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云华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古气候
  • 2篇矿物
  • 2篇白垩纪
  • 2篇IODP
  • 1篇地层
  • 1篇地质
  • 1篇地质事件
  • 1篇第四纪
  • 1篇东北部
  • 1篇新生代
  • 1篇粘土
  • 1篇粘土矿
  • 1篇粘土矿物
  • 1篇中国东部高原
  • 1篇深海
  • 1篇生物硅
  • 1篇碳酸钙
  • 1篇碳同位素
  • 1篇同位素
  • 1篇土壤

机构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陈云华
  • 5篇李祥辉
  • 3篇徐宝亮
  • 3篇曹珂
  • 1篇季燕南
  • 1篇徐文礼
  • 1篇王汝建
  • 1篇杨海楠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大西洋Porcupine Seabight海区第四纪原始生产力
2012年
对北大西洋东北爱尔兰西南陆架和斜坡PorcupineSeabight海区综合大洋钻探307航次1317E井灰泥杂基样品的生物硅和碳酸钙含量、1318B井全岩样品的生物硅含量进行了测量,在减除珊瑚文石质骨屑、同生白云石、岩屑高镁方解石基础上估算了第四纪原始生产力.结果显示,原始生产力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期相比均较高(一般10~30gcm-2ky-1),存在明显的旋回性变化,与δ13C值变化呈镜像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较高的原始生产力可能与温暖的北大西洋东北中心流(ENAW)和陆棚边界流(SEC)有关,其与δ13C值镜像相关则可能受控于北大西洋深部冷水团和/或地中海暖水团侵入,而生产力快速增加-减少旋回周期可能与米兰科维奇的斜率轨道应力有联系.分析还发现,冷水碳酸盐泥丘的发育与表层海水原始生产力具有正相关性,暗示高的原始生产力会促进冷水碳酸盐泥丘的生长,但不一定是碳酸盐泥丘形成的必要条件.进而提出,研究区碳酸盐泥丘中的远洋灰泥杂基记录了北大西洋东北表层海水生产力变化信息.
李祥辉Akihiro KANO陈云华Chiduru TAKASHIMA徐文礼徐宝亮王汝建
关键词:生物硅碳酸钙第四纪IODPPORCUPINE
中国东南地区晚白垩世沉积响应与古气候
晚白垩世早期,由于地壳均衡调整作用所诱发的地质事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能上升为“东南海岸山脉”。此后,在山前地区形成了巨厚的类磨拉石堆积。海岸山脉的发育可能对东南地区的气候、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论文选择中国...
陈云华
关键词:古气候地质事件晚白垩世陆相地层海岸山脉
文献传递
中国“东部高原”东北部黏土矿物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通过对"东部高原"东北部地区中侏罗统—白垩系中黏土矿物分析,结果显示黏土矿物的组合及含量变化能够较好反映当时的气候、物源以及古地理变化;同时,伊利石结晶度不具有随地层深度发生变化的规律。黏土矿物组合以及伊利石结晶度在东部高原隆升与消亡前后,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东部高原的存在。
徐宝亮李祥辉陈云华曹珂
关键词:黏土矿物古气候
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中生代中晚期粘土矿物与古气候被引量:26
2008年
实验分析了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中侏罗统-白垩系泥质岩中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说明了实验结果和作为古气候定性指针分析的可信度,总结了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古气候特征与演化,讨论了古气候变化与古地貌高地的关系。结果显示,伊利石既是各地也是各个层位最常见的粘土矿物,各区一般含量不少于20%,平均含量46.6%;其次是蒙脱石,在河南和山东的各个时期含量最低30%,平均达57.8%;高岭石和绿泥石只在山西较为丰富,其它各地相对少见;表明研究区中生代中晚期总体属于干冷气候环境,只在山西西部出现干冷-半湿热交替变化;证实古地貌高地"东部高原"的存在,但时空分布有所差异:时间上,它可始于中侏罗世并持续到白垩纪末期甚至古近纪;空间演化上分为两个阶段,早中侏罗世规模较小限于渤海湾之南,晚侏罗世—白垩纪扩大到东北南部和华北大部并呈南北向半弧形展布;认为东部高原对东北地区同期古气候没有影响,可能改变了冀北—辽西和豫西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时期的古气候;指出东部高原物质可能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主要通过郯庐断裂南北两端已经消失了的入海口输送,白垩纪中期及之后则可能主要卸载到了周边盆地。
李祥辉徐宝亮陈云华曹珂杨海楠
关键词:古气候粘土矿物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深海冷水碳酸盐泥丘成因及IODP 307航次初步研究结果被引量:1
2007年
记述了新生代深海冷水碳酸盐泥丘近期的9个重要研究事件;总结了冷水泥丘具有全球海洋(大陆斜坡为主)分布、形态各异、冷水枝状珊瑚构筑泥丘的特点;介绍了冷水泥丘形成的(地质流体渗流和微生物作用)内因及(海底牵引底流作用)外因两种主要观点。对2005年IODP 307航次实施的北大西洋Porcupine Seabight冷水泥丘大洋钻探工作初步成果进行了编译,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在碳氧同位素方面的初步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上新世中期以来的2 Ma里冷水碳酸盐泥丘启动和发育过程中存在2次碳氧同位素偏移事件(I和II),碳氧同位素偏移事件I与泥丘的启动相呼应,暗示北大西洋古海洋气候发生巨大变化,可能与北极冰盖极盛有关。
李祥辉陈云华徐宝亮Akihiro KanoChizuru Takashima
关键词:深海IODP碳同位素
浙闽地区白垩纪中期古土壤类型与古气候被引量:25
2009年
对浙江西南和福建西南数个小型沉积盆地的11个剖面和观察点进行了地质调查,在中国大陆第一次识别了白垩纪中期三种古土壤类型,分别是粘土红壤、钙质土壤和铁质土壤型。粘土红壤型以发育红色(粉砂质)泥岩、生物潜穴、植物根系(根迹)为特点,钙质土壤型以发育紫灰色调钙质泥岩、钙质结核(含姜结石)为标志,铁质土壤型显示了紫红和橙黄色调泥岩、粉砂岩与铁质皮壳及结核组合。进而提出,白垩纪中期的阿普特期-阿尔布时期,在浙江西南金华—衢州—丽水盆地、中部的永康盆地大量发育钙质土壤,以横山组、中戴组、金华组、馆头组和朝川组为代表,属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产物;在闽西南地区出现丰富的铁质氧化型土壤,由板头组、均口组和沙县组为代表,反映热带半干旱气候;之后的白垩纪中期赛诺曼期(衢县组)在浙西局部地区气候变为亚热带温湿气候,古土壤变为粘土红壤型,开始产生较为丰富的生物活动,而闽西南主体气候格局可能不变,但沉积建造因区域构造断隆作用转变为巨厚的"丹霞"砾岩。
李祥辉陈斯盾曹珂陈云华徐宝亮季燕南
关键词:古土壤古气候白垩纪中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