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健生
- 作品数:18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被引量:4
- 2012年
- 随着政法招录体制改革,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就业率低、入警率低,使得学校的社会地位受到冲击,招生中的"低分现象"与就业的"考录制"以及资格准入的"高学历制"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对此,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必须进行办学转型,在强化学历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同时,不断加强行业在职培训,将办学定位从单纯的学历教育逐步转化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条腿走路"的格局,以适应学院的自我生存与发展。
- 曾健生刘发生
- 关键词:司法高职办学
-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策略探究被引量:2
- 2015年
- 青年教师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力军,承担着大部分的教育教学任务,关系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并完善青年教师发展机制,促进青年教师成长,能够提高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的普适性与科学性,也更有利于寻找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帮助青年教师及早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正确道路。
- 刘发生曾健生
-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
- 党务公开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推进党务公开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新突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如何推进党务公开,必须转变执政理念,完善党内法规,创新公开载体,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党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 潘泽林曾健生
- 关键词:党务公开
-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准入机制探索——基于司法警官教育改革的视角
- 2016年
-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为律师队伍的补充,为我国的法律服务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律服务工作者面临着功能失范、队伍管理混乱、准入机制缺失等问题。文章认为必须探索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准入机制,改革司法警官教育,建立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刘发生曾健生
- 关键词:准入机制司法警官教育
- 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南昌市社区建设为例
- 2010年
-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社会正在经历空前变革的时期,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根据本地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以社区和谐推动城市和谐,进而促进全社会和谐,已成为政府面临的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南昌市社区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 刘发生曾健生
- 关键词:城市
- 课堂管理策略探究被引量:29
- 2004年
- 加强课堂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而我国高校教师在课堂管理理论与实践上的欠缺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课堂管理的策略:理解并满足学生需要,创建积极的课堂人际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期引起高校教师对教学微观世界的重视。也想通过对课堂管理策略的讨论消除教师对课堂管理的恐惧,让教师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 张宇晨曾健生
- 关键词:教学课堂管理
- 简论刑罚效益实现障碍消除机制被引量:1
- 2006年
- 刑罚效益是国家动用刑罚自身成本即刑罚的制定、刑罚的实际适用、执行所获得的对罪犯应有的惩罚效果和迫使人们不去或不再犯罪的效果。刑罚效益实现受制于刑罚权实现的三个阶段中,本文在分析刑罚效益实现障碍的基础之上,探讨了障碍消除机制。
- 江向琳曾健生
- 关键词:刑罚
- “知识考古学”之批判史观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 2006年
- 作为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领袖,福轲的思想对史学研究的方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知识考古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历史哲学,打破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论的局囿,并对传统史观的起源性、连续性和总体性做出了旗帜鲜明的批判,开创了史学研究方法的新时代。知识考古学对教育研究同样具有很大的方法论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
- 曾健生姜传松
- 关键词:知识考古学
-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被引量:2
- 2004年
-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教育市场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教育产业的全球性和开放性。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不仅要遵守其经济贸易规则,还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将自己的高等教育对外国市场开放。
- 曾健生
-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
- 论人的非本质属性及其教育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除了存在社会性这一根本特性,人还存在自己独有的非本质特性。本文认为,人的非本质特性主要包括可能性、唯一性、独特性、选择性、珍贵性、超越性等特性。在揭示人的非本质特性的基础上,本文进而对人的非本质特性所蕴涵的教育意义作了初步探讨,强调在重视人的本质特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的非本质特性,并认为以人的非本质特性为主要内容的人性假设对于新型教育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 蓝劲松曾健生徐启良
- 关键词:人性假设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