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峰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大豆田中食蚜瓢虫的空间分布图式的研究被引量:1
- 1991年
- 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多异瓢虫和龟纹瓢虫是大豆蚜的主要天敌。它们幼虫的混合种群在大豆田中呈聚集分布,七星瓢虫幼虫的单种群也呈聚集分布,且这种分布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对这些瓢虫的幼虫进行调查时,采用棋盘式取样较好。
- 王小奇丁秀云黄峰
- 关键词:大豆蚜食蚜瓢虫分布型天敌
-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
- 黄峰房德纯秦志荣丁秀云姜启良等
- 针对保护地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膜下沟灌代替明水浸(沟)灌降湿防病;以太阳能高湿杀灭土壤中枯萎病菌;定植前用化学方法铲除性消灭残留病虫;经系列烟剂熏烟代替药液喷雾等新措施试验,并结合引进营养抗病、高...
- 关键词:
-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
- 系列烟剂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开发研究
- 房德纯黄峰丁秀云秦志荣姜启良等
- 针对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病虫害问题,研究代替药液喷雾的烟剂,并形成系列烟剂,以解决保护地蔬菜地上部主要病虫害的为害。1.研制出烟剂1-6号,其中烟剂2-6号为国内首创。2.在国内外首先提出应用系列烟剂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设...
- 关键词:
- 关键词:烟剂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药剂防治
- 大豆蚜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被引量:3
- 1992年
- 对大豆蚜种群和有蚜株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蚜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在一定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引起大豆蚜聚集的原因是其个体间互相吸引等本身行为所致。而大豆蚜有蚜株的空间分布型,在有蚜株率较低时呈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随着有蚜株率的增高而呈均匀分布。对大豆蚜种群密度的调查,用平行线、棋盘式和“Z”形等抽样方法都适用。此外,将调查数据运用Iwao提出的平均拥挤度与平均数的线性回归式中的α、β值作为两个参数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大豆蚜种群密度和有蚜株率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结果。
- 黄峰丁秀云王小奇黄章海
- 关键词:大豆蚜分布型大豆
- 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研究Ⅱ.辽宁水稻纹枯病产量损失测评被引量:4
- 1995年
- 1992~1994年,分别以水稻辽盐2、辽盐241、辽粳5和辽开79─3为试材,于水稻收获期按纹枯病情分级采集病穗标本,进行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穗重和病情严重度呈负相关,病害所致产量损失和病情呈正相关;比较3年4个品种间的测定结果,产量损失和病情的关系趋于一致;初步研究认为,纹枯病2级病情可定为病害损失和防治阈值。
- 刘志恒王小奇俞孕珍丁秀云黄峰林洪祥刘桂清何家树苏健郑文华何素娥
-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
- 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研究Ⅰ.辽宁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初探被引量:4
- 1995年
- 1992~1994年,在沈阳市辽中县乌伯牛乡设置试验点,对水稻纹枯病病菌越冬菌核密度、病株初侵染病斑密度、扩展趋势、流行病情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核越冬密度与前茬水稻病情密切相关。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始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盛发(病情陡增)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水稻孕穗期至圆秆期是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供试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有差异,但无免疫者。
- 刘志恒王小奇俞孕珍丁秀云黄峰刘桂清林洪祥苏健何家树郑文华
-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
-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昆虫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被引量:2
- 1993年
- 笔者首次用灰色关联度来分析昆虫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不需要太多的数据量(一般5年),②不要求数据有典型分布,可直接用原始数据。在分析关键因子时直接用各致死因子作用后的存活率和种群趋势指数I来计算关联度。这里的存活率与I值的生物学意义都比较直观、明确,而且与关键因子的定义相符合。③计算简单。通过对两个具体的生命表分析得到的第一关键因子与其它分析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 王小奇丁秀云黄峰林洪祥刘桂清
- 关键词:种群动态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