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再归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黄埔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基因
  • 6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流产
  • 5篇基因多态性
  • 4篇自然流产
  • 4篇复发
  • 4篇复发性
  • 3篇血管
  • 3篇易感
  • 3篇易感性
  • 3篇复发性自然流...
  • 2篇蛋白
  • 2篇多态现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遗传易感
  • 2篇遗传易感性
  • 2篇妊娠
  • 2篇内皮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2篇吴再归
  • 7篇李珠玉
  • 7篇游泽山
  • 4篇李银广
  • 3篇张秀明
  • 2篇李再仪
  • 2篇苏秀梅
  • 2篇江丽
  • 2篇张彩
  • 1篇李婕
  • 1篇胡文胜
  • 1篇方利元
  • 1篇黄荷凤
  • 1篇阮菲

传媒

  • 4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新医学
  • 2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录因子FOXP3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易感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基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的免疫耐受学说,探讨转录因子FOXP3基因多态性与URSA的易感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FOXP3基因rs2232365A/G和rs5902434del/ATT多态性在146例URSA患者(URSA组)和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结果:①rs2232365A/G的3种基因型在URSA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携带G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风险(P=0.01,OR=1.61)。②rs59024343种基因型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P=0.10),但等位基因del缺失型频率URSA组较对照组高(χ2=4.40,P=0.036)。③单倍体型分析:G/del单体型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P=0.02,OR=1.53),而A/ATT单体型则对URSA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P=0.02,OR=0.63)。结论:转录因子FOXP3基因启动子区rs2232365和rs5902434多态性与URSA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G和del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
吴再归游泽山张彩李珠玉苏秀梅张秀明李银广
关键词:遗传多态性转录因子FOXP3
胎盘血管瘤21例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胎盘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识别诊断及正确处理。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胎盘血管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孕产史、肿瘤大小及位置、诊断孕周、妊娠结局、病理诊断特点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等。结果大部分胎盘血管瘤患者经过临床密切随访适时终止妊娠后临床预后良好;巨大胎盘血管瘤可因影响母胎循环导致严重母胎并发症如羊水过多、早产等。结论胎盘血管瘤主要见于初产妇和怀有女性胎儿的患者,彩超仍为临床诊断胎盘血管瘤的一线手段,一经超声诊断后应进行严密规范的产前监测,对严重母胎并发症的患者给予早期处理或适时终止妊娠,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母胎结局。
叶娅琼吴再归
关键词:胎盘血管瘤
Foxp3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p3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针对Foxp3基因的rs3761548、rs2294021位点)和PCR-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针对rs2232365、rs5902434位点),检测146例URSA患者(URSA组)和112例健康妇女(对照组)血中Foxp3基因上述4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结果(1)rs3761548和rs2232365位点:URSA组和对照组妇女中,rs3761548位点的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基因型10.3%、22.3%,A/C基因型38.4%、40.2%,A/A基因型51.4%、37.5%,rs223236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基因型5.5%、15.2%,A/G基因型47.9%、50.0%,G/G基因型46.6%、34.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3761548A和rs2232365G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OR=1.73、1.61,P均〈0.05)。(2)rs5902434位点:3种基因型在两组的分布分别为ATT/ATT基因型7.5%、12.5%,del/ATT基因型42.5%、50.0%,del/del基因型50.0%、37.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但缺失型等位基因del频率URS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2%、62.5%;OR=1.49,P=0.04)。(3)rs2294021位点:3种基因型(C/C、T/C、rr/T)和T、C等位基因频率在URSA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差异(P=0.18、0.08)。(4)单体型分析:del-A-G单体型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OR=2.51,P〈0.01),而del-C-G和A。r11-A-A单体型则对URSA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OR=0.18、0.22,P均〈0.01)。结论Foxp3基因的功能性多态位点可能通过改变Foxp3基因的表达或其功能而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
吴再归游泽山张彩李珠玉苏秀梅张秀明李银广
关键词:叉头转录因子类多态现象调节性遗传易感性
子痫前期致子代胚胎源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4年
胚胎源性疾病也即胎儿起源的成人疾病,主要指胚胎发育过程中基于环境因素,特别是营养因素的作用,在生命早期形成的成年后患病的风险。胎盘在宫内营养环境的编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子痫前期尤其是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与胎盘异常密切相关。大量流行病学及动物实验也证实,子痫前期与子代高血压、糖尿病及脑卒中等成人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就子痫前期与子代胚胎源性疾病的关系及机制进行综述。
胡文胜吴再归黄荷凤
关键词:先兆子痫胎儿疾病妊娠并发症卒中
rs7574865位点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相关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的易感相关性及其不同基因型对STAT4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246例URSA患者和183名正常女性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86例URSA患者和77名正常女性蜕膜组织STAT4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rs7574865G/T基因型频率在URSA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G/G基因型36.2%、46.5%,G/T基因型47.2%、45.4%,T/T基因型16.2%、8.2%,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OR=1.51,P<0.05)。URSA组和对照组的蜕膜组织中STAT4基因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内和对照组中,3种基因型的蜕膜组织STAT4蛋白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P均<0.05),携带T/T基因型的蜕膜组织中STAT4蛋白高表达于G/G基因型(P均<0.05)。URSA组和对照组对应G/G、G/T和T/T三种基因型的STAT4蛋白的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s7574865位点多态性可能通过其危险基因型T/T增加STAT4基因在母体蜕膜组织的表达增加URSA患者的发病风险。
李银广游泽山吴再归李珠玉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基因多态性基因表达
胎盘特异蛋白1在早期妊娠丢失患者绒毛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胎盘特异蛋白1(PLAC1)在早期妊娠丢失患者绒毛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介导滋养细胞凋亡参与病理妊娠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早期妊娠丢失和同期因非意愿妊娠而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各33例(分别为早期妊娠丢失组、对照组),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绒毛组织中PLAC1蛋白的表达,定量PCR技术检测小分子干扰RNA(siRNA)敲低PLAC1基因表达后滋养细胞SWAN-71中36个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早期妊娠丢失组患者绒毛组织中PLAC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0±1.02、2.03±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敲低SWAN-71细胞的PLAC1基因表达后,促凋亡相关基因BECN1、BMF、HRK、BAX、BAK、caspase-7、caspase-9、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以BMF基因升高尤为显著(P<0.001)。结论 PLAC1在早期妊娠丢失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显著下降,其可能通过调控促凋亡基因BMF表达介导滋养细胞凋亡而参与早期妊娠丢失的发生。
吴再归王苗妙金鹏珍
关键词:绒毛组织非意愿妊娠病理妊娠P53基因滋养细胞蛋白印迹法
胚胎血红蛋白基因变异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胚胎血红蛋白基因变异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无菌收集40份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标本(自然流产组)及35份人工流产的绒毛标本(人工流产组),提取胚胎绒毛组织DNA,针对3个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上游调控序列分片段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筛查基因突变。结果:所有胚胎绒毛组织血红蛋白ε、ζ基因的外显子片段均未发现突变。两组部分胚胎绒毛组织血红蛋白ε基因第一内含子84位点处发现4 bp CAAA插入序列,但其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胚胎绒毛组织血红蛋白ζ基因第一内含子128位点处发现58 bp插入序列,自然流产组血红蛋白ζ基因58 bp插入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关联性分析提示该基因片段变异与早期自然流产相关(r=0.26,P<0.05)。两组血红蛋白ζ基因58 bp插入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基因血红蛋白ζ基因第一内含子第128位点处存在一58 bp插入变异,该变异与早期自然流产相关。
苏秀梅游泽山李珠玉吴再归
关键词:自然流产血红蛋白基因突变
STAT4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摘要】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易感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PCR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并比较246例URSA患者(URSA组)和183例健康妇女(对照组)STAT4基因3个位点(rs7574865G/T、rsl0181656C/G及rsl6833431C/T)的基因型分布。结果(1)rs7574865及rsl0181656位点:在URSA组和对照组中,rs7574865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G/G基因型36.2%(89/246)、46.4%(85/183),G/T基因型47.2%(116/246)、45.4%(83/183),T/T基因型16.7%(41/246)、8.2%(15/183);rsl0181656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基因型36.6%(90/246)、46.4%(85/183),C/G基因型48.O%(118/246)、44.8%(82/183),G/G基因型15.4%(38/246)、8.7%(16/183);两个位点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7574865T与rsl0181656G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OR=1.51、1.44,P均〈0.05);(2)rsl6833431位点:3种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频率在URSA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3、0.48);(3)单体型分析:G—T单体型使URSA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1.49,P〈0.01),而C—G单体型则减少URSA的发病风险(OR=0.68,P〈0.叭)。结论STAT4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其表达或功能来增加URSA易感性。
李银广游泽山吴再归李珠玉李婕张秀明方利元江丽
关键词:疾病遗传易感性
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组织取出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妇科手术中子宫及子宫肌瘤标本组织的分碎及取出技术已发展了数十年,包括电动分碎技术、经阴道分碎技术及经腹小切口分碎技术等。近年来,随着腹腔镜等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妇科手术医生对无瘤观念、无瘤技术愈发重视,对标本的分碎及取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技术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各种技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存在经阴道分碎技术标本袋破碎率更高,经腹小切口分碎技术手术时间偏长等的局限性。各种技术的实用性及安全性仍需高质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验证。在选择分碎及取出标本方式时,术者应严格遵循治疗原则,进行个体化决策,让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综述大子宫(肌瘤)的分碎及取出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邵思齐吴再归陈凯阮菲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VEGF-1154 G/A)与中国南方妇女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271例RSA患者(RSA组)和250名健康妇女VEGF-1154 G/A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结果:RSA组和对照组VEGF-1154 G/A的3种基因型频率(GA、GG、AA)分别为39.5%、55.0%、5.5%和30.0%、67.2%、2.8%,两组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不相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G、A)分别为74.7%、25.3%和82.2%、17.8%,携带A等位基因发生RSA的风险大于携带G等位基因(OR=1.562,95%CI1.157~2.109,P<0.01)。结论:VEGF-1154G/A多态性与中国南方妇女RSA的发病风险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的孕妇发生RSA的危险性较高。
李珠玉游泽山苏秀梅张秀明李再仪吴再归江丽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复发性自然流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