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敏菲
- 作品数:41 被引量:31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评估
- 目的 总结分析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CAPP)辅助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43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男15例,女28例;年龄52-88岁,平均71.5岁;左侧12例,右侧31例;按AO...
- 陈雁西强敏菲张坤李浩博姜雨晨张毅杰
-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计算机辅助设计术前计划三维成像
-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7
- 2013年
-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1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99例,女69例;年龄21~75岁,平均47.5岁;损伤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SER)85例,旋后内收型(SAD)32例,旋前外旋型(PER)27例,旋前外胰型(PAB)2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采用通用手术方案治疗。术后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片,采用容积币建法内置入物透视显示模式结合多平晰重组成像模式观察骨折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置入情况,并将CT与X线片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在SER、SAD、PER及PAB损伤中,x线片分别可见6、1、2、2例患者未达到解剖复位,而CT三维重建图像分别可见36、12、8、3例患者末达到解剖复位,X线和CT在评估SER、SAD、PER及所有患者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固定置入质量评估上X线片分别可见2、1、0、0例患者螺钉位置欠佳,而CT三维重建图像分别可见8、8、3、4例患者的螺钉位置欠佳,x线和CT在评估SER、SAD及所有患者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通过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复位质最及内固定置入质量的评估能够扶得比x线片评估更加可靠的结果。
- 张坤陈雁西强敏菲李浩博戴号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3
- 2012年
-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应用PFNA治疗10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所示外侧壁情况分为2组:外侧壁骨折组(A组,41例,其中AO/OTA31-A2型5例,31-A3型36例),外侧壁未骨折组(B组,61例,均为AO/OTA31-A2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根据术后2周的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图像比较外侧壁爆裂情况。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unctional recovery scale,FR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56±8)min、术中出血量为(238±21)ml、住院天数为(17±3)d,均高于B组的(45±6)min、(175±11)m1、(15±3)d,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X线片示A组8例(19.5%,8/41)、B组3例(4.9%,3/61)发生外侧壁爆裂;而术后CT三维重建示A组36例(87.8%,36/41)、B组45例(73.8%,45/61)发生外侧壁爆裂。8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19.5个月。随访时间在1年以上有56例,FRS评分:A组为(64.2±4.8)分,B组为(76.5±7.9)分。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容易造成股骨转子外侧壁骨折或加重外侧壁损伤,影响患者髋部功能恢复。CT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评估该类医原性创伤。
- 陈雁西梅炯毕刚戴国晨张坤郝旖旎强敏菲俞光荣
- 关键词:髋骨折内固定器
- 长学制医学生专业英语学习态度及现状的调研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影响长学制医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相关因素,为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对专业英语学习态度和现状等内容,对同济大学2006至2008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和八年制专业的134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为98.51%。56.82%(75/132)的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感兴趣,71.97%(95/132)的学生有对外交流学习的意愿。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和需求围绕“阅读专业文献”的占68.94%(91/132)、围绕“撰写SCI论文”的占59.09%(78/132)和认为学习专业英语“利于国际交流”的占58.33%(77/132)。影响专业英语学习主要因素依次为授课方式枯燥(45.45%,60/132),专业英语较难(41.67%,55/132)和课时偏少(40.91%,54/132)。结论长学制医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有需求且目标明确,但大多数医学生在专业英语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应从学生、教师和课程设置三方面着手,提高长学制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 黄蕾张静肖元元强敏菲高源
- 关键词:长学制医学生专业英语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载距突固定与否的疗效分析
-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载距突的固定情况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1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3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
- 强敏菲陈雁西张坤李浩博戴号
- 跟骨骨折术后三维形态学特征与踝一后足功能的相关性: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被引量:40
- 2013年
-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跟骨骨折术后三维形态学特征与踝一后足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按预设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退出标准,收集来自五所医院的146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及CT薄层扫描的原始数据,采用容积重建法观察跟骨距下关节面的恢复状况;采用表面重建法结合三维组合式测量模式测量跟骨形态学相关参数;将观察及测量结果与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女性组的跟骨长度、跟骨后关节面高度、跟骨后关节面长度均与AOFAS评分无相关性。男、女性组Gissane角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Boehler角呈正相关。在距下关节面平整性观察中,关节面完全恢复平整有38例,其中AOFAS评分优良率为89.5%(34/38);关节面不平整组有108例,优良率为90.7%(98/10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跟骨骨折后的Gissane角、Boehler角对踝一后足功能恢复的影响较大;而跟骨长度、跟骨后关节面高度、跟骨后关节面长度及跟骨距下关节面的平整性与踝一后足功能恢复无相关性。
- 陈雁西施忠民金丹徐海林洪劲松强敏菲张坤郝旖旎梅国华薛剑锋胡稷杰
- 关键词:跟骨骨折多中心研究
- 基于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的胫骨远端内侧单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pilon骨折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的胫骨远端内侧单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胫骨远端内侧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27例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平均47.7岁;按AO/OTA分型,均为43-C型;按Rüedi-Allgower分型:Ⅱ型5例,Ⅲ型22例;其中19例合并腓骨骨折。所有病例术前均采用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进行损伤细节分析、骨折模拟复位、虚拟手术评估。记录术前计划所需时间,评估术前计划在术中的实现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踝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计算机辅助术前设计总耗时平均25.8 min(范围,14~30 min)。所有患者术前设计方案在术中均顺利实施,平均手术时间(138.5±27.0)min,术中出血量(225.9±87.0)ml。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18.6±4.1)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为(82.9±12.1)分,VAS评分为(2.7±1.6)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358,7.720;均P<0.001)。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系统操作可高效、便捷、快速制定pilon骨折的虚拟手术计划,同时可在术中有效辅助精准实施胫骨内侧单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C型pilon骨折,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强敏菲张坤陈雁西贾小阳陈松王暑光王雄
- 关键词:胫骨骨折内固定器
-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三维形态学评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三维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5年6月期间18例19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男12例13足,女6例6足;年龄23~62岁,平均43.3岁;按Stephens-Sanders跟骨畸形愈合分型:Ⅰ型3足,Ⅱ型7足,Ⅲ型9足。根据跟骨畸形愈合类型,结合术前三维形态学评估,选择相应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矫形术。采用表面重建法重建出跟骨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三维图像,应用三维拓扑窄区分割技术将图像中各构成骨分离,应用三维空间点、线、面三元素结合的组合式跟骨三维测量体系进行跟骨形态学评估。参数指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通过电话预约门诊就诊的方式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所有病例获得平均19.1个月随访,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足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1.4±6.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77.4±7.6)分。术前B?hler角、Gissane角平均分别为(17.5°±5.6°)、(96.6°±9.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4.2°±3.2°)、(124.1°±8.9°),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末次随访的跟骨轴长、跟骨后关节面高度、跟骨后关节面长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跟骨三维形态学评估是评判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术后疗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本试验结果可为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矫形手术计划提供了一组科学、客观的参考数据。
- 强敏菲陈雁西张坤李浩博姜雨晨张毅杰贾小阳
- 关键词:跟骨
- 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7年
- 探讨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computer assisted pre-operation plan, CAPP)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应用PFNA-Ⅱ治疗12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行精准术前设计分为2组:CAPP组(53例;年龄60~92岁,平均75.3岁;EvansⅠb型12例,Ⅰc型9例,Ⅰd型15例,Ⅱ型17例),非CAPP组(74例;年龄62~95岁,平均76.6岁;EvansⅠb型18例,Ⅰc型15例,Ⅰd型20例,Ⅱ型21例)。记录术前计划所需时间,观察术前计划在术中的实现应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患者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结果 CAPP组术前总耗时平均24.7 min,术中实施情况与计算机辅助术前设计方案吻合率为100%。CAPP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6.8±6.5) 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2.0±2.3)次、术中出血量为(154.4±27.6) ml,均低于非CAPP组的(57.8±10.3) min、(20.9±3.2)次、(235.0±65.8) m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APP组平均住院(13.9±1.3) d,非CAPP组为(14.3±1.4) d,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CAPP组45例患者获平均18.3个月随访;非CAPP组50例获平均19.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CAPP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4~96分,平均(88.6±2.8)分;非CAPP组为80~95分,平均(87.5±3.2)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PP可协助临床医生完成术前设计,使得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操作更加精准、高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并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 强敏菲陈雁西张坤贾小阳张毅杰姜雨晨李浩博陈松
- 关键词:骨折计算机辅助设计成像
-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策略与数字化临床路径被引量:14
- 2017年
-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最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之一,多发生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常因老年人不慎摔倒引发的低能量损伤所致,且以不稳定型骨折居多,临床诊疗较为复杂,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高能量损伤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相对少见,且以青壮年人群为主。据报道,在美国每年有大约2500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就医,老年患者死亡率约为30%,而保守治疗1年的死亡率高达36%~50%;
- 陈雁西强敏菲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保守治疗高能量损伤老年患者死亡率骨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