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惠
- 作品数:15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青岛近百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 1993年
- 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及海平面升高问题已成为当前海洋学与气侯学研究的热点。在全球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海平面升高的总趋势下,青岛地区海平面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了。本文根据青岛近百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青岛气候变化趋势。
- 井传才李若钝孙瑞本刘丽惠曲维政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北部湾沿岸海区设计波浪的确定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基于北部湾沿岸海区多年的实测资料,于不同海区主浪向和次主浪向分别取年极值波高为样本资料.采用P-Ⅲ型和短期测波资料频率分析方法,分别估算了各海区不同重现期的设计波高,并依据式(1)计算出相应的平均周期。尽管样本资料和估算方法不变,但每次估算的结果互不相同,其差异甚至很大.利用Kolmogoroff等适合度方法检验所得的结果,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沿岸各海区不同重现期的最佳设计波浪。
- 滕学春吴秀杰刘丽惠
- 关键词:适合度最佳设计波浪
- 反厄尔尼诺事件的个例分析
- 1993年
- 根据“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考察”1—8航次考察资料、美国NOAA、日本气象厅及我国国家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提供的SST、水位和风场等资料,对1988—1989年反厄尔尼诺事件(La Nina)形成及发展过程和热带西太平洋海洋上层热结构的相互变化作了综合分析。文章指出在La Nina事件期间,热带太平洋的海、气参数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及热含量(0—150m)作出的响应,显示出当La Nina增强时,温跃层下降,热含量增加;La Nina盛期时,温跃层最深,热含量最大;La Nina减弱时,温跃层上升,热含量减小。它们与厄尔尼诺事件(El Nino)的关系则恰好相反。
- 李若钝邹娥梅孙瑞本刘丽惠
- 关键词:温跃层热含量
- 赤道西太平洋强东风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诊断分析被引量:3
- 1994年
- 利用1993年ENSO事件(4月)爆发前酝酿阶段,TOGA/COARE关键区强化期(1992年11月-1993年2月)立体观测实验“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定点(155°E,2°S)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海域上空对流上升区西侧风的垂直变化,指出:对流层上、下部各有一强风带,随着海-气ENSO异常的发展,高空强东风带和低空强西风带均呈增强趋势,最强时分别连续14天和18天达到急流标准,占相应航段观测日数的56%和72%;强风带强度与对流层顶下逆温层的强度及高度变化有密切关系。
- 李若钝于惠苓刘丽惠孙瑞本苏新锁
- 关键词:急流逆温层对流层顶
- 海平面变化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被引量:6
- 1994年
- 本文对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的东中国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厄尔尼诺形成和发展期间.海平面下降并出现负距平值.在厄尔尼诺过程温度距平强度指数急剧上升时,海平面下降明显,最后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做了讨论.
- 李坤平房宪英刘丽惠曾宪模
- 关键词:海平面埃尔尼诺事件
- 1991—1992年ENSO事件的特征被引量:1
- 1993年
-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气候分析中心(CAC)和中国气象局气候监测公报所提供的海—气资料,综合分析了1991—1992年ENSO事件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次ENSO事件的主要特点是:(1)在ENSO事件爆发前一年内热带太平洋海气特性频频呈现异常,暖水堆积在赤道中太平洋(5°N—5°S,160°E—160°W)约12个月,然后自西向东传输,爆发1991—1992年ENSO事件。(2)对ENSO事件作出响应的西太平洋副高在这次ENSO事件爆发前12个月出现异常,其明显增强,且在爆发期位置较正常偏西、偏北,导致ENSO事件前异常的气象变化.(3)在这次ENSO事件中,海-气参数发生二次异常的变化,第二次是ENSO事件延长及增强的主要原因。
- 李若钝邹娥梅刘丽惠孙瑞本曲维政
- 关键词:厄尔尼诺事件
- 热带西太平洋低层大气的多逆温层现象被引量:1
- 1993年
- 通过对“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联合考察”获得的大气温度探测资料分析,揭示了大气垂直对流旺盛的热带西太平洋暖水区低层大气普遍有逆温层存在的事实,并指出这些逆温层与信风逆温层和季风逆温层的显著区别是逆温层大多很弱、很薄,而且往往有多个逆温层同时存在。
- 李若钝孙瑞本刘丽惠
- 关键词:热带西太平洋低层逆温层
- 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的诊断分析
- 1995年
- 利用1993年ENSO事件爆发(4月)前酝酿时期“热带大洋与全球大气-海洋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155°E,2°S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上空辐合对流区边界层内也有等温或逆温层存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参数变化与大尺度海-气变异有密切关系,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加强、东移,边界层上部逆温层出现概率明显增大,边界层内高湿层湿度减小。另外,边界层内实测风速、风向廓线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上不服从Ekman规律,但由其平均,分量合成得到的平均风随高度的变化却基本符合Ekman规律。
- 李若钝于惠苓刘丽惠孙瑞本施国强苏新锁
-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
- 渤海南部海域大浪特征的分析被引量:3
- 1994年
- 本文基于渤海南部各测站观测风和浪的资料,分析了本海域波候的区域性特征.大浪的季节性变化和地理分布及风浪随风速成长特征等也作了讨论.另外,还指出本海域中大浪区.这些结果可用于制定防灾措施的依据.
- 滕学春吴秀杰刘丽惠
- 关键词:渤海海域海浪大浪
- 沃克环流上升区赤道低空强西风带的分析
- 1995年
- 采用TOGA/COARE国际合作考察期间(1992年10月─1993年2月)获得的267次定点(2°S,155°E)定时高空大气探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发现1992年12月─1993年2月低空存在一支西风急流,有两次分别持续半月之久,而1992年11月的两次赤道西风急流,因无赤道高空急流配合,仅持续2d便消失。本文还指出:(1)赤道低空西风急流是各种海-气指数产生ENSO异常的重要信息;(2)赤道高空急流有滞后赤道低空急流2d左右的响应关系;(3)赤道低空急流是纬向水汽输送的狭窄通道。
- 李若钝于惠苓刘丽惠孙瑞本井传才苏新锁
- 关键词:西风带西风急流沃克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