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浩
- 作品数:38 被引量:221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SDF-1对神经干细胞迁移作用的研究现状
- 2013年
- 马建华赵浩戴宜武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SDF-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发育过程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46例报告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技巧,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近十年期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29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4例,桥脑-延髓交界处2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手术,5例术中采用神经导航定位。结果肿瘤全切45例,1例次全切。术中见19例伴有明显的静脉畸形,予以保护。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2例,无明显变化21例,术后症状改善和稳定率为93.5%(43/46)。术后症状加重3例,出现复视、面瘫和肢体活动障碍加重各1例。2例经随访神经功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仍有1例患者未恢复至术前状态。随访3~58个月,肿瘤全切的43例,42未见肿瘤增大,均未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1例复发行伽玛刀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安全和有效地切除肿瘤。
- 陈立华徐如祥魏群李运军李文德赵浩高进宝于斌
-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手术指征手术入路
- rAAV1载体介导外源性VEGF-165和Angiopoietin-1基因治疗大鼠脑缺血的疗效评价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为研究经脑室途径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1,Ang-1),治疗大鼠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并探讨治疗的机制,采用脑立体定向输注的方法,将rAAV1-VEGF治疗载体或者rAAV1-VEGF和rAAV1-Ang-1的混合治疗载体,通过侧脑室转染途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基因治疗。观测VEGF和Ang-1蛋白表达、血脑屏障通透性、脑微血管密度等指标,并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行为评分等。结果显示,联合应用VEGF和Ang-1治疗急性脑梗塞可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增加缺血灶周围脑区的微血管密度,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由此得出结论:联合应用VEGF和Ang-1基因治疗大鼠急性脑缺血,可保护脑细胞,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减轻脑水肿,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 赵英杰李照建王任直魏俊吉李桂林赵浩
- 关键词:脑缺血血管生成素基因治疗腺相关病毒血管生成
- 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创手术治疗的32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指征和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其中中脑出血3例,脑桥出血22例,延髓血肿1例,中脑-脑桥联合出血4例,脑桥-延髓出血2例。血肿量3.6-21 ml,平均8.6 ml。按出血量将脑干出血分为3组:≤5 ml,5.1-10 ml,〉10 ml。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17例,神经导航引导手术25例。3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均经微创手术成功清除血肿,其中27例血肿清除彻底,另外5例大部分清除血肿,1个月内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1例。术后3个月存活28例,死亡4例。术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5分3例、4分9例、3分12例、2分4例、1分4例。结论采用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疗效。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提高脑干出血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 陈立华魏群徐如祥李运军李文德赵浩高进宝于斌张洪钿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手术入路
- 完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学习曲线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完全神经内镜技术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手术的学习曲线,为更好开展这类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作者自初期到成熟期不同阶段连续完成的、完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45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每15例作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分为初期组、中期组和成熟组。比较各阶段手术病例在手术时间、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3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和病程上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随访6个月,成熟组比初期组和中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而肿瘤全切率明显提高(P<0.05);初期组和中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术后视力、视野及内分泌障碍均改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完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学习曲线在30例左右,学习曲线上升期需要提高微创及镜下技巧,保证手术质量,之后进入平台期,技术相对成熟,可以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
- 李运军魏群李文德赵浩张洪钿陈立华徐如祥
- 关键词:垂体肿瘤神经内镜入路
- 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在脑脓肿治疗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在脑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手术治疗的11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1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实施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引导下脓肿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手术时间(56±12)min,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所有病例均达到临床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安全、准确、有效,可作为脑脓肿穿刺抽吸和引流的首选技术手段。
- 李文德李运军赵浩高进保张鹏飞于斌陈立华魏群徐如祥
- 关键词:脑脓肿引流术无框架立体定向
- 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人路手术切除蝶窦发育异常垂体腺瘤(附18例临床报告)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蝶窦发育异常垂体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8例蝶窦发育异常的垂体腺瘤患者,分析神经导航引导下单鼻孔蝶窦人路手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18例患者中,蝶窦发育异常类型包括甲介型2例,鞍前型4例,多房分隔9例,过度气化达两侧中颅窝底3例。结果肿瘤定位准确18例(100%),肿瘤全切14例(77.8%)。术后13例患者(72.2%)内分泌治愈。术后尿崩4例(22.2%),均为一过性;术后脑脊液漏1例(5.6%),通过腰穿置管治愈;无颈内动脉、海绵窦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经鼻蝶手术切除蝶窦发育异常垂体腺瘤定位准确,手术效果好,副损伤少,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手术适应证。
- 李运军魏群赵浩李文德于斌陈立华徐如祥
- 关键词:神经导航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
- 转铁蛋白靶向脂质体转导SDF-1治疗大鼠缺血性脑卒中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转铁蛋白靶向脂质体将外源性SDF-1基因跨血脑屏障转运至脑缺血大鼠脑内,观察SDF-1在脑缺血大鼠脑内的表达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脑缺血大鼠分为两组,分别注射Tf-SDF-1-PLs和生理盐水,观察SDF-1是否可以进入脑内实现高表达,并对新生血管、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血流量进行检测,评估Tf-SDF-1-PLs的治疗作用。结果药物注射24h后,Tf-SDF-1-PLs治疗组可见SDF-1 mRNA在脑内表达升高,而生理盐水注射组无SDF-1mRNA表达。药物注射48h后,检测脑中SDF-1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脑中SDF-1染色,提示Tf-SDF-1-PLs治疗组的SDF-1蛋白表达均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P<0.05)。药物注射21天后,Tf-SDF-1-PLs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P<0.05),新生血管数量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P<0.05),恢复的脑血流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提示SDF-1主要在胶质细胞中表达,Tf-SDF-1-PLs治疗组脑缺血大鼠的体重恢复早于生理盐水注射组。结论 Tf-SDF-1-PLs可以将SDF-1基因转运到脑缺血大鼠脑内,实现高表达。SDF-1可以发挥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进而促进了脑血流量的恢复,有助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
- 赵浩马建华李运军李文德高进保张鹏飞于斌陈立华魏群徐如祥
- 关键词:转铁蛋白缺血性脑卒中
- 免疫脂质体在脑内转基因的应用
- 2009年
- 免疫脂质体被视为是体内基因靶向治疗的一种有发展潜力的载体系统。近十余年有关脂质体的制备、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多项靶向治疗的研究得以开展,特别是免疫脂质体在非病毒载体无创伤性脑内基因转运方面的研究得到发展。本文对免疫脂质体的基本结构特点,其自身的优势及在脑靶向基因转染及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且对免疫脂质体应用中尚存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可能解决的方法。
- 赵浩王任直
- 关键词:免疫脂质体脑靶向血脑屏障基因转染
- 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14例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发生的特点,按1∶4随机选取未发生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的颅脑肿瘤手术病例作为对照,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术前血糖水平、有无高血压、手术体位、病理分型、甘露醇应用及手术时间等12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手术体位和使用甘露醇等6个指标与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可能为导致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致硬脑膜与颅骨剥离,但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这几个因素。
- 李运军赵浩李文德高进宝于斌陈立华魏群徐如祥
- 关键词:颅脑肿瘤硬膜外血肿急性远隔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