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春华

作品数:31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糖尿
  • 22篇糖尿病
  • 12篇2型糖尿
  • 12篇2型糖尿病
  • 9篇糖尿病患者
  • 9篇病患
  • 7篇代谢
  • 7篇糖尿病大鼠
  • 6篇血糖
  • 6篇2型糖尿病患...
  • 5篇胰岛
  • 5篇脂代谢
  • 4篇胰岛素
  • 4篇2型糖尿病大...
  • 3篇胰岛素抵抗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罗格列酮
  • 3篇类似物
  • 3篇格列酮

机构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二医...

作者

  • 31篇隋春华
  • 13篇陆颖理
  • 11篇郭郁郁
  • 9篇杨裕国
  • 7篇吴万龄
  • 6篇林东平
  • 5篇翟华玲
  • 4篇张惠新
  • 3篇叶林
  • 3篇陈奕
  • 3篇盛宏光
  • 3篇夏芳珍
  • 2篇叶林
  • 2篇余娇
  • 2篇赵丽娟
  • 2篇龚静
  • 2篇韩兵
  • 2篇吴晖
  • 1篇朱惠
  • 1篇林东平

传媒

  • 7篇上海医学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国际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家庭用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3篇1999
  • 2篇199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LP-1类似物对2型糖尿病SD大鼠糖、脂代谢和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GLP-1类似物对2型糖尿病SD大鼠糖、脂代谢和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C组,n=6),正常对照+Exenatide干预组(C+E组,N=6),2型糖尿病组(D组,n=8),2型糖尿病+Exenatide干预组(D+E组,n=8)。观察四组大鼠体重、胰岛素敏感指数、血糖、胰岛素、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并电子显微镜观察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Exenatide治疗前后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谱、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显微镜显示,D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欠完整,内皮下见胶原纤维增生,线粒体肿胀;D+E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较完整,个别线粒体肿胀。结论 GLP-1类似物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管超微结构,从而改善其功能。
隋春华翟华玲郭郁郁
关键词:GLP-1类似物血管超微结构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罗格列酮组及对照组参试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于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分别下降:(2.1±0.8)mmol/L和(3.6±1.4)mmol/L(P<0.01);糖化血红蛋白从(9.0±1.2)%下降至(8.2±1.2)%,而对照组则从(8.9±1.5)%上升至(9.2±1.6)%,两组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5);罗格列酮组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于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分别下将(2.93±0.89)mU/L(P<0.01)和(5.08±3.92)mU/L(P<0.05),对照组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于治疗12周后分别上升(0.52±0.49)mU/L及(2.06±2.91)mU/L,但P>0.05;罗格列酮组三酰甘油于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下降(1.08±0.61)mmol/L(P<0.01);高密度脂蛋白于治疗12周后上升(0.40±0.28)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于治疗12周后皆无明显改变。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和3.6%,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有明显的降糖作用,还可改善脂代谢,且不良反应较少。
隋春华龚静杨裕国
关键词:2型糖尿病罗格列酮脂代谢药物不良反应口服降糖药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血糖、治疗方案、病程、年龄、糖尿病教育、文化程度、自我血糖监测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按血糖、治疗方案、年龄、病程、糖尿病教育、文化程度、自我血糖监测这几项因素的不同程度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空腹血糖≤6.1mmol/L组(30例)较空腹血糖〉6.1mmol/L组(48例),餐后2h血糖≤8.0mmol/L组(32例)较餐后2h血糖〉8.0mmol/L组(46例),胰岛素治疗组(27例)较非胰岛素治疗组(51例),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组(36例)较单-口服降糖药治疗组(15例),年龄≤65岁组(41例)较年龄〉65岁组(37例),病程≤10年组(39例)较病程〉10年组(39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组(34例)较文化程度高中以下组(44例),糖尿病教育频次I〉2次/月组(20例)较糖尿病教育频次〈2次,月组(58例),自我血糖监测频次≥2次/周组(19例)较自我血糖监测频次〈2次/周组(59例),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分别为(6.7±1.5)%比(7.9±1.3)%、(6.8±1.1)%比(7.8±1.2)%、(6.7±1.5)%比(8.1±1.4)%、(6.8±1.0)%比(8.0±1.6)%、(6.9±1.7)%比(7.4±1.6)%、(6.5±1.2)%比(8.2±13)%、(6.9±1.0)%比(7.6±1.4)%、(6.1±1.7)%比(8.0±1.1)%、(6.7±1.1)%比(7.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血糖、治疗方案、年龄、病程、糖尿病教育、文化程度、自我血糖监测是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重要因素。
隋春华龚静陆颖理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病变超微结构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的肝脏结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病变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C)组:腹腔注射浓度为0.1mmol/L、pH值为4.5的枸橼酸钠溶液。糖尿病组(D)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浓度为0.1mmol/L、pH值为4.5的枸橼酸钠溶液。糖尿病加罗格列酮治疗(DR)组:先腹腔注射含STZ60mg/kg+浓度为0.1mmol/L、pH值为4.5的枸橼酸钠溶液,3d后给予0.9%氯化钠溶液溶解的罗格列酮1mg·kg-1.d-1灌胃。10周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并由两位病理学专家评价损伤程度。结果D组大鼠的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的线粒体肿胀、萎缩;毛细胆管的中央区域明显扩张。D组损伤程度评分为(23.9±0.8)分,显著高于C组的(4.7±0.2)分和DR组的(5.2±0.1)分(P值均<0.01)。结论罗格列酮可以保护由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肝细胞和毛细胆管。
叶婷婷陆颖理陈奕杨华郭郁郁隋春华翟华林
关键词:糖尿病肝细胞毛细胆管罗格列酮
细数各种血糖控制标准
2017年
为了解血糖水平,及时发现低血糖和高血糖,制订饮食、运动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帮助血糖达标,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保持心情愉快,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的主要指标有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血糖应该控制在怎样的范围才算合理呢?
隋春华陆颖理
关键词:血糖控制药物治疗方案自我管理能力血糖监测血糖水平血糖达标
渴乐宁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高凝状态相关指标的作用
目的:观察渴乐宁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高凝状态相关指标的作用.方法:观察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渴乐宁4周后空腹血糖(FPC)、餐后2小时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PI)、餐后2小时胰岛素(PPI)、空腹C肽(F...
林东平龚静杨裕国隋春华叶林
文献传递
己酮可可碱对糖尿病肾病疗效的观察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治疗以预防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方法 观察33 例己酮可可碱治疗组及36 例对照组的2 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参试前后血粘度与尿系列微量蛋白、24 小时尿蛋白的变化。结果 己酮可可碱能降低糖尿病患者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及血浆粘度,并降低尿系列微量蛋白、24 小时尿蛋白,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且血粘度的下降与尿系列微量蛋白、24小时尿蛋白的减少呈正相关。结论 己酮可可碱可降低2 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粘度状态,降低尿系列微量蛋白、24小时尿蛋白,治疗糖尿病肾病,以预防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隋春华盛宏光杨裕国
关键词:己酮可可碱尿蛋白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
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 (RSG)对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的作用。方法  112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RSG组和对照组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 2h血糖、空腹及餐后 2h胰岛素、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RSG组治疗 12周后空腹及餐后 2h血糖分别下降 (2 .1± 0 .8)mmol/L及 (3.6± 1.4 )mmol/L ,空腹及餐后 2h胰岛素分别降低 (2 .93± 0 .89) μU/ml及 (5 .0 8± 3.92 ) μU/ml,HOMA IR降低 1.9± 0 .0 1,三酰甘油下降 (1.0 8± 0 .6 1)mmol/L ,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0 .4 0± 0 .2 8)mmol/L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RSG组血脂的改善与胰岛素敏感性增高显著相关。结论 RSG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的同时 ,能有效改善脂代谢异常。
隋春华叶林杨裕国吴万龄
关键词:罗格列酮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苯扎贝特与普伐他丁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比较
1998年
苯扎贝特与普伐他丁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比较杨裕国隋春华盛宏光林东平施丹2型糖尿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其中以甘油三脂(TG)增高为主的第Ⅳ型高脂血症最常见。目前临床应用的降脂药物品种繁多。为寻找安全有效的品种,我们对人工合成的3羟基-3甲基戊二...
杨裕国隋春华盛宏光林东平施丹
关键词:糖尿病高脂血症苯扎贝特
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小肠L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小肠L细胞GLP-1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正常大鼠和2型糖尿病大鼠经GLP-1受体激动剂Exenatide干预前后体质量、空腹血糖、血脂谱、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小肠L细胞GLP-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Exenatide干预组大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谱、胰岛素抵抗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Exenatide干预组大鼠小肠L细胞GLP-1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Exenatide干预组大鼠小肠L细胞GLP-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对改善糖尿病大鼠小肠L细胞GLP-1表达功能有一定作用。
隋春华吴辉夏芳珍翟华玲陆颖理
关键词:GLP-1受体激动剂L细胞糖尿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