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蕾 作品数:18 被引量:8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安徽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86例,对其流行病学、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临床并发症、血清特异性抗体、核酸的差异。结果生存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横纹肌溶解症的并发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特异性Ig M抗体阳性1例,阴性11例,生存组阳性43例,阴性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为(5.2±1.26)lg copies/m L,高于生存组的(3.43±1.92)lg copies/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症状多样,相当一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死亡患者更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横纹肌溶解,疾病早期白细胞显著下降、病毒特异性Ig M抗体阴性、高病毒核酸定量往往预示疾病重症化,死亡风险高。 夏国美 邹桂舟 叶珺 郜玉峰 李芳 金蕾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IG 病毒核酸 预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阶段患者T细胞应答状况 被引量:3 2010年 金蕾 张振华 李旭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T细胞应答 HBV特异性 CD4^+T 疾病转归 DNA病毒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丙型肝炎相关肝病进展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9 2016年 既往研究认为,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一个定量指标.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报道RDW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炎症性肠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而究其机制,可能与RDW能反映体内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一样,是机体炎症激活的反映[1].近期亦出现不少关于RDW与慢性肝病这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之间相关性的报道,但主要是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金蕾 李旭 叶珺 郜玉峰 杨凯 魏艳艳 夏国美 李芳 邹桂舟关键词:肝硬化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清GP73及p6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糖蛋白(GP73)及自噬相关蛋白p62在预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中的价值。方法: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9例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三组患者GP73与p62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GP73、p62预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结果:三组间GP73及p6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P73与p62呈现负相关关系。GP73及p62预测原发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17、0.785,两项联合AUC为0.897。结论:GP73与p62均对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两项指标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李芳 周卫凤 潘敏 金蕾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第28 d表现出的疾病转归状况进行分组,分别归为死亡组(n=42)或者生存组(n=58),收集两组性别、年龄、实验室指标、MELD评分以及临床并发症情况,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ELD评分与NLR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不同预测指标对HBV-ACLF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对100例HBV-ACLF患者分析显示,死亡组的年龄、Alb、ALT、肌酐、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TBil、NLR、MELD评分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存组肝性脑病、出血、腹水、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死亡组,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发现NLR、MELD评分为HBV-ACLF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22),且NLR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0.264,P=0.008)。NLR和MELD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和0.728,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 7)。结论 NLR是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吴杜娟 金蕾 郜玉峰 叶珺 夏国美 李芳 邹桂舟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淋巴细胞 中性白细胞 预后 《多学科专家声明:HCV相关性肝外表现患者诊断指南》摘译 被引量:1 2016年 HCV具有嗜肝细胞和嗜淋巴细胞特性,可引起慢性肝损伤和多种肝外表现(HCV extra-hepatic disorders,HCVEHDs)。HCV-EHDs一方面与HCV感染后可引起淋巴组织增生紊乱导致的免疫系统失调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慢性HCV感染可造成循环免疫复合物聚集和(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相关。 金蕾 李晶晶 郜玉峰关键词:肝炎病毒属 冷球蛋白血症 内分泌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 诊疗准则 献血员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献血员中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从S基因变异角度探讨隐匿性HBV感染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经血站筛查HBsAg阴性的合格献血员血浆594份,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套式PCR检测血清HBVDNA。对筛查出的隐匿性HBV感染者再次用雅培试剂定量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S区进行测序,发现可能与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的变异位点。随机收集11例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作为阳性对照,对其S区进行测序,比较其与隐匿性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在594例献血员中有15例为隐匿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为2.5%。未发现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隐匿性HBV感染有相关性。15例隐匿性HBV感染者中有10例进行了S区测序,结果HBV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3例在“a”决定簇内出现氨基酸突变,分别为1126T(1例)、T140I(2例)。与隐匿性HBV感染者相比,阳性对照在“a”决定簇内仅出现了1例T131N变异。结论常规检测HBsAg阴性的献血员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且这些病毒可能存在变异。 戴钰 张振华 张玲 金蕾 孙丙虎 李旭关键词: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乙型 供血者 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血常规和血清酶学分析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通过血常规和血清酶学动态变化预测重症患者预后。方法对7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痊愈组和死亡组病程中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t检验和Spearman分析发现危重症及死亡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以中老年农民为主,多在5~7月份发病,17.39%患者有明确蜱叮咬史。1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0%。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寒战、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纳差、腹泻、恶心、呕吐和头痛及咳嗽咳痰等。体征主要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触痛阳性。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WBC、PLT降低,ALT、AST、CK、LDH升高。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常伴有实验室检测指标明显异常,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神经系统损害、出血倾向及肺部重症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在诊疗过程中,宜采取有效对症支持治疗,尤其对重症患者需加强实验室指标的监测和病情监护。 魏艳艳 邹桂舟 叶珺 郜玉峰 夏国美 李芳 金蕾 魏峰关键词: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血小板减少 疾病特征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参照序列的建立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区的参照序列并分析其特征。方法通过GenBank获得100株来自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区全基因序列,利用Pri me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采取相同碱基或氨基酸位置相同碱基或氨基酸最多者作为参照碱基或氨基酸,最终获得参照序列,同时分析所有入选病毒株的基因及氨基酸变异情况;将参照序列与1918年(1918E)、1934年(1934E)流行株,2008年(2008V)、2009年(2009V)疫苗株以及欧亚猪H1N1流感病毒流行株(SWINE)和人禽流感H5N1流行株(H5N1)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基因变异、二硫键和活性中心分布、糖基化位点、抗原表位等特征。结果建立了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区参照序列,与参照株比较,所有分离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99.00%,核苷酸变异≥5株的位点有6个,氨基酸变异≥5株的位点有2个;该参照序列与相关病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99.79%(2009V)、77.66%(2008V)、78.01%(1934E)、83.19%(1918E)、92.13%(SWINE)、81.91%(H5N1),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57%(2009V)、80.81%(2008V)、80.81%(1934E)、87.42%(1918E)、92.32%(SWINE)、84.22%(H5N1);二硫键和活性中心分布高度保守;2009C与2009V和1918E病毒株糖基化位点类似,与其他病毒株差异较大;抗原表位与2009V完全相同,而与2008V相比,已知存在的表位分别为3?1(B细胞表位)、2:1(Th细胞表位)和7:3(CTL细胞表位)。结论该参照序列可以作为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区参照序列,成为分析基因变异或氨基酸变异的标准。 张振华 金蕾 张亚飞 李家斌 李旭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神经氨酸酶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区参照序列的建立及变异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2009年3月开始全球暴发了新型H1N1流感,这是继1918年、1977—1978年之后国际上第3次H1N1流感暴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极易发生基因变异,当变异较大时出现抗原漂移或抗原转变,不同患者来源的病毒株基因序列也具有差异性。本研究采用多病毒株序列比对发热方法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区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确定参照序列,有利于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及检测,同时为引物设计提供合适模板,减少由于引物设计偏差而导致假阴性结果。 张振华 金蕾 胡先玮 都鹏飞 李旭关键词:基因变异分析 流感病毒 甲型 HA 流感暴发 引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