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总结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的多层螺旋CT(MS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在SMA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颐性分析16例孤立性SMAD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孤立性SMAD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6例患者均行MSCT检查,其中6例行DSA造影。SMAD病变均位于SMA主干。4例为Ⅱa型,3例为Ⅱb型,9例为壁间血肿型。真腔狭窄〉80%、80%~50%、〈50%分别为2、5、9例。7例患者可判断破裂Ⅵ位置,距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1~5cm,平均(1.7±0.8)cm。MSCT影像学特征:平扫真假腔均表现为等密度,无特异性表现;动脉期的双腔结构:假腔呈“新月形”或“环形”低密度影包绕真腔,伴夹层动脉瘤形成的患者真假腔呈“8字形”改变,假腔呈囊样扩张。DSA影像学特征:均可见夹层动脉瘤及内膜片、破裂口。结论孤立性SMAD的MSCT及DSA具有特征性表现,MSCT可以作为SMAD的筛查及随访复查的重要手段;DSA可以进一步对病变及周围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可以行腔内支架治疗。
- 贾中芝王凯李绍钦田丰赵进委王云蒋利强任葆胜蒋国民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夹层体层摄影术
- 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以10 F导引导管抽吸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对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综合护理。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均未出现症状性肺栓塞、血管壁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7 d,出院时临床有效率达100%。结论: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优质的综合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 余虹刘楠任葆胜赵进委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抽吸护理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介入方法在胎盘植入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11月~2010年12月,15例产后胎盘植入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年龄20~37岁,平均27.3岁。15例产妇均为经阴道生产,13例合并产后急性大出血,2例为持续少量阴道出血。15例均采用5F的Roberts子宫动脉导管(RUC导管)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剂均采用明胶海绵,1例患者联合使用海藻酸钠微球,15例中3例于栓塞前联合使用了氨甲喋呤(MTX)60 mg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后根据阴道出血情况以及B超检查结果,于栓塞后7~10 d行清宫术。结果:15例患者共行16次双侧子宫动脉栓塞,RUC导管均能很好地超选择性进入双侧子宫动脉,均无异位栓塞发生。15例中,1例于栓塞后7 d娩出植入性胎盘,其余14例均配合了清宫手术,顺利清除植入性胎盘。其中有1例胎盘植入合并急性大出血的产妇,于栓塞后仍有持续的少量阴道出血,于栓塞后25 d行第2次双侧子宫动脉明胶海绵+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后,阴道出血停止。15例患者均保留了子宫获得痊愈,没有出现宫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方法在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并且可作为预防清宫手术中大出血措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任葆胜杨正强冯耀良刘圣施海彬
- 关键词:胎盘植入子宫动脉栓塞
- 大腔导管抽吸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以10F大腔导管抽吸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其中置入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23例,腔内血管成形15例,置入支架14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血栓抽吸效果达Ⅲ级者21例(80.8%),Ⅱ级者5例(19.2%),Ⅰ级者0例,术中均未出现症状性肺栓塞、血管壁破裂等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出院时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任葆胜赵进委王云蒋利强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抽吸
- 乙肝后肝硬化相关性肝细胞癌TACE术后血氨浓度的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肝炎后肝硬化是HCC最常见的诱因,此类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差,肝硬化严重者会诱导肝性脑病的发生[2]。动脉化疗栓塞(TACE)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HCC,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3-4]。肝性脑病(HE)是TACE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TACE术后HE的发生率极低,一旦出现将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 王云蒋利强任葆胜王刚刚田丰贾中芝黄雪春程立华赵进委
- 关键词:动脉化疗栓塞肝性脑病
- 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29例临床护理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及效果。结果:本组29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与糖尿病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针对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问题制定有效全面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并顺利出院的重要条件。
- 余虹刘楠张贤舜任葆胜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糖尿病临床护理
- 下腔静脉滤器单中心九年应用数据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自20世纪60年代首个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应用以来。IVCF从永久性逐渐演变为可回收性。可回收性IVCF的使用量已经逐渐超过了永久性IVCF。随着对IVCF并发症的认识,一旦放置IVCF的适应证解除后。应尽快取出IVCF已经成为共识。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对425例患者行IVCF置入.现报道如下。
- 蒋利强贾中芝王云李绍钦田丰王凯任葆胜蒋国民赵进委
-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可回收性永久性使用量并发症
- 两种不同支架放置方式治疗中下段胆总管恶性梗阻被引量:2
- 2016年
- 胆道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胆总管梗阻的患者,目前有关支架治疗恶性胆总管梗阻的临床报道较多,胆道支架技术方法也比较成熟,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中下段胆总管梗阻的患者,胆道支架的置入方式多为跨十二指肠乳头方式,即支架下端跨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跨十二指肠乳头方式放置支架存在以下并发症:支架移位、闭塞、胆道感染、胰腺炎等,尤其是肠道细菌逆流而上引起的胆道感染,导致患者反复住院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目前,有关支架不跨十二指肠乳头的放置方式报道较少。
- 王云蒋利强蒋国民田丰任葆胜贾中芝赵进委
-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总管梗阻中下段十二指肠乳头
- 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2013年2月对12例SSS患者(锁骨下动脉狭窄7例,闭塞5例)行腔内治疗,其中单纯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PTA)4例,支架植入8例(8枚支架)。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12/12)。患/健侧收缩压比由术前0.46±0.28提高至术后的0.89±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随访16.7±7.9个月,1例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PTA术后13个月再狭窄,给予支架治疗后好转;1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患者PTA术后23 d出现患肢末梢微血管栓塞,经改善微循环、扩血管等治疗后好转,无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治疗SSS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因盗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肢乏力、温度低等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王云蒋国民蒋利强任葆胜田丰王凯李绍钦贾中芝赵进委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腔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