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旸 作品数:29 被引量:659 H指数:16 供职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1998-2018年CLDAS高时空分辨率降水融合产品的研制与评估 针对冬季自动站在结冰期无小时观测降水和卫星微波遥感对固态降水反演能力较低,本文使用MERRA2再分析降水、CMORPH降水、站点日降水和自动站逐小时降水数据以及日最低气温数据,使用多重网格变分分析和时间降尺度方法进行多源... 孙帅 师春香 白磊 潘旸 梁晓 徐宾 姜立鹏 张涛关键词:降水 最优插值法在对中国自动站降水量空间分析中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16 2012年 探讨了利用最优插值对中国3万多个自动站小时降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时核心参数(数据信噪比、相关随距离的变化关系等)的优化和确定方法,其中优化的数据信噪比约为0.3,相关随距离增加呈e指数递减关系。研究表明:当站网密度差异较大时,通过确定影响台站数来进行空间插值,一方面可以提高站点稠密区的插值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站点相对稀疏区的插值精度。另外,探讨了最优插值中初估场对插值结果地影响,认为采用气候标准值生成的初估场能显著降低插值结果的随机误差,其结果比采用同时刻的降水分析场作为初估场更稳定。 沈艳 潘旸 徐宾 宇婧婧关键词:最优插值法 自动站 降水量 中国区域逐日融合降水数据集与国际降水产品的对比评估 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于国家级2400多台站观测日降水量和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采用概率密度匹配和最优插值相结合的两步数据融合方法,研制了中国区域1998年以来的0.25°分辨率的逐日融合降水产品CMP... 宇婧婧 沈艳 潘旸 熊安元关键词:TRMM GPCP 概率密度匹配法对中国区域卫星降水资料的改进 被引量:73 2013年 为考察概率密度匹配法(PDF方法)对中国区域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系统误差订正的适用性,基于逐日和逐时我国地面观测降水量资料,引入PDF方法,分别对逐日0.25°×0.25°水平分辨率和逐时0.1°×0.1°水平分辨率的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降水产品的系统误差进行订正。在分析CMORPH卫星降水产品误差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两种资料不同的时空分辨率和误差特点,调整概率密度匹配时选取样本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设计相应的订正方案。评估结果表明:PDF方法订正后,两种分辨率卫星降水资料在中国区域系统误差均显著减小,达到了理想的订正效果。在我国站点稀疏的西部地区,订正后的CMORPH卫星降水产品仍保持卫星观测的降水空间分布,降水量也明显接近于地面观测降水量。可见,PDF方法是中国区域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系统误差订正的一种有效方法。 宇婧婧 沈艳 潘旸 赵平 周自江基于贝叶斯融合方法的高分辨率地面-卫星-雷达三源降水融合试验 被引量:94 2015年 为了探讨一种适用于区域性的地面、雷达、卫星等多源降水资料融合的方法,一种曾用于高分辨雷达、卫星土壤湿度产品反演的贝叶斯融合(Bayesian Merging)方法被尝试应用于江淮地区1 h-0.05°×0.05°经纬度高分辨率的雷达估测降水、卫星反演降水与地面站点观测降水3种资料的融合。在应用该方法时,通过2009年8月样本统计分别估计卫星和雷达反演降水的误差关系,通过曲线拟合建立误差方程,并以卫星资料作为背景场,但在融合时将雷达估测降水作为新的观测信息与地面观测降水同时引入。融合试验检验结果表明:贝叶斯融合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雷达、地面、卫星3种不同来源资料的融合,该方法生成的多源融合产品的精度均优于任何单一来源的降水产品。 潘旸 沈艳 宇婧婧 熊安元国际主流多源融合降水实况产品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2022年 精细、精准、高时效的网格降水实况产品对于智能网格预报业务、防灾减灾以及水循环、地气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起,利用地面观测、卫星、雷达、模式等多源资料和数据,美国、日本、欧盟等先后开始研制降水融合产品,并形成一系列区域或全球范围的多源融合降水实况产品。目前全球降水实况产品中,美国NASA研发的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IMERG)产品已推出第六代,将数据覆盖范围扩大至全球,结合地球同步红外数据、微波数据、地面雨量计数据等,形成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融合产品。日本推出的GSMa P产品使用了PMW(Passive Micorwave)算法、降雪估算算法等方法,也研制出了具有较高质量的降水产品。区域高分辨率降水实况产品方面,美国最新业务化的MRMS(Multi-Radar/Multi-Sensor System)系统研制的雷达QPE(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产品基于雷达基数据、地面雨量计数据、模式数据等,结合先进的技术在美国区域生成了1km、2min更新的降水实况产品。我国多源降水融合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自2010年起逐步开展研究,2018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牵头,中国区域逐时、5 km分辨率的地面卫星、雷达三源融合降水实况产品实现业务运行,作为零时刻实况应用于我国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业务,2021年该产品空间分辨率将提高至1 km。但同时需意识到,我国降水实况业务产品与灾害天气监测预警、高频次滚动更新的智能预报、智慧气象服务业务需求以及国际最先进降水实况产品研制技术尚有差距,全球降水产品还未摆脱对国际产品的依赖,及时掌握国际多源融合降水研制技术研究动态,开展降水融合核心技术的调研和攻关,对提高我国降水实况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张璐 潘旸 谷军霞 师春香关键词:卫星 雷达 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18年 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具有时空分辨率高的特点,对于中小尺度天气监测、气候分析以及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末起,随着IT技术发展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布设,多个国家相继研制了各自的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产品。从业务上应用的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关键技术与产品两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归纳,着重解析了美国最新业务化的MRMS(Multi-Radar Multi-Sensor System)系统及关键技术。从雷达QPE(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技术发展来看,双偏振量质量控制、反射率垂直廓线订正、波束阻挡补偿、降水类型分类、双偏振量降水估计、雨量计偏差订正等新方法已在业务产品中应用。从雷达QPE业务产品发展来看,产品空间分辨率已达到1 km以下(甚至百米),时间分辨率达到小时尺度以下(甚至分钟级)。美国还在持续推进雷达QPE产品重处理,以期形成长序列高时空分辨率产品。我国雷达QPE业务产品研制普遍采用Z-R关系估测降水率,并由地面降水进行偏差订正的方法,产品时空分辨也已达到1 km/分钟—小时。但由于我国天气雷达型号多、标定不均一、存储计算能力限制等问题,还未形成长序列的雷达QPE产品。因此,"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及多源数据融合与再分析"攻关任务提出了我国雷达QPE产品重处理计划,拟利用长序列多源降水资料,通过局部偏差订正技术、波束补偿技术等降低不同雷达空间不均一性,最终生成全国组网的雷达QPE历史产品数据集。 谷军霞 师春香 潘旸关键词:天气雷达 定量估测降水 中国区域小时降水量融合产品的质量评估 被引量:164 2013年 基于全国自动站观测降水量和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反演降水资料,采用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和OI(optimal interpolation)两步融合方法生成了中国区域1h、0.1°×0.1°分辨率的降水量融合产品。本文分别从产品误差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同降水量级和不同累积时间下的产品质量、三种站网密度下的融合效果以及对强降水过程监测能力等方面对比评估了融合降水产品质量。结果表明,融合降水产品有效利用了地面观测和卫星反演降水各自的优势,在降水量值和空间分布上均更为合理;融合产品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减小,随时间的变化幅度不大且区域性分布特征减弱;融合产品与融合前的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相比在中雨(1.0~2.5mm/h)、中到大雨(1.0~8.0mm/h)、暴雨及以上(≥8.0mm/h)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675%、小于15.0%、30.0%左右,且随着累积时间的增加,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该产品能准确抓住强降水过程,在定量监测强降水中具有优势。 沈艳 潘旸 宇婧婧 赵平 周自江关键词:降水量 自动气象站 多源气象数据融合格点分析产品研制进展 阐述了中外主要的多源气象数据融合产品研究进展与趋势,重点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陆面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气压、辐射等)、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洋面温度与洋面风、三维云等多源融合格点产品研发现状... 师春香 潘旸 谷军霞 徐宾 韩帅 朱智 张雷 孙帅 姜志伟 廖志宏 庞紫豪2009年2-3月我国南方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5 2010年 利用JRA-2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2—3月我国南方一次连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以及该时期西太平洋副高和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异常活动,并计算了降水区域内的水汽收支。结果表明:(1)这次过程中,欧亚大陆上空阻塞形势稳定,我国北方地区长期由槽后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而在中低纬地区,西太平洋副高稳定在菲律宾海上空,加强了南方地区对流层中低层的西南风。这种环流形势使得北方干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在长江流域长时间对峙,形成了稳定的准静止锋,是影响这次连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2)对流层高层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偏北,急流轴入口处南侧的辐散环流与低层西南气流北侧的气旋性辐合环流相配合,在长江流域上空形成利于降水发展和维持的动力结构。(3)偏北的西太平洋副高伴随着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其西边缘的偏南风造成了来自西太平洋及南海低纬地区至我国南方的偏南风水汽输送支异常,它主导的经向水汽输送是造成主降水区水汽通量辐合的重要原因,对降水发展和维持的影响更为显著。 潘旸 李建 廖捷 沈艳 徐宾 张洪政关键词:连阴雨 环流分析 水汽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