荣平 林小军 李国辉关键词:肝肿瘤 肝切除术 预后 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多个转移瘤的效果分析 2010年 目的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肝内存在多个转移瘤,手术切除的价值存在争议,本文旨在研究手术切除大肠癌肝多个ΚΣ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60例,比较肝内单个转移瘤(35例)与多个转移瘤(25例)患者临床和预后资料。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多个转移瘤组和单个转移瘤组相比,手术并发症为12.0%vs11.4%(P=1.000);平均住院时间为(14.9±5.1)dvs(15.7±5.8)d(P=0.844);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vs35个月(P=0.089);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6个月vs19个月(P=0.112);肝内复发率为72.0%vs51.5%(P=0.109)。多个转移瘤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48.4%、30.8%,单个转移瘤组分别为68.6%、57.7%(P=0.165)。结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脏多个转移瘤可取得与单个转移瘤相似的效果。手术切除不应视为肝多个转移瘤的禁忌证。术后辅以全身化疗常可以改善预后。 邱际亮 元云飞 李斌奎 卢灿亮 徐瑞华 潘志忠 李锦清 张亚奇 万德森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肝切除术 p53功能在肝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为探讨p53功能及某些生物学行为在肝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52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并对这52例手术切除的肝癌标本,分别用Westernblot结合DNA损伤剂诱导的方法检测野生型p53的功能,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的表达,PCR/SSCP方法检测p53基因在第5~8外显子的丢失情况及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结果:52例标本中,对例(59.6%)野生型P53丢失功能,31例(59.6%)p53蛋白表达阳性,27例(51.9%)p53基因在第5~8外显子有丢失。野生型p53的功能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野生型p53的功能与p53基因突变呈正相关。PCNA高指数30例(57.7%)。在野生型p53功能丢失的31例中,26例(83.9%)P53蛋白表达阳性;24例(77.4%)P53基因在第5~8外显子的丢失,PCNA高指数24例(77.4%)。野生型p53功能丢失多表现在肝硬化的病例中(P=0.0015)。结论:本组原发性肝癌中,59.6%有丢失野生型p53功能,常发生在合并肝硬化的病例中;PCNA高指数,p53蛋白表达阳性,p53基因的突变也常出现在p53功能丢失的病例中(P<0.01)。当野生型p53功能丢失,肿瘤容易出现肝内转移、门脉癌栓和肿瘤生长比较快。 林小军 张昌卿 李锦清 张亚奇 陈敏山 郭荣平关键词:肝肿瘤 PCNA 基因表达 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2000年9月至2007年8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14例,并行射频消融联合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部病例1、2、3、4、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4%、82.6%、73.2%、63.5%、49.1%、1、2、3、4、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1%、64.6%、54.6%、46.8%、36.4%。其中,病灶最大直径≤5cm和5.1~7cm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4.6%、73.1%、61.5%、50.6%及80.2%、64.9%、56.3%、45.3%、39.5%(P=0.041),单个病灶和多个(不多于3个病灶)病灶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89.1%、78.1%、67.1%、56.7%及80.0%、60.6%、46.6%、33.4%、21.5%(P=0.001)。结论RFA联合TACE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直径≤5cm、单个病灶的肝癌效果明显好于直径5.1~7cm、多个病灶的肝癌。白蛋白水平、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病灶边界是否清楚及病灶数目是影响联合治疗疗效的预后因素。 高恒军 梁惠宏 陈敏山 彭振维 张耀军 黎鹏 庞雄昊 张亚奇 李锦清关键词: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