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卫东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性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动词
  • 3篇语义
  • 3篇日语
  • 3篇模糊语
  • 3篇模糊语义
  • 3篇家族相似性
  • 3篇范畴化
  • 3篇常用动词
  • 2篇汉语
  • 1篇代词
  • 1篇语法学
  • 1篇语言模型
  • 1篇语义网
  • 1篇语义网络
  • 1篇证法
  • 1篇生成点
  • 1篇视点转换
  • 1篇人称代词
  • 1篇自称词
  • 1篇网络

机构

  • 6篇扬州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石卫东
  • 2篇郭永刚
  • 1篇华晓会
  • 1篇白晓光

传媒

  • 2篇黑龙江教育学...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汉语生成的基本过程
2008年
应用唯物辩证法方法,研究汉语生成的基本过程。该过程和认识论有直接的联系,两者的主体结构是相互对应的。汉语是在一个疑问词的两次大分裂中生成的,具体表现为感觉=知觉+概念的形式。日常生活中总体上驾驭人们实践的东西,既不是单纯的感性认识也不是单纯的理性认识,而是中和了这两个方面的感觉。过去认识论和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鉴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有可能在此项研究中得到修正。
石卫东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汉语生成点感性认识
认知日语「お」类常用动词的模糊语义
2009年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范畴理论对日语「お」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说明「お」类常用动词的范畴化、家族相似性以及模糊语义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探讨「お」类常用动词原始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お」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模糊语义网络。
石卫东华晓会
关键词:范畴化家族相似性模糊语义
日语「う」类常用动词语义网络的认知技巧
2008年
尝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范畴理论对日语「う」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阐释「う」类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以及家族相似性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探析「う」类常用动词原始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う」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语义网络。
石卫东郭永刚
关键词:范畴化家族相似性模糊语义
普通语法学的汉语句法符号
2007年
普通语法学需要一种句法符号,汉语句法符号只是其中之一。在句法符号的视野里,语言的生成是一个随时可以直观的过程。使用Tgl、Wzt和Jdl三个汉语句法符号,则描写出了语言生成的基本过程和句中的基本语法关系。
石卫东
关键词:语言模型存在句存现句
探析日语[ま]类常用动词的家族相似性
2008年
文章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日语[ま]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探析[ま]类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以及家族相似性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阐释[ま]类常用动词共同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ま]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语义网络。
石卫东郭永刚
关键词:范畴化家族相似性模糊语义
浅析日汉语自称词的表达类型被引量:5
2008年
自称词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的上位范畴,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考察了汉日两种语言中自称词的类型及其指称机制,并通过对比揭示了两种语言在自称词用法上的异同。
石卫东白晓光
关键词:自称词人称代词间接性视点转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