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俊岳

作品数:13 被引量:39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季风
  • 4篇气候
  • 3篇气候特征
  • 3篇气旋
  • 3篇热带
  • 3篇热带气旋
  • 3篇夏季
  • 3篇夏季风
  • 2篇夏季风爆发
  • 2篇南海夏季风爆...
  • 2篇近海
  • 2篇季风爆发
  • 2篇海温
  • 1篇东亚季风
  • 1篇研究区
  • 1篇云量
  • 1篇中国近海
  • 1篇水汽
  • 1篇水汽通量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12篇中国气象局国...
  • 5篇解放军理工大...
  • 5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作者

  • 13篇阎俊岳
  • 6篇何金海
  • 5篇姚华栋
  • 5篇蒋国荣
  • 2篇张韧
  • 2篇王东晓
  • 2篇陈奕德
  • 2篇李江龙
  • 1篇王举
  • 1篇陈乾金
  • 1篇方文东
  • 1篇李立
  • 1篇钱永甫
  • 1篇李崇银
  • 1篇丁一汇
  • 1篇甘子钧
  • 1篇许建平
  • 1篇郑静
  • 1篇吴咏明
  • 1篇唐致义

传媒

  • 5篇气象学报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气象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预报

年份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1999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带气旋迅速加强标准的研究被引量:36
1995年
根据1949-1990年台风年鉴及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在介绍以往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标准基础上,提出西北太平洋和我国近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新标准。通过与以往标准的比较,认为新标准在定义上更加严谨,在使用上亦相当简便,可在业务预报及台风科学研究上作为固定用语应用。
阎俊岳张秀芝陈乾金黄爱芬
关键词:热带气旋气旋
中国近海大风极值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9
1996年
讨论了中国近海(渤、黄、东、南海)开阔洋面上求算不同重现期大风极值的资料和方法。在没有定点连续气象观测条件下,综合分析现有岛屿站观测、台风记录、船舶报告、数值模式计算风速,分别组成年大风极值序列,使用多种分布模型拟合大风序列,通过检验选定最佳取值。研究结果表明,在拟合各类大风序列时,三参数Weibull分布显示较强的适用性;而由波浪谱模式和台风风场模式计算风速组成的序列求取不同重现期大风极值,计算结果稳定,气候分布合理。
阎俊岳黄爱芬
关键词:近海计算法大风
135°E以西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气候特征被引量:23
1997年
135°E以西迅速加强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24小时中心最大风速增大20m/s以上),几乎全部经过我国邻近海域,其中71%在我国登陆,对我国渔业生产和沿海经济建设造成较大的危害。这类热带气旋(TC)的迅速加强阶段多出现在吕宋岛东面及东北海域,初始风速10-20m/s居多,迅速加强后均达到台风强度。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现象的发生,除了较高的水温场外,还与低层副热带高压加强、西南季风潮爆发、适度冷空气侵入、高空TUTT影响等外界条件有关。上述因素促进了热带气旋低层流入和眼壁区深对流的急剧发展。数字化卫星云图计算再次证明,热带气旋迅速加强前内核区深对流强度急剧增大,外区深对流保持稳定或缓慢地增大;非迅速加强的热带气旋,内核区和外区深对流稳定或有所下降。眼壁区深对流的加强及对流层上层眼区急剧增暧,是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前兆。
阎俊岳张秀芝李江龙
关键词:热带气旋气候特征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区辐射平衡分量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05年
利用 2000 年和 2002 年《南海海气通量观测》外场试验获得的辐射资料及同期西沙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及爆发后各个阶段辐射平衡分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辐射平衡各分量均出现突变现象。爆发前太阳总辐射与净长波辐射日平均强度最大,爆发期最小,中断期次之,活跃期又次之;而正午前后海面反照率趋势相反,爆发前最小,爆发期最大,中断期接近爆发前的值,活跃期则与爆发期接近。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辐射平衡分量的变化是由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对应的大尺度环流调整产生的不同天气过程造成的。爆发前,天气晴朗少云,无降水,海洋得到的净辐射收入最多;相反,爆发期,降水云系增多,导致太阳总辐射急剧减少,海洋得到的净辐射收入最少;中断期,天气有转好趋势,但晴好状况弱于爆发前,故净辐射收入也略低于爆发前;活跃期虽为西南风过程,但局地降水减少,因而净辐射收入减少程度弱于爆发期。
蒋国荣何金海张韧陈奕德姚华栋阎俊岳唐致义
关键词:西沙海区夏季风反射率辐射通量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被引量:95
1997年
利用多年的海洋船舶、岛屿站和沿岸站观测记录及卫星观测的高反射云(HRC)资料,揭示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和建立时期的环流特征及要素变化。在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平均时间为5月中旬,北部略早(5月12日),南部略迟(5月20日),但年际差别可达一个月左右。伴随着西南季风的爆发,南海云量和降水量增多,对流加强,但海区之间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西南季风建立以后,强对流区稳定于南海中部,季风雨带没有明显的跳跃现象。西南季风爆发之前,南海表层温度迅速升高,其开始时间较季风爆发约提前一个月,海面水温的升高为季风爆发提供了热量和水汽条件。4—5月,南海海面热交换分量(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潜热输送等)发生明显的改变,特别是潜热交换和蒸发量明显增大,它可能是西南季风首先在南海爆发的原因之一。
阎俊岳
关键词:气候特征季风
南海北部海区太阳辐射观测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利用2000年与2002年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资料及同期西沙站资料,研究分析了4—6月份南海北部海区太阳总辐射与云量以及日照时间等因子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日均太阳辐射与日总日照时间对应关系最好,依次是低云量、总云量。据此首先利用2000年资料建立了除考虑云量外还包括日总日照时间的计算日均太阳辐射的估计公式,并利用2002年观测资料进行独立检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包括日总日照时间的经验公式远优于单纯考虑云量的计算公式,误差减少了近50%。最后,应用该经验公式对观测期间缺测段资料进行了补插及外推估算,分析了2000年与2002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太阳辐射的一些变化特征,估算结果表明,季风爆发前太阳辐射日均值缓慢增加并始终处于较高值。
王举姚华栋蒋国荣何金海阎俊岳郑静陈奕德
关键词:云量
海-气界面通量计算模式的敏感性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利用《2000年南海海气通量观测》外场观测资料对海气通量计算模式进行了敏感性试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感热通量对观测要素的观测误差比较敏感,因而其计算结果的误差较大;相反,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对观测要素的观测误差相对不太敏感,因此,它们的计算结果比较可靠。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表面通量计算的合理性,其结论可用于对实测资料进行误差检测。
蒋国荣何金海吴咏明阎俊岳姚华栋
关键词:海温
近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气候特征被引量:48
1996年
根据我国近海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气候特点,规定12小时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增值≥10m/s为迅速加强.通过1949~1990年近海发生迅速加强的84个热带气旋个例分析,阐述了迅速加强时段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迅速加强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的气侯特征.
阎俊岳
关键词:热带气旋气候特征风速
中国邻海海-气热量、水汽通量计算和分析被引量:21
1999年
使用长年代、高质量海洋气象观测资料,选用适合研究海域的计算参数,按2°×2°网格计算了中国邻海(黄、渤、东、南海及140°E以西西北太平洋)辐射平衡和海-气热量、水汽通量,讨论了它们的年、月分布和时空变化,并以海面热量净收支为主要指标进行了海洋气候区划.
阎俊岳
关键词:热量水汽通量
东海及邻近地区百年来的温度变化被引量:26
1997年
东海及邻近地区百年来的温度变化@阎俊岳,李江龙¥国家气候中心东海,研究区,百年,温度变化东海及邻近地区百年来的温度变化阎俊岳,李江龙(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关键词东海,研究区,百年,温度变化前言东海是紧邻我国大陆的西北太平洋边缘海之一,由于处在大陆和大洋的交...
阎俊岳李江龙
关键词:研究区温度变化气候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