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昆谕
- 作品数:19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药学教育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有效性探索
- 2024年
- 重视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规律。有效、科学的形成性评价可为药学教育实践教学学习过程提供持续动态测评与反馈,为药学教育优质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文章总结提升药学教育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有效性的实践路径,为构建良好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和保障育人质量提供参考和研究基础。
- 孟胜男孙乐孙乐赵妍李文静李文静霍虹霍虹蒋昆谕左岚
- 关键词:实践教学药学教育有效性
- 7,4’-二羟基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代谢及转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不同转运体对7,4’-二羟基黄酮(7,4’-DHF)及其代谢产物(7,4’-DHF-S)在Caco-2细胞模型中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aco-2细胞孵育液中7,4’-DHF及7,4’-DHF-S的含量,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LC-MS/MS)鉴定其结构。采用Caco-2细胞模型双向转运实验分别考察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抑制剂ko143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MK571对7,4’-DHF及7,4’-DHF-S表观渗透率(PDR)的影响。结果7,4’-DHF可被Caco-2细胞代谢产生单磺酸化结合产物;7,4’-DHF的PDR为(1.43±0.11),ko143和MK571对7,4’-DHF的PDR分别为(1.59±0.04),(1.48±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4’-DHF-S的PDR为(1.60±0.06),ko143可显著降低7,4’-DHF-S的PDR(0.23±0.03)(P<0.01),MK571对7,4’-DHF-S的PDR无显著影响,为(1.51±0.04)(P>0.05)。结论 Caco-2细胞可介导7,4’-DHF的磺酸化代谢反应,7,4’-DHF-S可能是BCRP的底物。
- 马颖林周一平周昱蒋昆谕孟胜男
- 关键词: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乳腺癌耐药蛋白
- 茶碱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茶碱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分成四组:静脉给药对照组、静脉给药葛根素处理组、口服给药对照组和口服给药葛根素处理组,每组各6只,采用尾静脉注射或灌胃方式给予茶碱5 mg/kg,用HPLC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运用DAS 2.1.1拟合药动学参数,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和静脉给药条件下,茶碱的药动学参数AUC0-24 h、AUC0-∞、CLz(或CLz/F)、MRT0-24 h、MRT0-∞和t1/2z在对照组和葛根素处理组之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Cmax,Tmax,Vz(或Vz/F)在对照组和葛根素处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碱在大鼠体内代谢受葛根素的影响显著。
- 张懋璠韩龙蒋昆谕赵妍王欣孟胜男
- 关键词:茶碱葛根素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HPLC
- SULTs介导的黄酮类药物的肠道Ⅱ相代谢特征的初步研究
- 目的: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是广泛分布于多种植物叶、皮、根和果实的一类低分子天然成分,是以C6-C3-C6为母核的多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除富含于日常饮食中外,还是一些植物类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氧...
- 蒋昆谕
- 文献传递
-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药剂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被引量:2
- 2016年
- 药剂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应用型课程,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将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但是,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药剂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仍以形成性评价与笔试终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该评价体系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设定,评分标准缺乏全面性,不能体现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采用CIPP(背景、输入、过程及产出)评估模型构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下药剂学课程教学全面性、发展性以及过程性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该体系。
- 左岚李文静蒋昆谕张懋璡王欣孟胜男
- 关键词:多维互动CIPP药剂学
- 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 2025年
-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是一种具有高度多孔的三维网络、高纯度、高生物相容性以及良好力学性能的天然纤维素。细菌纤维素及其复合材料是新一代高性能纳米材料并广泛用于环境、生物医学、电化学储能、纺织、食品包装工业等领域。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细菌纤维素的来源、结构特征、生物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并对其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 李若萌郭厚朴刘锦媛蒋昆谕
-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生物医学药物递送
- 白杨素在人小肠S9中磺酸化结合反应的代谢特性
- 2015年
- 目的研究白杨素分别与人重组酶SULT1A3和人小肠S9(human small intestine S9,HSI S9)孵育体系磺酸化结合反应的代谢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杨素及其代谢产物,并应用LC-MS/MS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建立白杨素与重组酶SULT1A3及与人小肠S9的反应体系,测定不同浓度的白杨素在不同酶反应中的代谢速率。结果白杨素与SULT1A3及人小肠S9孵育体系反应的代谢产物均为单磺酸化结合产物。白杨素与重组酶SULT1A3及人小肠S9的酶反应均呈双相动力学特征。白杨素与SULT1A3酶反应的动力学参数Km为(3.06±1.04)、(0.41±0.06)μM,Vmax为(12.13±1.30)、(6.72±1.61)nmol/(min·mg),Vmax/Km为3.96、16.39 mL/(min·mg)。白杨素与人小肠S9的酶反应的动力学参数Km为(1.92±0.35)、(0.01±0.00)μM,Vmax为(0.52±0.02)、(0.08±0.02)nmol/(min·mg),Vmax/Km为0.27、8.00 mL/(min·mg)。重组酶SULT1A3和人小肠S9分别介导的白杨素磺酸化结合反应的代谢呈现显著的相关性(R2=0.985)。结论 SULT1A3在白杨素的肠道代谢中发挥主导作用,小肠可能是白杨素的主要代谢器官。
- 蒋昆谕周一平马颖林周昱张懋璠孟胜男
- 关键词:白杨素
- SULT1A3与芹菜素的磺酸化结合反应的动力学特征研究
- 2015年
- 目的:研究人重组酶SULT1A3与芹菜素的磺酸化结合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芹菜素的消除量及其磺酸化结合反应代谢产物的生成量,并应用LC-MS/MS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其结构。建立芹菜素与重组酶SULT1 A3体外反应体系,测定SULT1A3催化不同浓度芹菜素的磺酸化结合反应代谢速率,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对其进行酶动力学分析。结果芹菜素在0.15625~30μM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80%,日内和日间的RSD均小于15%。芹菜素与SULT1A3孵育体系中的代谢产物为单磺酸化结合产物。芹菜素与人重组酶SULT1A3的反应呈底物抑制动力学特征。芹菜素与SULT1A3酶反应的动力学参数Km和Ksi分别为(0.355±1.04)、(23.62±0.06)μM,Vmax为(65.71±1.30) nmol/(min· mg),Vmax/Km为185.10 mL/(min· mg)。结论人重组酶SULT1A3可介导芹菜素的磺酸化结合反应,且其酶动力学特征呈现底物抑制效应。推测由SULT1A3介导的磺酸化结合反应可能在芹菜素的体内II相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蒋昆谕吕晓玥周昱周一平马颖林孟胜男
- 关键词:芹菜素动力学特征
- 姜黄素类化合物SULTs代谢指纹图谱构建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姜黄素类化合物SULTs代谢指纹图谱构建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方法步骤为:选择重组SULTs,借助其体外孵育体系催化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磺酸化结合反应。通过定量检测单位时间内结合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消除量获得其生物活性...
- 孟胜男吕晓玥蒋昆谕张懋璠周一平周昱马颖林王欣
- 文献传递
- 一种聚多巴胺修饰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及其在皮内递药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多巴胺修饰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皮内递药中的应用。一种聚多巴胺修饰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表面修饰的聚多巴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的药物组...
- 陈阳赵妍蒋昆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