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松

作品数:28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心病
  • 12篇冠心病
  • 9篇肺炎
  • 9篇肺炎衣原体
  • 7篇动脉
  • 7篇细胞
  • 6篇单核
  • 6篇单核细胞
  • 6篇外周
  • 6篇外周血
  • 6篇外周血单核细...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6篇核细胞
  • 5篇冠心病患者
  • 5篇肺炎衣原体感...
  • 5篇病患
  • 4篇血管
  • 4篇荧光
  • 4篇阿奇霉素

机构

  • 28篇广东医学院
  • 2篇亚能生物技术...

作者

  • 28篇李松
  • 18篇黄建平
  • 14篇李涛
  • 14篇张国良
  • 14篇许香广
  • 11篇方卫华
  • 8篇张新霞
  • 6篇胡雪松
  • 6篇吴剑胜
  • 4篇林茴
  • 4篇张东辉
  • 4篇张允奇
  • 3篇裴晓阳
  • 3篇周舍典
  • 2篇黄云平
  • 2篇周甘平
  • 2篇李琼
  • 2篇杨冀衡
  • 2篇邝碧娟
  • 2篇张焕基

传媒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南方护理学报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6
  • 8篇2005
  • 9篇200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凝血及纤溶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了解降纤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UAP诊断标准的患者63例,按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UAP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降纤酶1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1h内ivd,qd,共5d;对照组仅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ivd。治疗前后空腹抽血检查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PA增加,Fib及PAI-1降低,较对照组变化具有显著性;对照组tPA增加,余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能安全、有效地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纤溶活性,从而达到治疗UAP的显著临床效果。
李涛张国良许香广黄建平李松吴剑胜方卫华
关键词:降纤酶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
涂层支架局部导入c-myc反义核酸防治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铂-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局部导入c-m yc反义寡核苷酸的可行性及对新生内膜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携带c-m yc反义寡核苷酸的国产铂-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置入兔颈动脉(n=16),在术后7、14、30、90 d处死动物行HE和W e igert染色,图像分析测量新生内膜厚度和面积,c-m 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并与对照组(n=16)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观察时间延长两组新生内膜面积和平均新生内膜厚度呈持续增加趋势,且不同观察时间点给药组新生内膜面积和平均新生内膜厚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01)。c-m yc免疫组化染色给药组为弱阳性和阴性,对照组为阳性。14 d时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血管平滑肌细胞呈过渡型改变。结论:国产铂-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可携带c-m yc反义寡核苷酸于兔颈动脉局部,并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提示支架可作为局部给药防治再狭窄的工具。
黄建平张新霞胡雪松魏文斌张焕基李松吴剑胜
关键词:寡核苷酸类反义基因MYC基因疗法
对本院258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2008年
目的: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提倡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方法:对本院五年来收集的25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ADR上报总数偏少,特别是护理人员上报ADR的数量仅占8.92%。在258例ADR报告中,21-8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较高,占8.98%-22.09%;不同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发生率最高,占67.05%;累及各系统ADR以对皮肤及附属器官损害发生率最高,占41.08%;在引发ADR的各类药品中,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42.64%。结论:药物不合理应用可使ADR发生率上升。
周舍典梁平周甘平陈毓强李松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发生率合理用药
头孢吡肟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感染探讨
2005年
目的:探讨头孢毗肟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感染的治疗结局。方法:观察112株产超广谱酶(ES- BL)菌株,比较体外和体内对三代和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率和治疗治疗结果;结果:1)ESBL菌株在送检标体中的检出比率呈上升趋势;2)ESBL菌株对四代头孢体外敏感率与三代头孢相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但体内疗效比较却无差异P>0.05。结论:ESBL菌株对四代头孢体外敏感率与三代头孢相比较,其敏感率有显著差异,但体内疗效却无差异,头孢吡肟对ESBL菌株治疗无效;临床科、检验科、药剂科应重视ESBL的感染。
周舍典黄云平李松陈华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吡肟药敏试验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血管内斑块的超声影像特征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血管内超声(IVUS)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再对犯罪血管行IVUS检查,观察病变部位的斑块特性、血栓形成、重构(正性、负性)面积. 结果 UA患者病变血管面积、斑块面积及血管重构指数明显大于SA患者(P<0.05),软斑块、正性重构更多见于UA患者(P<0.05). 结论 UA患者和S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软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正性重构更常见.
李松林茴张东辉裴晓阳杨冀衡胡雪松张新霞
微量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 ,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标记法对 2 0 5例体检健康人群和 170例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 Ig G、Ig M的检测。结果 体检健康人群 Ig G总阳性率 2 1.5 % ;均阴性 ;冠心病患者 Ig G总阳性率为 91.2 % ,Ig M阳性率为 5 % ,其中无症状型冠心病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肺炎衣原体总感染率分别为 96 .2 %、86 %、88.1% ,既往感染率分别为 76 .9%、6 2 .0 %、71.4 % ,急性感染率分别为 19.2 %、2 4 .0 %、16 .7%。总感染率、既往感染率及急性感染率冠心病组较健康人群组明显增高 (优势比分别为 4 .14、2 .88、19.2 4 ,95 %的可信区间分别为 3.18~ 5 .39、2 .2 1~ 3.74、2 .79~ 132 .6 7)。结论 微量免疫荧光标记法系目前冠心病患者血清检测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 ,从而确定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一个敏感度高、特异性强 ,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
李涛方卫华张国良许香广黄建平邝碧娟吴剑胜李松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冠心病
冠心病外周血单核细胞肺炎衣原体病原体检测的意义
2005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肺炎衣原体(Cpn)病原体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冠心病(冠心病组)及55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使用低渗溶血法制备PBMC,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Cpn包涵体,巢式PCR(nPCR)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肺炎衣原体DNA.结果:150例冠心病患者Cpn包涵体阳性20例,阳性率13.3%,55例对照组中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1.8%,Cpn DNA两组间阳性率分别32.7%(49/150)及1.8%(1/5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包涵体及DNA检测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6.2、8.3,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3.52~194.98,1.09~63.46).结论:Cpn病原体阳性反映患者体内存在Cpn感染状态,包涵体与DNA检测两者间具有一致的阳性检出,但包涵体检测更省时省力.
蔡俊明李涛张国良李松赵菲许香广
关键词:外周血单核细胞直接免疫荧光巢式PCR冠心病
外周血单核细胞肺炎衣原体包涵体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肺炎衣原体(Cpn)包涵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使用低渗溶血法制备PBMC。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Cpn包涵体,以微量免疫荧光(MIF)检测血浆特异性IgG抗体。结果150例冠心病患者Cpn包涵体阳性20例,阳性率13.3%,55例对照组中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1.8%,Cpn IgG两组间阳性率分别为94%及38.2%,冠心病组PBMC中包涵体及血中IgG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率明显增高(P<0.001)。结论外周血标本来源容易,反映客观。低渗溶血法可集中批量制备PBMC,省时省力。Cpn包涵体阳性反映患者现今Cpn感染状态。
黄建平李涛张国良许香广张允奇李松方卫华
关键词:外周血单核细胞特异性IGG抗体冠心病
房性早搏诱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中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的检测与价值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与房性早搏诱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其价值。方法对24例房性早搏诱发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测量并计算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及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及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结果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452±53·3)ms,房早前周期(967±62·7)ms,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0·47±0·08,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491±33·6)ms,房早前周期(896±50·3)ms,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0·55±0·07,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其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及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与未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呈负相关。
林茴李松李珍邝碧娟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长短周期现象
冠心病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及治疗探讨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肺炎衣原体(Cpn)DAN,对DNA阳性患者予阿奇霉素治疗,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巢式PCR(nPCR)法测定1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55例非冠心病患者(非...
李涛许香广张国良黄建平张明方卫华李松张旭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阿奇霉素肺炎衣原体感染非冠心病阳性率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