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奚俊杰

作品数:14 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胸腔
  • 5篇胸腔镜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肺癌
  • 4篇手术
  • 4篇细胞
  • 4篇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
  • 3篇试剂
  • 3篇细胞肺癌
  • 3篇腺癌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鳞癌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清扫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肺鳞癌
  • 3篇肺腺癌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4篇奚俊杰
  • 11篇蒋伟
  • 11篇王群
  • 7篇林宗武
  • 6篇徐松涛
  • 3篇詹成
  • 3篇汪灏
  • 2篇范虹
  • 2篇葛棣
  • 2篇谭黎杰
  • 2篇王琳
  • 2篇张永星
  • 2篇徐正浪
  • 2篇时雨
  • 2篇陈力
  • 2篇孙扬
  • 2篇汪星星
  • 2篇燕丽
  • 1篇钟鸣
  • 1篇王琳

传媒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胸部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临床Ⅰ期肺癌被引量:8
2015年
背景与目的:随着胸腔镜手术技术的提高,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日渐成熟。本文旨在研究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用于治疗Ⅰ期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Ⅰ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后接受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36例,中位年龄59岁(39~86岁)。分析围术期各项参数。结果:64例患者顺利接受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为120 min(90~240 min),中位出血量为50 mL(10~200 mL)。术后中位胸管引流时间为3 d(2~7 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5 d(3~23 d)。无围术期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中转开胸,1例转为肺叶切除。51例毛玻璃样(ground glass opacity, GGO)病变患者的术后病理显示,浸润性腺癌30例,原位腺癌10例,微浸润腺癌6例,良性病变5例。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对有经验的医师而言,是安全可行的,对临床Ⅰ期肺癌患者同时兼具了诊断和治疗的价值,尤其适用于GGO病变的患者。
乔玉磊林宗武奚俊杰徐松涛蒋伟王群
关键词: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总结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中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顺利完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后进行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的4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27例;年龄平均(57.2±9.0)岁。前6例采用侧卧位,后40例采用半俯卧位。结果46例完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均使用无抓持技术顺利完成纵隔淋巴结清扫。半俯卧位下操作时,术者及助手上臂疲劳明显减轻。清扫纵隔淋巴结(4.3±0.8)组,(11.8±4.9)个。术后放置胸管(3.2±2.1)天,术后住院(6.0±4.5)天。术后病理分期示N0期42例,N1期1例,N2期3例。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5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中使用无抓持技术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能减少器械的相互干扰并保证术野的清晰干净。半俯卧位下进行操作更能体现此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能减少对肺的牵拉损伤,更符合人机工程学。
林宗武奚俊杰蒋伟徐松涛王群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单孔
肺部多发磨玻璃影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3
2016年
肺部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的发病率近年来日益增高,很多患者发现有多发GGO,但多发GGO的诊疗还存在争议。肺部GGO是一种影像学表现,包含了多种病理类型,其中有一部分GGO是早期肺癌。GGO是一种惰性结节,只有少数GGO会发生变化,且随访不会影响外科治疗的效果。多发GGO的手术时机主要由主病灶决定,主病灶中实性成分大于5 mm时建议外科干预。手术方式可以选择肺叶切除或亚肺叶切除,除主病灶以外,其他GGO不必全部切除。具有高危因素的多发GGO需要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
王群蒋伟奚俊杰
关键词:肺肿瘤手术
胸腔镜基底段切除手术技巧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肺毛玻璃结节的早期发现以及肺多发病灶越来越常见,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越来越受到胸外科医师的青睐。但在肺段切除术中,各基底段切除尤其是后基底段切除仍是难点。误断肺静脉后引起的术后咯血、误断支气管引起的术后阻塞性肺炎、段间分离错误引起的术后漏气等并发症的出现,让许多胸外科医师对基底段各段切除术望而却步。
林宗武蒋伟王琳奚俊杰王群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肺段切除术阻塞性肺炎叶间裂
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近期与远期疗效分析
蒋伟奚俊杰汪灏王群钟鸣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被引量:85
2012年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60例(全胸腔镜手术组,其中男83例,女77例;平均年龄60.8岁)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及生存数据,并与同期357例(开放手术组,其中男222例,女135例;平均年龄59.5岁)接受常规开放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全胸腔镜手术组患者中转开胸率为5.0%(8/160)。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113.0 min vs.125.0 min,P=0.039);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3)d vs.(9.1±4.6)d,P=0.425]。全胸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15/160)和10.1%(36/357),围术期死亡率为0.6%(1/160)和2.0%(7/357)。两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组数[(2.4±1.5)组vs.(2.4±1.7)组,P=0.743]和平均淋巴结清扫数[(9.8±6.3)枚vs.(10.1±6.4)枚,P=0.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胸腔镜手术组总体5年生存率高于开放手术组(81.5%vs.67.8%,P=0.001)。进一步按不同病理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全胸腔镜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86.0%,pⅠb期84.5%,pⅢa期58.8%;开放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92.9%,pⅠb期76.4%,pⅢa期25.3%。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其淋巴结清扫可达到开放手术的范围,远期疗效优于开放手术,但亟待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蒋伟奚俊杰汪灏葛棣谭黎杰范虹徐松涛徐正浪王群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分析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对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和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前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4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肺叶切除术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男581例,女403例;年龄24~ 84岁,平均(59.6±10.2)岁.其中786例接受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198例接受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的手术时间(132.3±30.3) min,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50.7±41.8)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6.2±53.5) ml,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24.4±65.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4),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总体复发率25.3%,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总体复发率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3).亚组分析中,两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的生存不劣于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奚俊杰蒋伟王群
关键词:淋巴结切除术
SFTA3在肺鳞癌和腺癌病理诊断鉴别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CALML3、MLPH、TMC5、SFTA3四种基因或其检测试剂的用途,用于制备肺鳞癌和腺癌的鉴别诊断试剂。本发明通过对TCGA数据库中肺鳞癌和腺癌的mRNA测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共纳入490例肺鳞癌和490例...
詹成王群蒋伟林宗武时雨张永星奚俊杰燕丽孙扬汪星星王琳陈力金玉麟
文献传递
不同病理分型对Ⅰ期肺腺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分析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及欧洲呼吸学会提出的肺腺癌新分类对Ⅰ期肺腺癌预后的价值.方法 复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连续328例Ⅰ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病理学切片.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83例;年龄34~82岁,平均年龄(59±10)岁.根据新分类重新读片分型并记录>5%的成分,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寻找预后风险因素.结果 贴壁为主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为100%.有微乳头成分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49.3%)明显低于无微乳头成分患者(75.4%,x2=8.154,P=0.00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是肿瘤复发(HR=1.796,95% CI:1.469~2.198,P=0.000)和患者死亡(HR=1.967,95% CI:1.507~2.567,P=0.000)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ⅠB期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存在实体成分(HR=1.985,95% CI:1.013 ~3.888,P=0.046)和肿瘤大小(HR=1.941,95% CI:1.455~2.589,P=0.000).结论 新的病理分型在Ⅰ期肺腺癌中具有一定预后价值,实体成分和微乳头成分能对预后产生一定影响,详细记录肿瘤中各种成分非常重要.
蒋伟奚俊杰徐松涛卢韶华王群
关键词:预后
多学科团队教学法在上海市某医院胸外科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是目前治疗肿瘤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本研究探索多学科团队教学法在胸外科实习中的效果和作用。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上海市某医院胸外科实习的36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随机分为多学科团队组和传统教学组各18人,多学科团队组除了完成传统教学外,还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多学科团队讨论。教学完成后对学生进行相关考核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χ2检验等比较2组学生在考核成绩和满意度上的差别。结果:多学科团队组病例分析考试成绩(34.7±2.7)明显高于对照组(29.6±4.4,t=4.113,P<0.001),理论笔试成绩(34.5±2.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1.1±3.0,t=3.703,P=0.001)。2组学生在实习兴趣、知识掌握满意度、实习满意度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教学能提高胸外科实习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奚俊杰林宗武薛亮徐松涛
关键词:医学教育胸外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