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玮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智能车
  • 2篇智能车路系统
  • 2篇交叉口
  • 2篇仿真
  • 1篇单点
  • 1篇信号控制
  • 1篇信号控制交叉...
  • 1篇微观交通
  • 1篇微观交通仿真
  • 1篇相位
  • 1篇协调控制
  • 1篇路网
  • 1篇控制研究
  • 1篇快速路
  • 1篇快速路网
  • 1篇驾驶
  • 1篇驾驶行为
  • 1篇交通安全
  • 1篇交通仿真
  • 1篇交通流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7篇黄玮
  • 4篇杨晓光
  • 4篇马万经
  • 1篇朱彤
  • 1篇沈峰
  • 1篇白玉
  • 1篇时柏营
  • 1篇云美萍
  • 1篇马国胜
  • 1篇赵靖

传媒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交通与计算机
  • 1篇交通信息与安...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单点相位交叉口两难区主动控制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改善交叉口安全状况,提高整个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水平,考虑到交叉口因信号控制不当造成的事故原因,重点对两难区的驾驶行为进行了分析.为克服以往研究中车辆以匀速状态通过交叉口的不合理性,实时保障车辆在信号控制交叉口不发生碰撞事故,尤其是两难区的存在导致的追尾、侧面碰撞事故,提出了考虑驾驶行为的交叉口交通信号主动控制策略并对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交叉口交通信号主动控制策略有效地提高了交叉口车辆的安全性,为道路交叉口防撞提供了新方法.
马国胜黄玮
关键词:驾驶行为交叉口
两难区安全改善问题的感应控制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在信号控制交叉口处,黄灯时间的正确设置能理论上消除两难区,但由于驾驶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中两难危险区域并不能完全消除。从信号控制角度解决两难区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基于理论消除两难区的研究基础,提出了以降低危险概率和提高安全保障为目标的相位切换的逻辑判断,采取感应控制策略从信号控制角度改善信号控制交叉口两难区的交通安全问题,并通过微观仿真建模分析,从而验证了感应控制的改善效果。
黄玮马万经杨晓光
关键词:交通安全智能车路系统
面向协调控制的交通小区划分算法设计与实现
面向控制的交通小区划分的目的是确定信号协调控制的控制器结构范围,对同一小区内的交叉口进行协调控制,以提高交通网络整体效益。本文在交通路网拓扑结构特点的分析基础上,采取动态划分与静态划分相结合的交通小区划分策略,形成小区划...
钟章建黄玮马万经姚佼
关键词:交通小区
文献传递
上海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路网仿真评价研究
杨晓光白玉云美萍马万经曾滢时柏营朱彤黄玮赵靖
结合上海快速路实际情况对仿真模型参数与驾驶员行为模型进行标定,并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仿真模型可靠与实用性强。  通过对虹桥枢纽周边快速路网微观仿真评价的研究,建立了快速路网微观交通仿真的实用方法,为城市快速路网仿真研究奠...
关键词:
关键词:快速路网微观交通仿真
信号控制交叉口两难区控制问题初探
两难区是驾驶员在信号控制交叉口处既通不过也停不下的区域。两难区的研究是我国将来实现主动安全及智能车路系统的基础理论。黄灯时间的正确设置能从理论上消除两难区,但由于驾驶员的行为差异,这一危险区域的产生并不能完全避免。本文从...
黄玮金向东马万经
关键词:智能车路系统
文献传递
过饱和状态下交通控制小区动态划分方法被引量:20
2010年
控制系统对过饱和状态作出迅速响应首先要确定与过饱和路段相关联的交通控制小区的范围.从判别过饱和路段出发,以交叉口之间的关联度为量化指标,建立并验证关联度计算模型,并通过界定阻塞区、过渡区和常态区以及消散区提出过饱和状态下交通控制小区的动态划分方法.结合实例标定划分小区的关联度关键值,给出控制结构范围确定的具体流程.过饱和状态交通控制小区的划分为城市道路网过饱和交通信号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杨晓光黄玮马万经
关键词:过饱和
基于细胞传输模型的交通流仿真特征及适用性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基于细胞传输模型(CTM)的交通流仿真的特征及适用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仿真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了CTM和Vissim 2种仿真方法的不同特点,对其各自的适用性进行说明。在描述未饱和交通流问题时,CTM和Vissim具有一致性,而CTM在描述过饱和问题上具有优越性。相对而言,CTM对流密速基本关系的覆盖范围较广,基于CTM的仿真模型扩展性和灵活性较好,对于科学研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Vissim发展较为成熟、应用方便,具有更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黄玮沈峰杨晓光
关键词:VISSIM仿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