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刚
- 作品数:137 被引量:41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车辆受流过程的稳定性,良好的弓网性能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之一。本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速度较低的特点建立受电弓-接触网系统模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实际车辆参数得出该系统的稳定受流区域以及对稳定受流有影响的相关参数。分析得出结论:系统参数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且参数间互相关联,相互制约。研究成果为受电弓、接触网的研制及车辆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参考。
- 杨俭宋瑞刚方宇
-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流受电弓接触网
- 地铁车站候车区间空气监测及空调系统控制装置被引量:1
- 2019年
- 本装置包括采用Arduino单片机作为主控器的数个传感器及控制设备,时刻监测并通过物联网设备显示车站公共区内包括PM2.5、PM10、二氧化碳在内的气体含量及车站内外温差并控制空调设备设定温度、风量,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乘客通勤舒适度。本装置的具体实现依赖于地铁车站原有的空调系统和显示设备以及自行设计制作的监测器,对车站原有结构不做任何改动,成本低,实施简单、有效。同时,时刻根据环境对空调设备实施控制还有利于降低其功耗。本装置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优化及提高乘客的通勤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 徐强伟宋瑞刚
- 关键词:气体传感器单片机物联网
- 一种磁悬浮压电式振动能量采集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悬浮压电式振动能量采集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置于壳体内部的固定磁体、悬浮磁体、振动磁体、锥形重物和压电层合板;壳体为空心圆柱状;悬浮磁体与位于其上方的固定磁体以及位于其下方的振动磁体均相斥;锥形重物位于振动...
- 袁天辰翟亚雷杨俭宋瑞刚
- 文献传递
- 多维立体交通科普展示
- 陈思浩郑凌莺李永平王大中宋瑞刚李立明刘志钢何法江刘新田马其
- 该项目通过传统实体展示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设计和制作技术,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简明易懂的展品寓教于乐,向参观者传播科普知识。以轨道交通馆为代表的地下交通,展示轨道列车驾驶的科普...
- 关键词:
- 一种用于轨道列车实验的轨道设备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轨道列车实验的轨道设备,包括上轨道板(1),对称设置在上轨道板(1)的底部,且与上轨道板(1)滑动配合的两个下轨道板(2),以及设于两个下轨道板(2)前、后两侧的两个驱动组件,每个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对...
- 陈永逸杨俭宋瑞刚袁天辰
- 文献传递
- 基于LabVIEW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评价系统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车身传感器与Labview程序相结合,对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进行评价,弥补市面现有舒适度评价系统的不足,实现解决现有的检测仪在使用方便性、数据实时记录、评价科学性方面的欠缺,对如今国内地铁运行要求的规范性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 林立宋瑞刚黎萱仇唐彬韦洋洋姜云
-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平稳性传感器LABVIEW
- 尖峰岭隧道涌水量实测及涌水段处治技术
- 隧道涌水的实测是工程设计变更的重要依据,也是对设计的有效验证。本文结合重庆市涪(陵)丰(都)高速尖峰岭特长隧道施工中出现大涌水段落的地下水实测数据分析,同时结合详勘水文成果资料,对大涌水段落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重评估...
- 黄俊宋瑞刚黄清飞吕勇刚陈佳雒万利
- 关键词:穿山隧道
- 文献传递
- 基于交叉感应电缆环线的车-地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在城市地铁和轻轨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在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作用重大。交叉感应电缆环线作为车-地通信系统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媒介,其与车载天线通过电磁感应原理...
- 宋瑞刚
- 关键词:电磁场理论接收天线感应电压
- 文献传递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储能装置与辅助电源控制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设计了能量储存装置与辅助电源对用电器供电的切换系统。以实验室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供电控制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供电控制器的设计过程,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较好的稳定性能。
- 李娜杨俭方宇宋瑞刚谢克飞
-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储能装置供电控制
- 一种用于高速列车受电弓及其底部空腔系统的主动降噪装置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列车受电弓及其底部空腔系统的主动降噪装置和方法,所述主动降噪装置包括主动降噪单元和主动降噪控制单元,主动降噪单元包括主动降噪载体和降噪扬声器,主动降噪控制单元包括降噪控制微机和ANC噪声控制单元,...
- 唐则男杨俭苗晓丹袁天辰宋瑞刚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