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作品数:13 被引量:5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胆管细胞癌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 胆管细胞癌有效治疗的选择十分有限,本研究拟探讨晚期胆管细胞癌初治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晚期胆管细胞癌初治患者,共14例,进行卡瑞利珠单抗及化疗药物的系统性治疗,以NCI-CTCAE 4.0、RECIST 1.1标准分别进行不良反应评估及治疗疗效评价。结果 14例患者接受卡瑞利珠联合方案治疗后评价CR、PR、SD、PD分别为0例、3例、9例、2例,ORR(21.4%,3/14),DCR(85.7%,12/14),中位PFS为5.5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78.6%,11/14)。毒性反应包括皮肤毛细血管瘤样增生改变(reactive cutaneous 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RCCEP)以及非感染性腹泻、食欲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等,多为1~2级,3级以上不良反应仅发生4例,无死亡相关病例。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胆管细胞癌可达到较好的疾病控制率,治疗过程安全可控。 李薇 林国和 杨震 王年飞关键词:胆管细胞癌 化疗 关于中国女性特殊亚型乳腺癌的易感位点的相关研究 目的:目前透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了很多乳腺癌相关易感位点,但是,绝大多数的结果都是以高加索人种为基础的,我们通过进一步的验证研究来确定与汉族人群乳腺癌相关的易感位点,以为以后的临床治疗及科研提供帮助.方法:... 张博 陈梦云 张翠翠 黄忠连 轩菡 李薇 陈振东脑转移癌全脑放疗相关认知功能损害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脑转移癌( BM)患者全脑放疗( WBRT)后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以41例接受WBRT的B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作为认知评估工具,对其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1-6个月进行总体认知评估,并观察有无神经系统症状的BM患者(各12例)放疗前后的总体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41例患者放疗前与放疗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146±0.528 vs 27.585±0.290,P=0.006);放疗前无神经系统症状组,放疗后4个月MMSE减低最明显,其后有所提高,放疗后4个月与放疗前患者的 MMSE 成绩(29.125±0.579 vs 26.500±0.5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有神经系统症状组放疗后4个月MMSE成绩提高,与放疗前(25.000±0.524 vs S27.500±0.3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WBRT对认知功能有损害,放疗后约4个月认知功能损害最明显,其后有所恢复。且放疗前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与其放疗后的认知功能改变存在单分离。 董标 李薇 王尚虎 程怀东 解佳奇 陈振东关键词:脑转移癌 全脑放疗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多脏器转移性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53岁,反复多脏器肿物20年,手术切除13余次。1992年左上臂出现皮下结节,约蚕豆大小,未予重视。2004年渐增大行手术切除,术后3个月原位复发,再次手术,病理: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 王盈 宋耕 李薇 陈振东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甲磺酸伊马替尼 多脏器 瘤型 皮下结节 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计量和热点研究 2014年 目的分析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英文文献的数据构成特征。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数据库(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的2008年11月25日至2013年8月26日收录的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相关文献基本特征、第一阶段样本量、二阶段样本量、染色体区域相关单核苷酸多太性(SNP)、对照组相关风险等位基因频率、P值文献中最强SNP、优势比(odds ratio,OR)或β相关系数和实验平台及检测SNP数量8项数据;分析胃肠消化系统肿瘤GWAS的共性特征。结果共检索22篇胃肠消化系统肿瘤GWAS研究文献(食管癌3篇,胃癌1篇,结直肠癌18篇),涉及77个SNP(食管癌13个,胃癌2个,结直肠癌62个),以在《Nat Genet》发表的文献最多。文献第一阶段病例组样本量从188例增加到12 696例,对照组从473例增加到15 113例;第二阶段病例组样本量从259例增加到19 513例,对照组从810例增加到17 657例。染色体区域相关SNP以8和12号居多。对照组相关风险等位基因频率以50%~组最多,其次是10%~组,未发现稀有变异。最强SNP相关风险等位基因P值以1×10-20~为主,最小P值为2×10-31。优势比(odds ratio,OR)或β相关系数范围为1.04~2.04。研究平台以Illumina为主,占63.63%(14/22)。检测SNP数量从99 632个到4 373 163个,检测SNP数量在1 000 000万~的研究平台4个,100 000~的16个,10 000~的1个,另有1项研究未报道。结论 8号和12号染色体区域SNP多态性可能是胃肠消化系统肿瘤遗传易感区域,深入此易感区域研究可能为肿瘤发生和治疗预后评估提供线索。 李薇 张博 许春伟 高文斌 方美玉关键词:食管癌 直肠癌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文献计量学 恶性肿瘤再程放疗18例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再程放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再程放疗的患者,其中食管癌8例,鼻咽癌5例,椎体转移癌2例,宫颈癌、直肠癌和脑胶质瘤各1例,肿瘤靶区剂量30~50Gy/10~25 f。结果:全组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42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对存在可评价病灶者,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时取得完全缓解(CR)者为50%(8例/16例),部分缓解(PR)为31.2%(5例/16例),1例稳定(SD),1人未评估,另1人治疗无效,截至末次随访时间,无进展生存期为5~34个月;另2例椎体转移癌者再程放疗后疼痛症状都明显缓解。毒副反应总体上可耐受。结论:对于放疗后局部病情进展的恶性肿瘤患者,再程放疗有效、可靠。 宋耕 王小磊 李薇 轩菡 陈振东关键词:恶性肿瘤 再程放疗 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恶性肿瘤引起血栓形成3例报告 被引量:3 2012年 目前沙利度胺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实体瘤,但临床上对其引起血栓的副作用重视不够,现将我们观察到的3例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肿瘤后发生血栓的病例报告如下。 宋耕 李薇 轩菡 孙彤关键词:沙利度胺 地塞米松 恶性肿瘤 血栓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多脏器转移性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初次发病时彻底手术效果良好,复发转移后却治疗十分困难.甲磺酸伊马替尼的问世,部分地改变了这一现状.本文报告一例DFSP-FS,其病程长达20年,期间反复复发多次手术... 王盈 宋耕 李薇 陈振东关键词:皮肤纤维肉瘤 文献传递 错配修复蛋白及PD-L1在弥漫浸润型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l、PMS2、MSH2、MSH6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在弥漫浸润型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弥漫浸润型胃癌33例,收集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LHl、PMS2、MSH2、MSH6及PD-L1的表达。结果:4种DNA错配修复蛋白MLHl、PMS2、MSH2、MSH6在33例弥漫浸润型胃癌组织中检测出MLH1、PMS2缺失各1例,dMMR发生率6.1%;PD-L1未见阳性表达。结论:弥漫浸润型胃癌中DNA错配修复功能缺陷发生率低,提示MSI-H发生率可能不高;肿瘤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率低,提示弥漫浸润型胃癌应用免疫治疗,特别是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获益的可能性不大。 李薇 王文杰 谷昀昌 虞红珍 程怀东关键词:错配修复蛋白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弥漫浸润型胃癌 贝伐单抗单药腔内灌注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腹腔积液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腔内灌注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对17例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患者,在尽可能放尽胸腹腔内积液后,胸腔或腹腔内注入贝伐单抗300 mg或400 mg,评价胸水或腹水的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17例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不良反应中1例患者出现可能与贝伐单抗相关的腹痛,其他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贝伐单抗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杨震 刘萍萍 李薇 惠锦林关键词:贝伐单抗 恶性胸腹腔积液 腔内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