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云伍

作品数:35 被引量:262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骨折
  • 13篇中西医
  • 13篇中西医结合
  • 8篇中西医结合治...
  • 8篇西医结合治疗
  • 6篇西医
  • 5篇治疗骨折
  • 5篇手法
  • 5篇关节
  • 4篇伤科
  • 4篇中医
  • 4篇骨伤
  • 4篇骨伤科
  • 4篇骨折固定
  • 3篇治疗骨盆骨折
  • 3篇盆骨
  • 3篇中西医结合疗
  • 3篇中西医结合疗...
  • 3篇中医骨伤
  • 3篇中医骨伤科

机构

  • 29篇天津医院
  • 2篇解放军第25...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佛山市中医院
  • 2篇天津骨科医院
  • 2篇北京以宗整脊...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医研究院骨...
  • 1篇天津市第三医...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5篇顾云伍
  • 10篇韩慧
  • 10篇尚天裕
  • 3篇赵文宽
  • 3篇张铁良
  • 2篇李汉民
  • 2篇王志彬
  • 2篇李灿扬
  • 2篇师宜健
  • 2篇刘振利
  • 2篇陈逊文
  • 2篇朱式仪
  • 2篇朱永展
  • 1篇张金钟
  • 1篇刘伟航
  • 1篇张春丽
  • 1篇姜明轩
  • 1篇季鸣
  • 1篇忻大明
  • 1篇王裕民

传媒

  • 5篇中国骨伤
  • 5篇中国中医骨伤...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世界中医骨科...
  • 2篇第二届全国中...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西医结合杂...
  • 1篇世界中医骨伤...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 1篇第五次全国中...
  • 1篇第五次全国中...
  • 1篇全国第六次骨...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 2篇198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新概念被引量:64
2001年
顾云伍韩慧尚天裕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外科手术生物力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新概念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已经历了30多年的历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基本概念已有了很大的改观.已由过去的以中医为主配合有限的西医治疗发展到中西各半相辅相成的治疗方式.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由以往的以中医理论解释深入到利用现代医学的高新...
顾云伍韩慧尚天裕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外固定支架
文献传递
蹠跗关节骨折脱位74例报告
1990年
本文报导1976~1985年间我院治疗蹠跗关节骨折脱位74例,其中Ⅱ、Ⅲ级开放损伤14例。采用闭合手法复位,跗骨板加足弓垫固定或石膏固定,部分病人接受开放复位加克氏针内固定。60例闭合损伤中,55例获得解剖及近解剖复位,14例开放损伤中有12例获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平均随访3.3年。功能优良者51例。我们发现功能结果差与关节面损坏及复位欠佳直接有关。
季鸣顾云伍李汉民张铁良
关键词:骨折脱位
应用跟骨固定靴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张铁良顾云伍宫文清
关键词:跟骨骨折固定关节疾病骨折中西医结合疗法
应用调节固定器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研究被引量:38
1994年
以股骨髁间骨折纵向重叠、髁间分离和远端后倾三种主要移位方式研制的调节固定器和膝功能架,经4年来30例临床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平均随访24.1月,疗效优良率为85.7%,膝活动度平均为111.4 ̄0。本装置的优越性:①可以多方向、多部位进行应力调节,起到骨折的牵引、撬拨和扣挤作用。②固定可靠,能有效地控制骨折的多向移位。③利用膝功能架,为病人创造了早期主动和被动活动膝关节的条件。④调节固定器只有4~6个经皮穿针眼,避免了外固定器穿针过多,伤害骨干及造成应力遮挡现象。⑤本装置可用于股骨干下1/3和腔骨上、下端骨折,也可连续应用于多个病人,起到一器多用,一器久用的作用。
朱式仪刘伟航李佩芳姚树源顾云伍张建国马宝通师宜健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骨骺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远期效果
1990年
本文通过340例肱骨上端、桡骨上下端、股骨下端和胫骨下端骨骺损伤的临床和 x 线分析,阐述了骨骺损伤发病、形态、诊断类型、治疗和预后等问题。探讨了骨骺损伤的发病规律,提出了骨骺损伤新的分类法。治疗上强调以不同年龄和部位的生长、再塑能力和损伤类型来具体分析。随访17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终优良率为91.0%,远远超过切开复位的效果(61.1%)。生长障碍和畸形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因此中西医结合手法复位、夹板固定适于不同年龄、部位和类型的多数青少年骨骺损伤。12.1%有临床意义的异常 x 线改变的病例中,复位不良和骨骺实质性损伤(类型)是生长障碍和畸形发生的主要原因。
朱式仪顾云伍
关键词:骨骺损伤中西医治疗
前臂中立位固定治疗成人孟氏骨折
1989年
本文通过77例成人孟氏骨折的临床总结及尸体的生物力学测试,对孟氏骨折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整复手法,固定方法、固定时间及体位等提出新的观点;对诊断桡骨头脱位提出"划点法"优于"划线法"。表明本法简便易行,功能恢复好,合并症少。7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年半,疗效优良者72例,占93.5%。
苏宝恒李长信顾云伍尚天裕
关键词:孟氏骨折上肢骨折
创伤合并气性坏疽(附20例分析)
1991年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收治了20例创伤病人并发气性坏疽,控制了厌氧菌的感染,挽救了生命,恢复了肢体功能,治愈率达90%。我们对男性13人,女性7人,以青壮年最多的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生化病理检查,早期诊断,隔离,全身用药,手术清创,切开减张,外用中药等综合治疗。治愈时间最短4天,最长47天,平均25.5天。此种综合治疗气性坏疽,对于开放损伤不断增多、创伤合并感染越来越引起重视的人们,选择了一种好的方法。
马毅顾云伍
关键词:创伤气性坏疽
软组织损伤对骨愈合中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1998年
目的:探讨软组织损伤对骨折愈合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作者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8组,均以右侧前肢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实验组骨折部位切除部分软组织。采用墨汁灌注血管的方法,观察骨折部位微循环变化。结果:实验组中骨皮质血供以髓内供应为主,而对照组以骨膜血供为主。实验组骨皮质萎缩变薄,骨皮质萎缩与骨膜微循环障碍有明显关系。结论:骨折愈合与局部微循环改变有明显关系,软组织损伤造成了骨折部位微循环障碍是骨折愈合延迟的主要作用环节。
刘振利顾云伍韩慧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微循环血管造影
现代中国接骨法新概念
2004年
现代中国接骨法已经历了30多年的历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基本概念已有了很大的改观。已由过去的以中医为主配合有限的西医治疗发展到中西各半相辅相成的治疗方式。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由以往的以中医理论解释,深入到利用现代医学的高新技术对其机理进行分析,使其更具有科学性。
顾云伍韩慧尚天裕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骨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