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伟

作品数:179 被引量:487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62篇期刊文章
  • 9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5篇文学
  • 29篇政治法律
  • 14篇经济管理
  • 14篇艺术
  • 13篇哲学宗教
  • 11篇文化科学
  • 7篇历史地理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4篇文学
  • 20篇反垄断
  • 17篇垄断
  • 14篇乐论
  • 12篇美学
  • 10篇文论
  • 10篇小说
  • 9篇国文
  • 8篇文学批评
  • 8篇格萨尔
  • 8篇《格萨尔》
  • 7篇代文
  • 7篇审美
  • 7篇史诗
  • 7篇宋代
  • 7篇文化
  • 7篇国文学
  • 6篇执法
  • 6篇垄断法
  • 6篇乐记

机构

  • 75篇中国社会科学...
  • 60篇哈尔滨师范大...
  • 50篇西北师范大学
  • 2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5篇南京大学
  • 4篇伦敦大学玛丽...
  • 3篇黑龙江大学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曼海姆大学
  • 1篇墨尔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西安工业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175篇韩伟
  • 3篇李雄飞
  • 2篇吴成柯
  • 2篇肖嵩
  • 2篇石迎波
  • 2篇陈晨
  • 2篇王柯俨
  • 2篇杨晓燕
  • 2篇赵波
  • 2篇宋锐
  • 1篇周围
  • 1篇朱永明
  • 1篇姚凤鸣
  • 1篇赵闻彦
  • 1篇孟雁北
  • 1篇黄亚妮
  • 1篇宋飞
  • 1篇刘一帆
  • 1篇熊鸿儒
  • 1篇赵娜

传媒

  • 15篇竞争政策研究
  • 10篇甘肃社会科学
  • 7篇小说评论
  • 7篇文艺评论
  • 5篇兰州学刊
  • 5篇西北师大学报...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古籍整理研究...
  • 4篇榆林学院学报
  • 3篇文学评论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青海社会科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甘肃联合大学...
  • 3篇中国市场监管...
  • 2篇交响(西安音...
  • 2篇北方论丛
  • 2篇阅读与写作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7篇2023
  • 1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5篇2018
  • 18篇2017
  • 16篇2016
  • 13篇2015
  • 16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10篇2011
  • 14篇2010
  • 1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体系被引量:6
2009年
自1980年代以降,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批评便一直是人们争论探讨的焦点。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当代文学批评失去了对文学及其现象的有效性评价标准,并使之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而无所适从。我们应从观念、学理和制度等层面重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韩伟
关键词:当代文学批评价值体系无所适从有效性
回忆性叙事:60后作家的“文革”书写
2017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代中国许多作家陆续以这段沉重的历史为题材创作出大批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大部分作家都以“文化大革命”直接参与者或受害者的形象来对这段历史进行叙述。这些作品中有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控诉的“伤痕文学”,有对这场人为灾难进行反思的“反思文学”,还有对这段岁月进行追忆的“知青文学”。
韩伟程丹阳
关键词:文革叙事叙述自我叙述者第一人称叙事
多元的开掘与沉实的探索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批评在反思过去的基础上,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取得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成果。文学批评的这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文学观念冲破旧有束缚、张扬人文精神,在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中探索和把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并在此基...
韩伟
关键词:当代社会文学批评人文精神审美理想
技术与艺术:VR时代的审美新变
2020年
VR技术在娱乐、艺术方面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纵深化,使当代审美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和VR技术的双重推动下,审美活动中的两大重要因素,即审美主体、审美客体,都逐渐显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以及审美标准三个方面阐述VR技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时代背景下带来的审美转变,可对VR审美生成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韩伟王晓雨
关键词:VR技术审美主体审美客体
宋元“乐语”演变疏考被引量:1
2014年
"乐语"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盛行于宋代,元代在继承的同时亦有所突破。表现为简化宋代的成套乐语,从而实现了对这种文体的提纯,弱化了程序性而强化了音乐性,使之变成了成熟的集唱、诵为一体的音乐文学体裁。同时,元代乐语又是以不断民间化为动力的,这一过程伴随着与其它民间文体的"熔体"现象。但与此同时,民间功利性和宗教实用性的渗入也最大程度地解构了元代文体提纯的进步意义。
韩伟
关键词:乐语双重性破体熔体
民国文学: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在崛起
2014年
民国机制、民国史视角、"民国性"内涵等概念和范畴的提出,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文学提供了观念、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的支持,有利于我们以一种不同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固有视野和观念来打开一种新的研究通道。文章对李怡提出的"民国机制"、张中良提出的"民国史视角"、韩伟提出的"‘民国性’内涵"作了学理化的梳理,并对这些研究范式进行了学术性考察,并力图以文本分析来导向理论建设,为现代文学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学术支点和理论视域。
韩伟
关键词:民国机制研究范式
如何从反垄断法角度审视人工智能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影响市场发展的重大技术革新,国际竞争法理论与实务界近十年大体先后经历了云计算反垄断问题、大数据反垄断问题以及算法反垄断问题三个研究阶段,三阶段基本符合人工智能的几大支撑技术及其商用的发展路径。云计算、大数据与算法是把握人工智能的有效切入点,我们可以从三大方面分解审视人工智能的反垄断法问题,将相关因素纳入具体的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类型。随着近年全球对数字市场反垄断的重视,人工智能相关反垄断问题已经从理论探讨进入执法实践。
韩伟
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反垄断
乐与中国美学的和谐精神被引量:3
2016年
中国古典美学从广义上说不同于西方式的哲学美学,它是一系列充满诗性智慧的艺术思想的结合体。中国古代乐论像一座神秘而富饶的矿藏,不仅从源头上为中国美学的形成奠定基础,也在其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提供着不竭的动力。中国美学很多重要范畴的最初肇始点都与乐论有关,并随着乐论内容的不断丰富,获得了更为充盈的内涵,进而成为一种整体性的美学精神,"和"恰是其中最主要者。
韩伟
关键词:中国美学乐论中国古典美学哲学美学《乐记》大司乐
全球平台经济反垄断十大趋势与中国选择被引量:1
2022年
平台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具有交叉网络效应和跨界竞争等特点。如果不加以必要干预,任其无序发展,“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将会更加突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强化平台经济反垄断的趋势,对照全球平台经济反垄断的发展趋势,我国可结合自己国情,因地制宜,实现弯道超车。
韩伟
关键词:反垄断弯道超车
金元上梁文的音乐性初探
2015年
上梁文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盛行于宋代,在金元社会获得了继续发展。与诗、词、歌、赋这类主流的音乐文学形式不同,上梁文作为颇具民间色彩的文体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历经金末元初和元中后期两个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上梁文从宋代渐趋雅化和个性化的路径中脱离出来,逐渐发生了由主流向民间、由抒情性向实用性、由文学性向音乐性的复归,从而使上梁文的音乐文学属性得以重新彰显。
韩伟
关键词:上梁文音乐性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