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钊
- 作品数:27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源性脓毒症患者个体化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结合国内外指南,探讨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为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21年4月15日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例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诊疗过程中第一时间行穿刺引流液及尿液培养,从病原学角度明确诊断.从感染部位常见病原菌、医疗单元病原菌耐药情况、用药安全等方面考虑,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根据药物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PK/PD)特点采用两步法给药及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并对患者进行出院随访.结果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诊断为尿源性脓毒症.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根据抗菌药物PK/PD特点进行优化.行超声引导下左肾盂经皮肾脏穿刺造瘘术以对感染灶充分引流.穿刺引流尿液培养回报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明确了病原学诊断.经治疗7d后患者病情好转,将抗菌药物降阶梯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总疗程14 d.患者出院2个月后情况良好,于当地医院行左输尿管结石碎石治疗并拔除左肾造瘘管.出院后患者的病情平稳,随访7个月未再复发,日常生活未受影响.结论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感染灶的处理至关重要.诊治需参考国内外指南,结合当地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来制定治疗策略.使用抗菌药物依据其PK/PD特点进行优化,监测抗菌药物浓度,进而实现个体化诊疗.
- 董雯刘红娟何宗钊许雪侠马四清郭利涛
- 关键词:脓毒症药物浓度监测
- 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炎症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 2023年
-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过去人们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机制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如今,我们认识到,NLRP3炎性体在脑出血后被激活,导致级联反应加重颅脑损伤。一些炎症指标如:白细胞、小胶质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引起的炎症反应在高血压脑出血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导致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等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 王婷孙斌何宗钊
-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炎症脑水肿
- 肺开放对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功能的影响
- 马四清石青军孙斌林丽君杨正平韩进海陈强刘德生刘应合何宗钊陈华刘娟丽孙丽娟卫莉张晓君桑林姗
- 该课题通过对各种病因引起的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开放治疗策略及应用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动态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指标,探讨肺开放技术对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达到提...
- 关键词: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呼吸机
- 丙泊酚与苯磺酸瑞马唑仑对妇科肿瘤腔镜手术患者颅内压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评价丙泊酚与苯磺酸瑞马唑仑对妇科肿瘤腔镜手术患者颅内压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肿瘤腔镜手术患者42例。年龄18~65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0~27.0 kg/m 2,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每组21例。麻醉维持: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R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两组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按时追加罗库溴铵。使用容量通气模式,VT 6~8 mL/kg,吸呼比1∶2,FiO 250%,RR 12~18次/min。记录麻醉插管后5 min(T 0),气腹头低位即刻(T 1)、30 min(T 2)、60 min(T 3)、90 min(T 4)和气腹结束恢复平卧位10 min(T 5)时的ONSD。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sedation,MOAA/S)、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结果:与T 0比较,T 1~T 4时点两组ONSD值均明显增高(P<0.05)。两组术后苏醒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妇科肿瘤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与丙泊酚相当,不增高ONSD和颅内压,同时两组术后苏醒质量无明显差异。
- 冷琳金叶媛何宗钊张灵敏李富贵
- 关键词:颅内压
- 高原地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微循环的变化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观察高原地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胆囊手术患者10例,性别不限,年龄35~58岁,体重52~87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 3 mg∕kg、舒芬太尼0.75 μg∕kg和维库溴铵0.10 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完成后,于30~45 min内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500 ml进行补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麻醉诱导后5 min和补液结束后即刻,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HR、SpO2和MAP,并测定微循环指标: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和微血管流动指数(MFI).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5 min时比较,麻醉诱导后5 min和补液后即刻HR加快,SpO2和MAP下降,TVD、PVD、PPV和MFI降低(P<0.05);与麻醉诱导后5 min时比较,补液后即刻HR减慢,SpO2和MAP升高(P<0. 05),TVD、PVD、PPV和M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高原地区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后微循环明显紊乱,快速补液后微循环无明显改善,这可能是导致术后出现酸中毒等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
- 何宗钊邓莉马四清王云
- 关键词:微循环
- 用于患者的便捷式辅助推车机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患者的便捷式辅助推车机构,包括车架单元、车轮单元以及杆体单元,所述车架单元包括底盘件和本体件,所述本体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上表面能够形成适配患者的座凳,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能够...
- 孙晓林韩培张霞韩进海何宗钊路艳萍
- 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氧动力学变化监测
- 目的 探讨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氧动力学变化.方法 采用右心漂浮导管及热稀释法,对8例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进行氧动力学监测.结果 监测开始时,右房压(PAP)、肺动脉平均压(mPA...
- 孙斌陈强马四清何宗钊
- 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高原地区感染性休克病人宏循环及微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
-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arly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对高原地区对感染性休克病人治疗前后的宏循环与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014 年1 月至2015 年3 月对收住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
- 马四清李欣慧何宗钊
- 关键词:微循环感染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 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腔镜妇科肿瘤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Q组(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组,n=47)和C组(不行腰方肌阻滞组,n=47)。麻醉诱导前,Q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每侧均给予0.33%罗哌卡因20 mL。术毕两组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 h、6 h、24 h、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次要指标:围术期丙泊酚和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 h、6 h、24 h、48 h BCS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 h Q组补救镇痛药需求小于C组(P<0.05);Q组术后2 h、6 h、24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低于C组(P<0.05),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h、6 h、24 h、48 h BCS评分高于C组(P<0.05);Q组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可减少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物需求,降低疼痛评分,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 付国辉光文辉张灵敏彭春潮任嵘何宗钊
- 关键词:妇科肿瘤手术术后疼痛VAS评分
- 西宁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严重程度与炎症反应变化特征的观察研究
- 2023年
-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平均海拔2300 m)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严重程度与炎症反应变化特征。方法将西宁地区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3组,中型组(GCS评分在9~12分,25例)、重型组(GCS评分在6~8分,51例)、极重型组(GCS评分在3~5分,30例),分别抽取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静脉血并行血常规: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血小板(PLT)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指标的检测;对不同GCS评分组患者及其不同时间点间炎症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不同GCS评分组患者炎症反应指标的比较:术前,与中型组比较,重型组IL-6、WBC、NEUT均升高,极重型组PCT升高,而重型组与极重型组NLRP3均降低,与重型组比较,极重型组PC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与中型组比较,重型组IL-6升高,极重型组PC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与中型组比较,重型组WBC、NEUT升高,极重型组NLRP3炎症小体偏低,与重型组比较,极重型组WBC、NEU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与中型组比较,重型组WBC、NEU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炎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时间点患者炎症反应指标的比较:与术前比较,术后第1天3组IL-6、PCT、CRP、NLRP3均升高,术后第3天CRP均升高,而中度组NLRP3明显下降,重度组PCT、NLRP3均升高,极重组IL-6、NLRP3均升高,术后第7天CRP均持续升高,而重度组PCT仍持续升高,自术后第1、3天PLT均明显下降,术后第1、3天重度组与极重组LY均明显下降,而第3、7天中型组LY均明显下降;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3天中型组WBC、NEUT、NLRP3均下降,术后第7天中型组IL-6、CRP、WBC、NEUT、NLRP3明显下降,而术后第3、7天重型组与极重型
- 孙斌何宗钊王皓王婷刘晓琴
- 关键词:脑出血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