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大鼠肺移植手术中,心脏停跳后热缺血期通气对大鼠无心跳供肺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4只,按供体鼠体质量稍轻于受体鼠的原则,将其随机配成32对。将32对大鼠随机分为热缺血3h不通气组(warm is-chemia with non-ventilation,WNV组)和热缺血3h并机械通气3h组(warm ischemia with ventilation,WV组)2组,每组16对;每组大鼠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2h亚组和再灌注24h亚组,每亚组8对。建立大鼠无心跳供肺移植模型,再灌注2h或24h后对移植肺进行血气分析并处死大鼠,取其肺组织,检测肺湿干质量比、肺损伤病理评分、细胞凋亡等指标并在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左肺静脉的氧分压(PaO2)在WNV组和WV组的2个再灌注2h亚组之间以及2个再灌注24h亚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右颈动脉PaO2仅在2个再灌注24h亚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左肺湿干质量比和光镜形态学病理损伤评分在2个再灌注24h亚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凋亡指数在2个再灌注2h亚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电镜观察显示WV组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较WNV组轻。结论:热缺血期通气能够改善大鼠无心跳供肺移植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提示无心跳供肺热缺血时间在低温且肝素化通气状况下可达3h。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60例(全胸腔镜手术组,其中男83例,女77例;平均年龄60.8岁)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及生存数据,并与同期357例(开放手术组,其中男222例,女135例;平均年龄59.5岁)接受常规开放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全胸腔镜手术组患者中转开胸率为5.0%(8/160)。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113.0 min vs.125.0 min,P=0.039);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3)d vs.(9.1±4.6)d,P=0.425]。全胸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15/160)和10.1%(36/357),围术期死亡率为0.6%(1/160)和2.0%(7/357)。两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组数[(2.4±1.5)组vs.(2.4±1.7)组,P=0.743]和平均淋巴结清扫数[(9.8±6.3)枚vs.(10.1±6.4)枚,P=0.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胸腔镜手术组总体5年生存率高于开放手术组(81.5%vs.67.8%,P=0.001)。进一步按不同病理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全胸腔镜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86.0%,pⅠb期84.5%,pⅢa期58.8%;开放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92.9%,pⅠb期76.4%,pⅢa期25.3%。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其淋巴结清扫可达到开放手术的范围,远期疗效优于开放手术,但亟待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目的:分析半俯卧位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例行半俯卧位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24~73(56.4±12.7)岁。结果:20例患者中,16例顺利完成半俯卧位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85~340 min ,平均手术时间(175.7±61.5)min;出血量20~600,中位出血量50mL ;术后胸管留置时间1~12d,平均(3.3±2.5)d;术后住院时间3~14d,平均(5.1±2.6)d。顺利完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15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清扫淋巴结5~9组,平均(6.9±0.9)组;清扫淋巴结13~35枚,平均(20.1±5.5)枚。1例改成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例改成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例改成小切口手术。全组无围术期死亡,2例术后有轻微并发症。结论:半俯卧位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采用半俯卧位可以减轻术者的疲劳,减少手术对肺的牵拉损伤,也方便中转成两孔或者三孔胸腔镜手术或中转开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