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岩

作品数:41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厅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胃癌
  • 12篇肿瘤
  • 11篇细胞
  • 10篇免疫
  • 7篇蛋白
  • 6篇组织化学
  • 6篇免疫组织
  • 6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胃癌组织
  • 5篇癌组织
  • 4篇免疫组化
  • 4篇癌细胞
  • 4篇病理
  • 3篇凋亡
  • 3篇胃肿瘤
  • 3篇细胞癌
  • 3篇教学
  • 3篇腹腔
  • 3篇癌旁
  • 3篇癌旁组织

机构

  • 40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黑龙江省中医...
  • 1篇沧州市中西医...

作者

  • 40篇贺岩
  • 31篇金晓明
  • 11篇张磊
  • 10篇李莹杰
  • 6篇姜洋
  • 5篇王齐敏
  • 5篇叶菲
  • 5篇张朋旗
  • 4篇刘淼
  • 4篇陶晓峰
  • 3篇赵宝山
  • 3篇钟志玖
  • 3篇樊宁
  • 3篇张磊
  • 3篇佟丹丹
  • 3篇许圣洁
  • 3篇邵畅
  • 3篇金银姬
  • 3篇付红
  • 3篇黄元夕

传媒

  • 10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沈阳部队医药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黑龙江医学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SP70在早期心肌缺血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早期HSP70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进行HSP70检测。结果 常规的HE染色很难分辨早期心肌缺血的心肌细胞。Nagar Olsan特染能鉴别早期心肌缺血心肌细胞的改变。HSP70在缺血的心肌细胞内呈散在的颗粒状分布 ;在自溶的心肌细胞内呈带状弥漫的强阳性表达。
朴松英金晓明王静贺岩张鹏旗朱骥伟
关键词:HSP70心肌缺血免疫组织化学冠心病热休克蛋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cagA、vacA基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菌株中cagA和vacA基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作用及其检测的意义。方法 胃镜下诊断慢性胃炎的病例 ,钳取活组织标本 ,组织学检查 ;快速尿素酶法和PCR检测。结果  30例标本经组织学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 1 9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1 1例。经快速尿素酶法检测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 ,8例Hp“ +” ,1 1例Hp“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 ,1例Hp“ +” ,1 0例Hp“ -”。经PCR检测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 ,1 5例cagA“ +” ,4例cagA“ -” ,1 1例vacA“ +” ,8例vacA“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 ,2例cagA“ +” ,9例cagA“ -” ,1例vacA“ +” ,1 0例vacA“ -”。结论 Hp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 ,Ⅰ型菌株致病力更强。PCR检测较快速尿素酶法准确。检测cagA和vacA基因对了解Hp菌株的致病性、估计疾病程度。
韩梅娇金晓明牟海滨姜洋贺岩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CAGAVACA空泡毒素基因
Ⅲ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2003年
为探讨Ⅲ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6)—MMP]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对50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 HCC 组织,选用 MT(16)—MMP 多克隆抗体,采用 sABC 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MT(16)—MMP 在 HCC 各种组织学类型中表达率极低(4/50,0.8%)。但在 HCC 伴有肝硬化的非癌细胞和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内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MT(16)—MMP 的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是否是促进肝硬化发生癌变的诱导剂,有待于证实。
徐玉琴金晓明林晓东张磊贺岩
关键词:肝细胞癌手术切除
肿瘤抑素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15年
肿瘤的生长需要新生血管来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因此通过抑制血管的生成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在所有来源于Ⅳ型胶原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中,肿瘤抑素的研究最广泛。肿瘤抑素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功能。本文就肿瘤抑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于倩王技军朱江贺岩
关键词:肿瘤抑素凋亡增殖血管
胃黏液癌黏液成分的判定与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胃黏液癌黏液的性质及胃黏液癌中nm23与MUC1、MUC2蛋白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黏液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胃黏液癌进行了AB/PAS/HID-AB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了nm23、MUC1、MUC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胃黏液腺癌以肠型腺癌为主,胃印戒细胞癌以胃型腺癌为主。其黏液成分与胃黏液癌的浸润转移无相关。②胃黏液癌中,nm23、MUC1、MUC2表达率分别为36.84%、64.91%、56.14%。nm23、MUC1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黏液的性质无关(P>0.05),MUC2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黏液性质有关(P<0.05)。结论胃黏液腺癌的组织学发生是来自肠上皮的化生;胃印戒细胞癌的组织学发生是来自胃腺上皮。AB-PAS,HID-AB和MUC2的检测可鉴定胃黏液癌黏液的性质。nm23、MUC1的表达,对判断胃黏液癌的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金银姬金晓明姜洋叶菲贺岩
关键词:NM23MUC1MUC2
葡萄球菌肠毒素B对实验性原位接种胃癌抑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胃癌的原位模型,研究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实验性原位接种胃癌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株SCG-7901,27只裸鼠和SEB。将SCG-7901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实体瘤。取出后分割成小块,再接种在裸鼠胃壁浆膜下。2周后行SEB治疗。观察原位移植瘤在模型组和治疗组的生长及侵袭转移的病理变化。结果①胃浆膜下原位接种肿瘤在2周后可达0.8 cm3。②SEB可大面积杀伤肿瘤细胞,但同时对周边非癌组织亦有破坏,并可导致肿瘤细胞的脱落、种植。结论成功建立了胃癌原位模型,可为研究胃癌的侵袭转移提供与人胃癌相近的微环境。SEB具有很强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无淋巴道和血道的转移;但对周边非癌组织也有一定的破坏,并由于肿瘤细胞的坏死、脱落,可导致肿瘤细胞的种植。
刘淼金晓明贺岩李莹杰黄元夕王齐敏
关键词:胃癌模型葡萄球菌肠毒素B抑瘤作用
一种重组SIRPα-TRAIL融合蛋白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SIRPα‑TRAIL融合蛋白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基于从干预或阻断SIRPα‑CD47相互作用方面入手,针对癌细胞膜和巨噬细胞膜上已知位点及可启动下游凋亡信号通路的经典理论,将TRAIL(肿瘤坏死因子...
金晓明孔丹刘宇张磊贺岩李晓波乔聪刘兴汉
文献传递
维生素D_3对黑色素瘤细胞株生长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维生素D3对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唑氮蓝比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酶标记(TUNEL)法计数凋亡细胞。结果10-7mol/L的1.25(OH)2D3可以抑制A375增生,改变细胞周期时相分布,致G0/G1期阻滞,加强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紫杉醇的作用,促进细胞凋亡。结论维生素D3可以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成为新一种黑色素肿瘤治疗药物。
郑天虎贺岩李莹杰
关键词:黑色素瘤细胞维生素D3紫杉醇
肿瘤抑素19肽对低分化胃癌细胞体内外抑瘤作用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系SGC-7901状态的检测和接种细胞数目,通过对胃癌裸鼠原位种植模型和其它建立胃癌模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建立良好胃癌的动物模型的标准。为探索肿瘤生长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研究人类肿瘤的...
贺岩
关键词:胃脏肿瘤肿瘤治疗肿瘤抑素
文献传递
胃癌细胞和组织块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采用两种方法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胃癌肿瘤细胞悬液、胃癌裸鼠皮下瘤块采用OB胶粘贴法种植于裸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原位移植瘤的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胃癌成瘤率为60%,淋巴结转移率和肝转移发生率仅为55.6%和33.3%;皮下组织块移植OB胶粘贴法的原位成瘤率100%,淋巴结转移率和肝转移发生率为93.3%和80%。皮下瘤块的原位移植瘤中MVD值和VEGF的表达高于细胞悬液法鼠移植瘤中MVD和VEGF的表达。[结论]两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胃癌裸鼠皮下组织块OB胶粘贴法为优,且肿瘤血管新生的能力较强。
王齐敏金晓明贺岩李莹杰刘淼
关键词:胃肿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