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冠状静脉途径行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1例
- 2013年
-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小儿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其临床症状重、药物疗效差。射频消融技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3%~5%的室速患儿通过常规的心内膜消融不能获得成功,其病灶可能来源于心外膜,这种心外膜来源的室速需要通过特殊途径进行射频消融。本文对1例心外膜来源的室速患儿尝试经冠状静脉途径行射频消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 吕铁伟张桂芳何健峰李谧吴晓云刘晓燕罗雪蒲晓芳许欣李敏易岂建田杰殷跃辉
-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心外膜冠状静脉射频消融术
- Parylene涂层封堵器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Parylene涂层封堵器(Parylene coating occluder)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al heart diseases,CHD)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及阻断镍离子释放入血的效果。方法:将待实施介入治疗的CHD患儿23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派瑞林组(A组)及传统组(B组),均为北京华医圣杰医疗器械公司产品。A组12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8例,B组11例,其中VSD 3例,PPA 8例。所有患儿均由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均在X线、心脏彩超及心电图监测下完成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于术前,术后1 d、1月、3月、6月随访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血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及血镍浓度变化情况。结果:2组介入封堵治疗均成功,成功率均为100%(23/23);A组中有1例术后即刻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访至术后6月时残余分流消失。无机械性溶血、封堵器脱落、移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随访各时间点2组之间在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能(分别为P=0.819、P=0.418、P=0.991、P=0.828)、血常规(分别为P=0.521、P=0.239、P=0.088)、心电图、心脏彩超(分别为P=0.249、P=0.239、P=0.213、P=0.071、P=0.397)、胸片(P分别为0.537、0.114)和血液镍离子浓度(P=0.797)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CHD介入治疗中,Parylene涂层封堵器在有效性、安全性及阻断镍离子释放入血方面与传统封堵器无显著差异。
- 秦莉易岂建李谧吕铁伟白永红计晓娟蒲晓芳罗雪
- 关键词:封堵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镍离子儿童
- 不同大小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的方法学探讨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的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治疗的相关临床问题。方法:将入选的69例6个月~17岁PDA息儿分为巨大组、典型组和小型组。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或可控螺旋弹簧圈封堵器进行封堵治疗,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主动脉造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典型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与主动脉造影测量PDA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型组TTE与主动脉造影测量PDA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年龄与PDA伸展性关系密切,不同年龄组的伸展性不同。结论:对于典型PDA以TTE测量值选择封堵器是可行的,对于小型PDA应该以血管造影为准,巨大PDA可以通过改变超声心动图常规切面弥补。在选择封堵器时要充分考虑到PDA的伸展性。
- 熊寿贵余更生田杰白永虹刘晓燕李谧蒲晓芳林琴罗雪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血管介入治疗超声心动描记术
-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封堵器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 2009年
-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其中以膜部VSD最常见,约占75%,传统的外科修补术需体外循环,具有创伤大、恢复时间长且存在一些与手术相关的的严重并发症等缺点。
- 郭鹏飞易岂建王芳洁李谧吕铁伟白永虹计晓娟蒲晓芳罗雪林琴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封堵器儿童
-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1例被引量:3
- 2006年
- 1病例摘要
患儿,男,6岁2个月。发现心脏杂音4年余入院。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就诊时发现心脏杂音,心脏彩超证实有动脉导管未闭(PDA),自幼不伴吃奶中断,有多汗及哭吵后发绀,身材矮小,语言发育落后,2岁左右才能说单个字,现平时能说词汇,不能说单句;3岁以后才能独立行走,现在行走易摔跤。曾多次患肺炎住院治疗,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查体:BP14.6/6.6kPa(110/50mmHg),体重15kg,头围46cm,身长100cm,营养、发育不好,反应稍迟钝。
- 何健峰田杰白永虹余更生刘晓燕李谧蒲晓芳罗雪林琴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心脏杂音病例摘要心脏彩超身材矮小疾病史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以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08年5月的589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儿行严密病情观察,密切监护,观察心电图,给予心理护理及药物治疗的护理。结果:589例患儿均在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正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详细的出院指导,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 刘云黎林琴罗雪
- 关键词:并发症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热习服血清生物标志物
- 2024年
- 目的探讨热习服(HA)提升机体耐热能力的代谢产物变化特征,筛选热习服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将1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和热习服(HA)组,HA组小鼠每日在温度(35±1)℃,相对湿度(60±5)%的环境模拟舱中建立热习服模型,连续4周。结束后次日小鼠麻醉后收集眼眶血,并分离血清。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热习服小鼠血清代谢产物变化特征。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Con组和HA组样本有明显组间差异。与Con组相比,HA组小鼠血清代谢物中共筛选到51种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变量权重值>1,P<0.05),其中24种上调,27种下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和消化系统等通路。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主要富集在蛋白质消化吸收(P<0.001)、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P=0.001)、癌症的中枢碳代谢(P=0.001)、维生素的消化吸收(P=0.002)、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P=0.005)、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P=0.013)和氧化磷酸化(P=0.019)这7个代谢途径,并根据这些代谢途径筛选出一组与热习服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结论热习服小鼠血清代谢物发生显著改变,这些代谢物可作为判断机体耐热能力的生物标志物。
- 罗珍杨学森王泽泽谭雨龙李萍李萍申婷婷刘晓倩刘怡杉罗雪
- 关键词:热习服代谢组学耐热能力生物标志物
- 暴发性心肌炎反复发生阿斯综合征1例治疗体会
- <正>患儿,女,9岁,因咳嗽2天,抽搐4次,伴神志不清半小时于2008年1月11日来我院急诊。在急救时多次发生晕厥、面色发绀,心跳、呼吸骤停,小便失禁,经心肺复苏、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心率升至50~60次/分,律不齐,EC...
- 蒲晓芳林琴罗雪
- 文献传递
- Orem自理模式用于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儿的护理被引量:1
- 2006年
- 通过对1例Ⅲ度-AVB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患儿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根据O rem理论,采取有计划的护理措施,结果患儿接受了安装起搏器,并且掌握了安装起搏器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如何自我护理的技能。认为O rem自理模式用于儿科护理,既改善了护患关系,又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有助于护士的业务学习。
- 林琴蒲晓芳罗雪
- 关键词:OREM自理模式心脏起搏器患儿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小儿肺动脉狭窄的疗效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患儿的术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5-2008年采用PBPV治疗的PS患儿54例进行分析。首选右心导管分别测量患儿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力,然后单球囊法扩张其肺动脉瓣,术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疗效。结果右室收缩压:PS患儿术前(65.30±25.40)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4.20±10.08)mmHg;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PG):PS患儿术前(50.30±20.01)mmHg,术后1 d(19.96±6.95)mmHg,术后1个月(19.40±6.87)mmHg;术后1 d PG<20 mmHg达89.7%,术后1个月PG<20 mmHg达92.1%。PS患儿均未观察到并发症发生,术中失血量少,无输血,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个月经超声心动图随访无再狭窄发生。术后心脏杂音减轻,震颤全部消失,心电图大部分正常。结论PBPV治疗PS是安全有效。病例选择、精确测定肺动脉瓣直径和选择大小合适的球囊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林琴计晓娟吕铁伟易岂建李谧蒲小芳罗雪
-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