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46 H指数:4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痰热清联合西医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观察痰热清联合西医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老年重症肺炎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治疗,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第1,4,7天IL-6和IL-10水平,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血清IL-6水平均降低,且第7天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0水平均升高,且第7天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西医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可明显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张春霞 刘国清 贺霞 罗光明关键词:重症肺炎 痰热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症状、影像特点、诊断、治疗、病理改变。方法收集2003年10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1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症状、影像特点、诊断、治疗、病理改变。结果1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41岁。5例患者(38.5%)为体检时发现,8例患者(61.5%)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或气促等症状发现。胸部CT表现为肺内孤立、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圆形或类圆形的结节影。8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其中6例(75.0%)病理诊断为PSH,另外2例为肿瘤摘除术后病理证实。另5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PSH。8例(8/13)行免疫组化染色,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率为100%。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可选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确诊,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何建 杨再兴 刘丁媛 罗学斌 段海玲 罗光明 戴晓天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 手术 金葡菌肠毒素B对哮喘豚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金葡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对支气管哮喘豚鼠模型支气管肺泡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8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支气管哮喘豚鼠模型组6只和SEB组6只,模型组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建立豚鼠哮喘模型,SEB组在OVA致敏前10 d于腹腔注射SEB 1 ml(10 mg/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支气管哮喘诱发后2 d,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WB法测定HMGB1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结果:模型组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及比例、HMGB1水平和IL-4浓度显著升高,IFN-γ浓度显著降低。SEB组白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比例、HMGB1水平和IL-4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IFN-γ浓度高于模型组。结论:SEB能减少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HMGB1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比例,其机制可能与Th1/Th2细胞因子比值调节有关。 罗光明 戴晓天关键词:金葡菌肠毒素B 哮喘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肺放线菌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肺放线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肺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43岁,男性,以咳嗽、咳血性痰为主要临床表现,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结节,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确诊肺放线菌病,青霉素治疗效果好。结论:肺放线菌病是放线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起病隐匿,呈渐进性过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放线菌可在肺部引起化脓性肺炎,并经叶间隙、胸膜侵犯胸壁、肋骨,形成窦道及破坏骨质。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或微生物学证据,主要可采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在疑似肿瘤的情况下,需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既可以明确诊断也避免病变进一步引起肺、胸壁等组织的不可逆性破坏。 祝冰晶 熊福 何建 梁岚 罗光明关键词:肺放线菌病 病例报告 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镁、钙和维生素D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体内血清镁、钙和维生素D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COPD患者110例,检测血清镁、钙和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并进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分级(m MRC分级)以及BODE指数。结果低镁血症组BODE指数[(3.52±1.04)分vs(2.42±0.87)分,P<0.05]、m MRC分级[(2.55±0.33)级vs(2.12±0.25)级,P<0.05]和CAT评分[(15.32±3.01)分vs(10.42±2.91)分,P<0.05]均明显高于血镁正常组,而血清钙和25(OH)D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钙血症组m MRC分级[(2.76±0.31)级vs(2.02±0.26)级,P<0.05]高于血钙正常组,血清钙和25(OH)D3则低于血钙正常组(P<0.05或0.01),BODE指数和CA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镁低钙组BODE指数(3.98±0.77 vs 3.02±0.98,P<0.05)和CAT评分(15.88±3.89 vs 12.71±2.85,P<0.05)均高于单纯低钙血症组,而低镁低钙组患者FEV1/FVC明显低于单纯低钙血症组患者(58.05±8.58%vs 64.82±6.24%,P<0.05)。血清镁与m MRC分级(r=-0.670,P<0.05)、BODE指数(r=-0.635,P<0.05)和CAT评分(r=-0.661,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镁离子、钙离子和维生素D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密切相关,值得关注。 熊福 戴晓天 罗光明关键词:血清镁 血清钙 生活质量评分 伏立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84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西南医院呼吸内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78例,均给予伏立康唑治疗,观察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微生物指标,并对该药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伏立康唑对真菌感染的清除率为83.33%,治愈率为38.46%,总有效率为92.31%;不良反应有失眠16例(20.51%),抑郁3例(3.85%),眩晕6例(7.69%),转氨酶升高4例(5.13%),恶心呕吐4例(5.13%),血压升高2例(2.56%),球结膜水肿1例(1.28%),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伏立康唑为新型抗真菌药物,是目前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较佳临床药物,具有疗效高、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罗光明 熊福 戴晓天关键词:肺部感染 侵袭性真菌 伏立康唑 不同pH值条件下3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及耐药性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不同pH值条件下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的耐药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方法在pH6.0、pH7.0和pH8.0条件下,采用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MIC及细菌耐药性。结果随着pH值的增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呈一定的依赖效应,其中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抑菌活性强于红霉素;体外诱导试验表明,在所有试验pH值条件下,MIC值均有所增加,但是随着pH值的增加细菌的MIC值逐渐降低。结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MIC随培养基pH值升高而逐渐降低,在一定pH值范围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的抗菌作用。 高慧莉 罗光明关键词:大环内酯类 抗菌活性 细菌耐药性 PH值 2003-2011年某院呼吸科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近9年该院呼吸科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呼吸科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共分离出5 714株病原菌,主要分布于痰液(90.1%)、粪便(4.2%)和尿液(3.6%);其中革兰阴性菌2 943株(51.5%),革兰阳性菌596株(10.4%),真菌2 175株(38.1%)。分离菌株数居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热带念珠菌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分离率逐年增加,而大肠杆菌的分离率降低。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有抗菌药物都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增加,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却呈现一定波动性。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灵敏度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的灵敏度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灵敏度几乎为100%,且对其他抗菌药物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结论呼吸科常见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孙凤军 戴晓天 冯伟 罗光明 熊玮关键词:耐药性 病原菌 抗菌药物 呼吸科 肺软骨瘤1例 2009年 患者男性,53岁,因“咳嗽、胸闷、盗汗3周余”入院。病程中无发热,无咯血及痰中带血表现。院外曾予抗感染治疗无效。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楚,未闻及干湿罗音。胸部CT示:左舌叶1.0cm×0.8cm高密度球形病灶,密度不均,有分叶,边界光滑。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示:左上肺软骨瘤。遂转入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痊愈出院。 罗光明 戴晓天 熊玮关键词:肺软骨瘤 手术切除治疗 浅表淋巴结 经皮肺穿刺 球形病灶 胸部CT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治疗COPD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治疗COPD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80例COPD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 熊福 戴晓天 罗光明关键词:多索茶碱 COPD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