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诊治
  • 2篇结肠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新生儿坏死性...
  • 1篇乙状结肠
  • 1篇乙状结肠冗长
  • 1篇乙状结肠冗长...
  • 1篇隐睾
  • 1篇预后
  • 1篇预后效果
  • 1篇诊治分析
  • 1篇诊治体会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肛门
  • 1篇直肠肛门畸形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时机
  • 1篇童便

机构

  • 5篇玉林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钟健
  • 4篇肖志华
  • 2篇岑君
  • 2篇陈小梅
  • 1篇罗元胜
  • 1篇肖志华

传媒

  • 1篇蛇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治分析
2019年
回顾性分析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21例手术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本组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高位吻合组(10例)和低位吻合组(11例),探讨疾病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方法。结果 高位吻合组中两种不同病理类型对疗效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位吻合组中两种不同病理类型对疗效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理检查应作为诊断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金标准,但若无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时应作类似巨结肠根治术的低位吻合手术,以避免为先天性巨结肠类源病或超短段型巨结肠一类疾病而出现误诊。
黎兆攀肖志华梁坤兰钟健罗意革
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高位直肠肛门畸形15例临床观察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高位肛门闭锁的价值。方法选取15例诊断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15例研究对象新生儿期均行结肠造瘘,二期均行腹腔镜辅助下肛门成形术,3个月后关闭结肠造瘘口。术后随访12~24个月,采用临床评分标准(6分法)评估肛门排便功能。结果 15例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手术时间60~90 min,出血5~10 ml,术后均获得良好肛门外形,术后均随访12~24个月,经临床评分标准(6分法)评估肛门排便功能,结果为优10例,良5例;术后并发症2例,均为直肠黏膜脱垂。结论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高位肛门闭锁疗效确定的一种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小,对盆底肌肉的损伤小,可获得良好的肛门外形和排便功能。
钟健肖志华陈小梅岑君罗元胜黎兆攀
关键词:腹腔镜肛门闭锁肛门畸形
新生儿肠穿孔20例诊治体会
2011年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肠穿孔的诊治及预后,以提高对新生儿肠穿孔的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对20例经手术证实肠穿孔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治愈出院,患儿家属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肠穿孔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主,临床上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后有效的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患儿存活率。
肖志华钟健
关键词:新生儿诊治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治疗隐睾临床探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治疗小儿隐睾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优势。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隐睾患儿86例,随机分为手术单部位组和手术三孔组,各43例。手术单部位组实施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手术三孔组应用三孔腹腔镜睾丸固定术。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及预后,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单部位组患儿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02±0.20)cm、(6.73±1.05)min、(4.35±0.14)mL、(13.21±1.28)h,均低于手术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9.70,8.62,9.94,P<0.05)。手术单部位组患儿气腹时间为(19.33±4.64)min,高于手术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P<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31,P>0.05);手术单部位组患儿手术满意度评分为(98.02±0.35)分,高于三孔组(93.89±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6,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对隐睾患儿手术治疗具有优势,均有较高的安全性,与三孔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比较,单部位操作更具有损伤较小、满意度高等优势,可作为隐睾腹腔镜手术的优选入路。
梁坤兰肖志华钟健
关键词:腹腔镜隐睾睾丸固定术安全性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与手术预后效果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在不同手术时机下实施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手术的预后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3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手术时间≤7 d)和晚期组(手术时间>7 d),早期组19例患儿,晚期组17例患儿。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预后效果及影响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早期组患儿手术预后总有效率为94.73%,晚期组患儿手术预后总有效率为64.7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9,P<0.05);早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晚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5,P<0.05);36例患儿分娩时机、出生体重、发病时间等因素均对手术预后效果无显著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38、0.007、0.088,P>0.05);患儿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是影响预后效果的独立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37、4.856,P<0.05)。结论: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实施早期手术所取得的手术预后效果优于晚期手术,术后加强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腹膜炎等并发症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治疗效果。
钟健肖志华陈小梅岑君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预后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