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先岳

作品数:27 被引量:554H指数:11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8篇地震
  • 8篇断层
  • 5篇古地震
  • 4篇地质
  • 4篇推覆
  • 4篇逆断
  • 4篇逆断裂
  • 4篇褶皱
  • 3篇地震地质
  • 3篇褶皱带
  • 3篇北缘
  • 2篇地震烈度
  • 2篇第四纪
  • 2篇断层陡坎
  • 2篇断层活动
  • 2篇推覆构造
  • 2篇推覆构造带
  • 2篇推覆体
  • 2篇逆断裂-褶皱...
  • 2篇盆地

机构

  • 26篇新疆维吾尔自...
  • 7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国家地震局
  • 2篇麻省理工学院

作者

  • 27篇冯先岳
  • 12篇李军
  • 8篇邓起东
  • 8篇杨晓平
  • 6篇张培震
  • 6篇徐锡伟
  • 5篇栾超群
  • 4篇赵瑞斌
  • 3篇陈杰
  • 3篇张勇
  • 3篇彭斯震
  • 2篇曲国胜
  • 2篇胥颐
  • 1篇罗福忠
  • 1篇申旭辉
  • 1篇胡军
  • 1篇胡军
  • 1篇于贵华
  • 1篇向宏发
  • 1篇杨继林

传媒

  • 16篇内陆地震
  • 4篇地震地质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核技术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学前缘
  • 1篇1995年中...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5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3篇1988
  • 2篇1987
  • 1篇198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米尔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东段的基本特征与现代地震活动被引量:69
1997年
帕米尔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东段由强烈活动的艾卡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与卡兹克阿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南、北两条巨型边缘弧形构造带及其间的推覆构造构成。每个弧形带分别由多个不同级别的、相对独立的次级弧形构造组成。每个弧形构造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逆冲推覆席体,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但同时又具有自相似性特征。独立地震破裂区或形变带与独立活动的弧形推覆构造可能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陈杰曲国胜胡军冯先岳
关键词:推覆体地震活动性推覆构造
论二台断裂大震复现间隔被引量:2
1988年
本文对二台断裂历年来所发现的古地震遗迹资料作了较全面系统的归纳与研究,根据剖面上岩性,韵律结构等特点和多种年代证据,提出二台断裂自全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8次大地震(含富蕴1931年8级地震),复现间隔为250—2000年之间,认为该断裂大震重复发生的时间间隔是不均匀的。估计今后百年内发生8级地震的危险性极小。
冯先岳李军栾超群
关键词:断层陡坎地震古地震事件沉积旋回断层活动砂层探槽
天山全新世活动断裂及古地震研究被引量:12
1995年
横亘亚洲腹地的天山山脉近代构造活动十分强烈。规模较大的全新世活动断裂有20多条,多为近东西走向的倾滑型逆断裂,常与活动褶皱相伴生。活动褶皱为无根的断裂扩展褶皱和滑脱褶皱,它的生长是受地下活动的盲断裂所控制,住往是褶皱地震潜在的地区。天山古地震活动遗迹很多,归纳其标志有:多重断层陡坎、古断塞塘、崩积楔、填充楔、推覆楔、地震断错台地和断裂扩展褶皱等。近几年对10条全新世活动断裂进行开挖研究,已取得大地震复现间隔初步研究成果。可利用大地震复现间隔来评估地震危险程度。
冯先岳
关键词:古地震全新世活断层地震地质
天山地区的深部速度结构
利用区域地震资料的反演结果,研究了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天山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沿天山一带地壳结构极不均匀,根据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五个较大的块体;山体两侧的壳内低速带是天山与相邻地块碰撞的深部标志,塔里木、准噶尔...
胥颐冯先岳В.И.萨茨洛夫
关键词:伊犁盆地低速带
文献传递
1985年新疆乌恰地震烈度与发震构造被引量:10
1999年
1985年乌恰地震发生在新疆乌恰县城东南40km的克孜勒苏河谷中。震中烈度为Ⅸ度,地震类型为主震—余震型.余震具有波状衰减的特征。乌恰县城和乌帕尔镇大多数房屋倒塌或遭到破坏。主震在极震区内克孜勒苏河谷阶地上产生了一条地表破裂带,其长为15km,宽为100~800m,由地震断层、挤压脊和地震裂缝组成。1985年乌恰地震的发震构造是卡兹克阿尔特逆掩断裂。该地震应属褶皱类型地震,这类地震产生的震害具有上盘比下盘严重的特点。
冯先岳
关键词:烈度评定构造地震地震灾害地震构造
新疆吉林台水电站区域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1988年
本文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和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分析了新疆吉林台水电站区域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站不利之处是位于天山近代总隆起中喀什河断陷谷地内,喀什河活断裂又从库坝区附近通过。但坝址座落在石炭系组成的小断块上,喀什河断裂8级大震的重复发生间隔为2600—4000年,预测今后百年内库坝区发生直下型大震的可能性极小,其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是适宜的。
冯先岳栾超群李军张勇
关键词:地震烈度
霍尔果斯活动构造的断裂扩展褶皱作用被引量:8
1993年
作者在论述霍尔果斯活动构造地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霍尔果斯活动逆断裂的扩展和背斜褶皱的发育过程。断裂扩展褶皱作用以后断裂构造活动演化为背斜后翼向上分叉的数条南倾的叠瓦状逆断裂,地壳总缩短量在5km以上,缩短率大于5mm/a。
冯先岳陈杰李军赵瑞斌邓起东张培震徐锡伟杨晓平
关键词:背斜逆断裂褶皱地震
地震断错地貌被引量:11
1991年
大地震产生的断错,能改变震前的地表形态,这种改造后新出现的地形景观称为地震断错地貌。地震断错地貌可分为地震断层崖、地震断错——挠曲崖、地震断错水系和地震断错台地四类。研究地震断错的相关堆积时,发现逆推断层崖也有崩积楔。提出的崩积楔发育模式与正断层崖的发育模式截然不同。
冯先岳
关键词:断错地貌断层崖地震
吐鲁番盆地地震地质初步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吐鲁番盆地是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生、发展起来的沉积盆地.晚新生代以来,盆地演化为单侧冲断推覆型压性盆地。盆地本世纪内地震活动水平整体上是较低的,但区内断裂、褶皱活动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就一直进行着。盆地中央断裂带经开挖研究认为,全新世以来有3次古地震活动事件,其大震复现间隔为3000年左右.由于最后一次大震发生距今已有约2500年,所以盆地中央潜在大震的危险。
冯先岳赵瑞斌李军
关键词:地震地质古地震吐鲁番盆地
新疆天山南麓库尔楚西北冲洪积扇面的^(10)Be年代被引量:8
2004年
用 Be 方法测定了新疆天山南缘库尔楚西北 3 个冲洪积扇的形成年龄,结合野外 1∶50000 地质填图对 10这 3 个冲洪积扇相对时代的估计,得到了这 3 个冲洪积扇面的形成时代分别为距今(17±3)×103、(27±3)×103、(25±3)×103 10Be 年,为研究错断这 3 个冲洪积扇面的北轮台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提供了年代学依据。
杨晓平邓起东P.MolnarE.T.Brown李军B.C.Burchfiel冯先岳
关键词:冲洪积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