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武
- 作品数:1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交通运输工程社会学更多>>
- 美国文学批评语境下的辛克莱·刘易斯研究
- 2011年
- 刘易斯研究在历时层面上的特点显现为,从1920年代的"传记研究"到三四十年代的"讽刺手法"研究,再到1950年代的"社会批评"、1960—1970年代的"人物形象分析"和"语言修辞学"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刘易斯小说的研究在共时层面上彰显出从"内部方法"向"外部方法"逐步过渡的特征。就叙事学研究而言,主要的研究分析都属于从时间维度剖析刘易斯的叙事艺术,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空间维度上的叙事学研究。历年来研究者们的理论争辩和观点争锋不仅形成了极富思想史特色的刘易斯批评传统和多元化的研究发展趋势,同时也使得刘易斯小说研究成为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
- 张海榕薛武
- 关键词:美国文学批评语境
- 徘徊在自我和他者中间——库切《等待野蛮人》中的道德关怀被引量:2
- 2009年
- 库切早期作品《等待野蛮人》表面上不指涉任何具体时间国度,像是后现代式的寓言,容易让人迷失在无边的语言游戏中,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凸显了库切独特的道德关怀。通过分析《等待野蛮人》中主人公行政长官如何对待他者和自我的存在,可以感受库切的道德关怀,也许库切试图发出这样的呼唤:在不影响自己基本存在的前提下,宁可牺牲自己的舒适,也要尽力服务他者。
- 薛武
- 关键词:《等待野蛮人》道德关怀自我他者
- 一个人的假面:评库切的《慢人》被引量:1
- 2009年
- 在文学达尔文主义理论的观照和假面舞会启示下,我们可以看出《慢人》形式上的花哨服务于内容的推销,作家创作目的与参加假面舞会的所有人一样,增添自己的魅力,从而延续创作的生命乃至作家库切自身的更好生存。
- 薛武
- 关键词:自我繁衍
- 管窥《等待野蛮人》的后现代主义现实关怀
- 2009年
- 《等待野蛮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库切的早期作品之一,小说的情节看起来很简单,角色似乎也很老套,好像没有任何具体指涉,有些评论家甚至将其看成是后现代游戏。诚然,小说里很多叙事都或多或少带了点后现代的影子,但却因此走出了后现代的虚无,进而全方位关注现实。小说中看似充斥零碎描写,实际上是在更全面地描绘现实,关注各个层面的社会现实。
- 马宾薛武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现实关怀
- 论中西生态美学语境下的《等待戈多》
- 2012年
- 贝格特的《等待戈多》看似虚无,实则荒诞中存在理性,虚无中蕴涵深刻生态思想。在西方生态思想和中国道家思想的观照下,贝格特式的荒诞和虚无呈现全新内涵。尽管贝克特没有明确言说大道,审视贝克特的创作历程,我们发现《等待戈多》是作家从"重言"到"空境"的过渡,反映的不是荒诞,而是作家"证求大道"、回归生态"整一"乃至道家"浑整"世界的历程。
- 薛武
- 关键词:生态荒诞虚无
- 孟京辉戏剧的国外演出、接受与反思
- 2021年
- 本文试图详细梳理孟京辉戏剧在国外演出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外观众对其戏剧的接受,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语境下接受的内容,反思背后的缘由,挖掘戏剧与人的存在关系,以期在戏剧本质、戏剧本体、戏剧功能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启示。本质上,戏剧是剧场中洋溢的浑然一体的戏剧精神,戏剧是所有的参与者——编剧、改编、导演、演员、舞美和观众等共同创造的集体性艺术作品;而功能上,笔者觉得戏剧可以创造剧场中共享的戏剧精神空间,亦可称之为戏剧共同体。从孟京辉戏剧国外演出的具体接受情况可以看出,他的戏剧极具先锋性和争议性。
- 薛武顾明栋
- 关键词:戏剧本质戏剧功能
- 《等待野蛮人》解读
- 2008年
- 人类的文明在不断的重复里取得进步的。我们大多数时候只能感受到新异事物,而没有用心观察那些绵延的重复。库切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他的作品《等待野蛮人》重复现实,永恒人类现实,又在重复历史上的众多文本,重要的是他没有让作品滑入无边的文字游戏,在重复之中,库切突出了人们在重复里的拷问、追求和进步。
- 杨伶俐贺琳薛武
- 关键词:《等待野蛮人》
- 徘徊在自我和他者中间——论库切《等待野蛮人》中的道德关怀
- 2009年
- 库切早期作品《等待野蛮人》表面上不指涉任何具体时间国度,像是后现代式的寓言,容易让人迷失在无边的语言游戏中,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容纳彰显了库切独特的道德关怀。也许库切试图在向人类发出这样的呼唤:在不影响自己基本存在的前提下,宁可牺牲自己的舒适,也要尽力为他者服务。
- 薛武
- 关键词:《等待野蛮人》自我他者道德关怀
- 论国外汉学研究意识形态之去留——以康开丽对中国戏剧的接受为例
- 2018年
- 有关中国知识的生产,似乎一直有着深深的意识形态烙印,和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西方主义和汉学主义纠缠不清。通过分析康开丽对中国戏剧的相关接受,可以看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的一贯心态,有意无意地总是有着西方中心主义的心态,意识形态一直妨碍着有关中国知识生产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问题的核心似乎成了研究中意识形态的去留,这也是众多学者争执的焦点所在。不过,似乎这样的争执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意识形态已经成了世界所有国家社会的大背景,去除意识形态是不可能的。那么,更好的出路不是意识形态的去留,而是承认自己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尽量规避意识形态的影响,深入研究对象的本体研究,发出研究对象自己的声音。
- 薛武
- 关键词:意识形态东方主义汉学主义
- 孟京辉导演《四川好人》在中澳两国接受的对比研究
- 2021年
- 在当今中国剧坛,孟京辉是一个有着广泛影响力和颇多争议的导演。由孟京辉执导、澳大利亚演员演出的《四川好人》就是一部引起关注、褒贬不一的戏剧作品。本文选取孟氏《四川好人》在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接受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在两个国家接受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探讨孟氏戏剧的得失成败,通过一个在国内十分成功但在国外却惨遭失败的演出案例剖析,旨在为戏剧跨文化交流、接受提供经验教训和启示。
- 薛武
- 关键词:《四川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