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国
- 作品数:28 被引量:88H指数:4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兵团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抗骨桥蛋白抗体抑制肝泡型棘球蚴侵袭性生长和转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外源性给予抗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抗体,观察其对肝泡型棘球蚴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接种泡型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0.1 ml/只,约含原头节400个),建立肝泡型棘球蚴沙鼠模型18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于接种后当天经尾静脉分别注射0.15 ml抗OPN抗体(效价1∶32)和沙鼠注射用的兔血清,共注射17次,前7次每次间隔2 d,后10次每次间隔1周。模型组未作处理。上述3组沙鼠分别于感染后1、20、40、60、80和100 d随机各处死10只沙鼠,观察泡型棘球蚴的生长和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组沙鼠肝泡型棘球蚴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于感染后100 d乙醚轻度麻醉沙鼠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用ELISA测定沙鼠血清中OPN的含量。结果感染后1、20、40、60和80 d,实验组与对照组和模型组囊湿重、胸腔淋巴结转移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100 d,实验组囊湿重、胸腔淋巴结转移率[(7.28±0.38)g、20%]均低于对照组[(9.70±0.61)g、70%]和模型组[(9.32±0.73)g、70%](P<0.05)。免疫组化SP法结果显示,在肝泡型棘球蚴组织中有OPN不同程度的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浆,呈黄色、棕黄色或棕褐色,主要分布在肝泡型棘球蚴纤维囊壁的生发层。感染后1、20、40、60和80 d,实验组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骨桥蛋白在肝泡型棘球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100 d,实验组骨桥蛋白在肝泡型棘球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80%)和模型组(80%)(P<0.05),且实验组血清中OPN含量[(30.90±2.25)ng/μl]显著低于对照组[(41.03±2.76)ng/μl]和模型组[(42.39±2.85)ng/μl](P<0.05)。结论抗OPN抗体可以降低沙鼠肝泡型棘球蚴组织和血清中OPN的水平,阻断OPN的功能,可抑制泡型棘球蚴的侵袭性生长和转移。
- 张示杰张龙赵江桥张永国吴向未彭心宇曹玉文杨宏强吕海龙孙红陈孝平
- 关键词:侵袭性生长
- 肝硬化患者ICGK与临床常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吲哚菁绿血浆清除率(ICGK)与21项临床常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简便快速测定吲哚菁绿(ICG)的清除量,为早期检测肝脏储备功能提供便利。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ICG排泄试验的34例肝硬化患者资料并建立Epidata数据库,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法定量分析ICGK与肝功能、血常规、血凝、循环、一般情况等21项临床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以上全部常规指标与ICGK的综合线性关系。结果五类常规指标中,反映循环的指标心脏指数(CI)、血氧饱和度(SpO 2)分别和ICGK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P<0.05),多重线性回归方程表达式为ICGK=0.911+0.020CI-0.009SpO 2,其他四类指标中未发现相关关系。全部常规指标综合分析中同样发现,ICGK与CI、SpO 2存在多重线性相关(P<0.05),得到的回归方程表达式与分类分析相同。结论肝硬化患者ICGK与反映循环的指标CI、SpO 2密切相关。
- 王童高琪琛林芷伊杨展张秋翔杨朝颖张永国刘桂生褚志强陈骞满洋苗章张宏伟
- 关键词:肝硬化心脏指数血氧饱和度
- 抗OPN抗体干预感染泡球蚴沙鼠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人工接种泡球蚴(EM)沙鼠在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干预下体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5和IL-10水平动态变化,探讨抗OPN抗体对泡球蚴感染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的方法,用20%泡球蚴组织混悬液感染长爪沙鼠180只,每只0.1ml,建立肝泡球蚴病(AE)沙鼠模型。将感染沙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60只。实验组沙鼠接种泡球蚴后当天经尾静脉注射抗OPN抗体,每次0.15ml,每隔两日注射一次,注射7次后,每隔1周注射一次;对照组沙鼠经尾静脉注射兔血清(时间和剂量同上);空白组为单纯模型组。分别于感染1、20、40、60、80和100d后,各组随机选取10只沙鼠,摘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TNF-α、IL-5和IL-10含量。结果感染100d时实验组IL-10为(77.93±4.13)pg/ml,对照组为(82.46±4.24)pg/ml,空白组为(84.69±5.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的IL-10水平及各时间段其他3种细胞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与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共同参与宿主抗肝泡球蚴免疫。抗OPN抗体可能对血清IL-10表达水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赵江桥张示杰盛磊吴向未彭心宇张永国张龙杨宏强孙红
- 关键词:骨桥蛋白抗体泡球蚴细胞因子
- 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临床见习是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终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环节。目前在见习教学工作中,存在着患者对见习教学不配合、教师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态度及方法 不当等问题,影响了见习教学的质量,因此,通过加强师资的培训、...
- 李江刘桂生杨婧张永国
- 关键词:见习教学
- 抗骨桥蛋白抗体对沙鼠肝多房棘球蚴组织周围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抗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抗体对长爪沙鼠肝多房棘球蚴(俗称泡球蚴)组织周围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90只长爪沙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对照组(A组),兔血清对照组(B组)和抗OPN抗体干预组(C组),所有沙鼠均采用开腹肝穿刺法接种泡球蚴原头节悬混液0.1ml(约含原头节400个)。B组于接种当天注射兔血清0.15ml/鼠,1次/2d,连续7次,之后改为每周1次,直至处死;C组采用相同的方法注射抗OPN抗体(效价1∶32);A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与感染后第20、60、100、140、180d每组各处死6只沙鼠,留取肝泡球蚴组织,制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法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观察各组沙鼠肝泡球蚴组织MVD-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泡球蚴沙鼠肝脏中均可见团块状泡球蚴组织,部分播散至腹腔。感染20d时A、B、C组MVD分别为(9.83±3.87)/HP,(9.67±2.94)/HP和(7.50±1.87)/HP,感染60d时分别为(33.67±3.67)/HP,(32.83±6.11)/HP和(24.33±5.61)/HP,感染100d时分别为(44.67±4.92)/HP,(42.20±6.26)/HP和(28.00±8.76)/HP,感染140d时分别为(34.17±3.19)/HP,(31.67±4.97)/HP和(20.50±4.72)/HP;感染180d时分别为(32.33±7.42)/HP,(29.67±3.88)/HP和(13.50±3.21)/HP。其中感染60d及以后各时间点C组与A组和B组相比,微血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OPN抗体可抑制沙鼠肝泡球蚴组织周围血管生成。
- 吴何兴吴向未连文波王彦超张小昭张龙张永国孙红张示杰
-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血管生成MVDCD34
- 体外长期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总结体外连续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生长发育的规律。方法在5%CO2培养箱中37℃条件下,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基含20%胎牛血清的单相培养体系中体外培养原头蚴,在倒置显微镜下定期动态观察原头蚴的体积及形态学变化,计算其成囊率、蒂端发泡形成率等指标随时间变化情况,总结其体外培养生长发育规律。结果体外培养原头蚴在第1周开始形成蒂端发泡,在体外培养的前6周,原头蚴的形态学以蒂端发泡为主要变化特征,其数量逐渐增加,体积逐渐增大。第5周可观察到原头蚴外周形成一层角质层,开始向成囊方向发育;原头蚴的体积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观察到最大囊的直径约为:1.2mm,在体外培养的第17周部分原头蚴囊外周的角质层开始变得毛糙,囊的体积缩小,其内部结构变得模糊不清,浓缩聚集成团,与外周的角质层有明显的界限,培养至7个月时,90%以上的囊泡出现上述形态学改变;原头蚴的最大成囊率约为11%。结论1、体外培养原头蚴的体积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存在从小到大再逐渐缩小的规律;2、体外培养原头蚴在成囊发育过程中可出现多种不同的形态学变化,是否存在多种成囊方式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 郭炜张宏伟林芷伊张永国雷振张琪惠杨凌志刘国升吴向未彭心宇
-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体外培养
- α-SMA在肝包虫囊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肝包虫囊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包虫囊肿病理过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50例肝包虫囊肿中的表达。结果在肝包虫囊肿外膜及周围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出现阳性表达。结论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肝包虫囊肿的病理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刘桂生彭心宇吴向未赵瑾张永国张示杰孙红张宏伟
- 关键词:肝包虫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南疆地区2245例胆囊结石患病现状及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南疆地区胆囊结石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期间在南疆兵团三所医院经B超或手术确诊胆囊结石并在本地居住5年以上的住院患者,共2245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手术方式、治疗适宜率等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调查2245例患者中,女性占比66.5%,少数民族占比31.0%,随时间变化少数民族占比逐渐增高;手术治疗者占60.5%,适宜治疗患者占比92.83%,且随时间变化手术治疗占比与适宜治疗率占比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主要的手术方法。结论:胆囊结石是南疆地区肝胆外科的主要疾病。随时间推移,少数民族占比增高,手术治疗患者占比增高,同时治疗适宜率有所增加;手术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法。
- 温钰鹏史康杰杨海成杨婧张宏伟陈骞褚志强张永国刘桂生张示杰
- 关键词:胆囊结石构成比
- 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对沙鼠肝多房棘球蚴组织IL-2和IL-5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兔抗鼠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抗体对长爪沙鼠体内多房棘球蚴(俗称泡球蚴)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IL-5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180只长爪沙鼠随机均分为3组,即抗OPN抗体干预实验组(A组)、兔血清干预对照组(B组)和模型对照组(C组)。3组均采用开腹肝脏穿刺接种泡球蚴组织混悬液(0.1 ml/只,约含原头节400个),感染当天前两组分别注射兔抗兔OPN抗体(效价1∶32)和兔血清,均0.15 ml/次,1次/2 d×7次,以后改为每周1次直到处死。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处理后20、60、100、140、180和220 d各组均剖杀10只沙鼠,取肝泡球蚴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IL-2和IL-5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泡球蚴长爪沙鼠的腹腔和肝脏中见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囊泡。A、B和C组各时段泡球蚴组织中IL-2阳性细胞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140 d和180 d时,A组泡球蚴组织中IL-5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40%和20%,显著低于B组(100%和90%)和C组(90%和80%)(P<0.05)。结论感染泡球蚴沙鼠进行抗OPN抗体干预后,Th2型IL-5细胞因子反应减弱,机体的免疫力有所增强。
- 高亮亮张示杰吴向未张永国张龙彭心宇曹玉文孙红
-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骨桥蛋白
- 囊型肝包虫外囊壁中钙化性纳米微粒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观察
- 2020年
- 目的从囊型肝包虫外囊组织中分离和培养钙化性纳米微粒并实施形态学鉴别,以证实胆漏的肝包虫钙化囊壁中存在钙化性纳米微粒。方法收集37例囊型肝包虫的外囊壁进行钙化性纳米微粒分离和培养4周,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该颗粒的形态及内部超微结构。结果在37例囊型肝包虫患者中,有16例胆漏的肝包虫外囊壁可分离和培养出纳米微粒,无胆漏无外囊壁钙化的肝包虫未分离和培养出纳米微粒,χ2=33.16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电镜观察其生长特征、形态结构与国内外研究的钙化性纳米微粒极为相近。结论在囊型肝包虫钙化的外囊壁中可分离和培养出与钙化性纳米微粒类似的纳米微粒,该微粒可能在囊型肝包虫外囊壁钙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杨剑彭心宇彭心宇杨靖张宏伟杨靖
- 关键词:钙化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