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阳义

作品数:56 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2篇血管
  • 11篇成像
  • 9篇灌注
  • 8篇动脉
  • 8篇造影
  • 8篇灌注成像
  • 8篇X线
  • 7篇血管造影
  • 7篇容积
  • 6篇血管造影术
  • 6篇造影术
  • 6篇冠状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5篇文献复习
  • 5篇冠状动脉
  • 5篇复习
  • 4篇影像
  • 4篇体层摄影
  • 4篇缺血

机构

  • 51篇武汉市第一医...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邳州市人民医...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1篇阳义
  • 30篇张东友
  • 17篇刘海峰
  • 16篇宋少辉
  • 16篇龙斌
  • 10篇周益群
  • 10篇韩瑞
  • 9篇彭红芬
  • 9篇彭勇
  • 7篇董进
  • 7篇蒋鸿
  • 6篇刘怡
  • 6篇张蔚
  • 6篇尹龙
  • 4篇刘翼程
  • 4篇刘海滨
  • 3篇蒋玮丽
  • 3篇赵明
  • 3篇蒋宇宏
  • 3篇刘园园

传媒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第八次全国中...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高分辨CT表现及演变规律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及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RT⁃PCR确诊COVID⁃19患者45例,男16例,女29例,年龄25~88岁,平均(47.7±18.2)岁,所有患者均于病程早期(病初1~7 d)、进展期(起病后8~14 d)、恢复期(起病后15~21 d)行HRCT检查,记录各病程期病变肺叶、相对位置、数量、大小、形态、密度、肺外病变及CT征象,比较影像学表现在各病程期有无差异,分析演变规律。结果45例患者中,全身及呼吸循环系统症状比其他症状更常见(χ2=96.3,P<0.05)。病变发生的肺叶、相对位置、数量、大小、密度在各病程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病程期内主要分布在双肺下叶、肺野外周及外周+中心,以单发或多发常见;病变形态在各病程期存在差异(Z=12.782,P=0.002),其中斑片状vs.条索状、条索状vs.团块状(Z=-3.067,P<0.01;Z=-2.595,P=0.009),斑片状vs.团块状(Z=-1.280,P=0.201),条索状病变发生率在进展期及恢复期高于早期,呈上升趋势。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心包积液在各病程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912,P=0.088;Z=-1.291,P=0.197)。45例患者各病程期可见充气支气管征、铺路石征、晕征、胸膜下线、网格征。病变主要进展方式有:(1)病灶增大(31/45,68.9%);(2)病灶数量增多(33/45,72.5%);(3)密度改变(39/45,86.7%);(4)病灶局部增多、局部吸收(12/45,26.7%)。结论COVID⁃19患者肺部病变HRCT表现及演变复杂多样,条索状病变随着病程推进而增加可能是特征性表现之一。
姚庆东张呈兵付军阳义张东友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容积灌注CT血管成像检测脑动脉狭窄的可行性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可重组脑容积灌注CT血管成像(VPCTA)检测脑血管病变的可行性。方法:3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95个血管节段的VPCTA、DSA图像被评价,比较二者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效果。结果:DSA、VPCTA诊断中重度狭窄分别为217、225节段。VPCTA评估脑动脉狭窄结果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二者一致性较好(Kappa=0.918,P=0.000)。结论:VPCTA可用于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脑动脉狭窄,脑卒中CT检查时,可省去常规CTA用于诊断脑动脉狭窄。
龙斌阳义宋少辉彭勇蒋鸿刘海峰张东友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灌注成像血管成像
SAFIRE算法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SAFIRE)算法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的影响。方法对36例患者的钙化积分图像分别进行FBP、SAFIRE3、SAFIRE5重建,比较三组重建方法对主动脉平均CT值、标准差(SD)、信噪比(SNR)、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最高CT值和钙化积分的差异。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Friedma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BP、SAFIRE3、SAFIRE5三组算法主动脉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斑块最高CT值分别为(569.22±243.45)HU、(606.31±283.69)HU、(595.53±294.0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算法平均钙化数量、体积积分、质量积分、Agatston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FBP组最大,SAFIRE5组最小。结论 SAFIRE算法能提高钙化积分图像SNR,但会低估CACS。
龙斌宋少辉刘怡韩瑞阳义徐凯张东友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双源CT容积脑灌注在烟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双源CT容积脑灌注在烟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可疑烟雾病患者在3天内行双源CT容积脑灌注和DSA检查。CT容积脑灌注获得全脑CTP和4D-CTA图像,4D-CTA评价颅底血管狭窄、烟雾病血管的严重程度...
龙斌阳义宋少辉刘怡尹龙韩瑞张东友
关键词:烟雾病灌注成像
文献传递
线粒体脑肌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经骨骼肌活检证实为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例1头颅CT表现为额顶叶、小脑和基底节的灰质核团的多发性脑梗死,但不在同一脑动脉主干的分布范围;MRI于脑深部灰质可见多发对称性大片状略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病灶,尤以丘脑和基底节等深部灰质核团为著,在FLAIR序列上为高信号。例2头部CT和MRI扫描可见脑萎缩、脑室扩大及小脑软化灶,在FLAIR序列上为低信号。结论当颅脑CT发现灰质低密度或MRI示长T1长T2信号、不典型梗塞或软化,临床合并智力减退、肌无力及癫痫等症状时,应考虑到线粒体脑肌病的可能,根据肌肉活检与其他疾病鉴别。
张蔚张东友罗述祥刘翼程阳义刘海峰刘海滨舒章华涂茜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腺癌右眼球内转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06年
万何琴周益群阳义刘海峰
关键词:肺腺癌CT诊断
双源CT容积脑灌注在烟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双源CT容积脑灌注在烟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可疑烟雾病患者在3天内行双源CT容积脑灌注和DSA检查.CT容积脑灌注获得全脑CTP和4D-CTA图像,4D-CTA评价颅底血管狭窄、烟雾病血管的严重程度...
龙斌阳义宋少辉刘怡尹龙韩瑞张东友
关键词:烟雾病灌注成像
双源CT在卒中中心的应用流程及应用价值探索
目的 探索双源CT在卒中中心的应用流程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2017年3月通过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入院病人的CT检查流程,分析检查结果及后续处置方式.结果 2017年3月我院共通过卒中中心收治358例临床怀疑脑卒中...
阳义刘海峰张东友
人工智能量化参数对亚实性结节肺腺癌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肺结节定量参数预测亚实性结节(SSN)肺腺癌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9例(共94个结节)SSN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非浸润性病变组:原位腺癌(AIS)6个、微浸润性腺癌(MIA)29个;浸润性病变组:浸润性腺癌(IAC)59个。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结节AI定量参数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SN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概率和独立预测因子对肺腺癌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间年龄、长径、短径、恶性概率、体积、质量、最大CT值、平均CT值、CT值方差、球型度、最大面面积、表面积、3D长径、长短径平均值、紧凑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质量(OR=1.002,P=0.005)和平均CT值(OR=1.006,P=0.001)是SSN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诊断阈值分别为202.2 mg、-463.5 HU。预测模型为logit(P)=0.002X_(1)+0.006X_(2)+2.554。结论:AI量化参数对预测SSN肺腺癌浸润程度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质量和CT平均值可作为诊断浸润程度的可靠指标。模型预测概率较质量、CT平均值更准确预测IAC的发生。
付军黄翩翩姚庆东蒋玮丽刘海峰韩瑞阳义张东友
关键词:人工智能肺腺癌
双源CT双能量减影CTA在不能自主制动的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减影CTA在不能制动的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5例脑出血、脑外伤及其它原因所致的精神障碍而不能自主制动患者,双源CT双能量减影CTA检查的图像质量,并对比随机选取的25例常规减影CTA...
李微娜蒋宇宏赵明阳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