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宗昌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艺术
  • 1篇道德
  • 1篇道德重建
  • 1篇杜十娘
  • 1篇杜十娘怒沉百...
  • 1篇新诗
  • 1篇新释
  • 1篇研究史
  • 1篇扬雄
  • 1篇艺术成就
  • 1篇艺术手法
  • 1篇弱者
  • 1篇蛇足
  • 1篇手法
  • 1篇述论
  • 1篇唐宋
  • 1篇主题
  • 1篇注释
  • 1篇字词
  • 1篇文本

机构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青海民族学院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枣庄市第二十...

作者

  • 7篇马宗昌
  • 1篇王耀东
  • 1篇张淑玉

传媒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昭通师范高等...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现代语文(上...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王熙凤判词新释
2013年
《红楼梦》王熙凤判词当作如是解:(1)"凡鸟偏从末世来",则此凤为"假瑞",谐"贾瑞"二字;(2)"都知爱慕此生才",暗讽王熙凤有才而无德、无识;(3)"二令"即皇帝抄家之命;"三人"合为"夾"字,"夹木"即枷锁、夹棍等刑具,暗示王熙凤遭受刑辱之事;(4)"哭向金陵",系指王熙凤死后魂返警幻案前,归入"金陵十二钗"正册。
马宗昌
道德在弱者手中臻于完美——臧克家新诗道德核心命题述论
2009年
臧克家对"封建性的乡村"和"悲剧型的农民"怀有近乎偏执的情感。这种情感表面上是出于对弱势群体的悲悯,实质上根源于诗人灵魂深处终生蛰伏、难以释怀的负罪情结。基于这种负罪情结产生的自赎意识直接引发了他大部分新诗的创作并规定了作品的基本指向:对传统美德的由衷认同,对以道德建设为中枢的民族传统文化时代命运的关切与焦虑。因此,与多数现代作家不同,现代史上的阶级对立并不是臧克家关注的焦点。关注传统道德文化的时代困境和民族国家的道德重建才是他新中国成立前全部新诗的核心命题。
马宗昌
关键词:道德重建
试析《小石潭记》的“蛇足”
2009年
到目前为止,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对《小石潭记》从字词注释、写作背景、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其中一个关键细节却至今无人关注。文章最后一节写道:
马宗昌
关键词:《小石潭记》写作背景艺术手法注释字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文本演变被引量:1
2007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直接来源是《负情侬传》。本文试图分析二者之间的文本演变状况。论述重点是:一、两作品艺术成就的比较;二、对两作品的主题进行再检讨。
马宗昌
关键词:杜十娘文本演变艺术成就主题
陈八郎本《文选》研究
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陈八郎本的版本问题。陈八郎本《文选》不是真正的五臣注单行本。它的版本来源大致如下:第一步,从一个古抄本中离析出五臣注本。这个古抄本是一个李善注在前、五臣注在后的本子,而从中离析出来的五...
马宗昌
关键词:《文选》
扬雄《逐贫赋》与汉代民俗被引量:6
2006年
《逐贫赋》并非运用了拟人和想象,其中的“贫”实系西汉民俗信仰中的“贫鬼”,与此相关的民俗为“除贫”。《逐贫赋》第一次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回答了文化史上一个重大命题:当被政治的浊流冲击到社会生活的边缘以后,作为一个文化人应该以什么方式完成文化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马宗昌张淑玉
关键词:扬雄汉代民俗
唐宋方言学史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2年
清人《续方言》系列著作开始关注唐宋方言学史料;民国至上世纪80年代,部分语言学家简述或引用过唐宋方言学史料;上世纪80年代至2010年,学者探讨唐宋方言学史较之以前更多、更自觉;近两年,出现了全面系统论述唐宋方言学或方言学史料的成果,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日趋成熟。
王耀东马宗昌
关键词:唐宋方言学研究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