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臭氧、一氯胺顺序消毒过程中pH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以单宁酸替代饮用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对臭氧、氯胺顺序消毒过程中臭氧和氯胺的衰减以及消毒副产物生成与pH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消毒阶段臭氧投加量由0.5 mg·L-1增加到5 mg·L-1,24 h后溶液的pH从5.9下降到4.3;相应地,随着臭氧投加量的逐渐增加,氯胺消毒阶段一氯胺的衰减速率逐渐变慢,减少了氧化天然有机物所消耗的一氯胺。在pH为8.3,一氯胺的稳定性最好,但与pH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不一致,将pH控制在7.0左右可能更理想;二氯乙酸在pH为6.8时生成最多,三氯甲烷和三氯乙酸也基本在pH为7.0~7.5时达到最大。臭氧氯胺顺序消毒过程中,pH对一氯胺的衰减和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较大,应加强控制。
- 赵淑清陈忠林李安沈吉敏
- 关键词:臭氧一氯胺PH单宁酸
- 对商用厨房复合式油烟净化系统的实验研究
- 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由餐饮业导致的排污量也在持续上升,成为破坏城市空气质量的元凶之一。因此本研究设计出一套商用厨房复合式净化油烟设备,其中对污染物的净化段采用了过滤吸附加高压静电处理的方式,在前部分增设了空气幕灶...
- 李安
- 关键词:烹饪油烟挥发性有机物
- 色氨酸氯化消毒生成卤乙酸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作为传统的消毒方式,氯化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水中致病微生物,但同时也会产生有害的消毒副产物(DBPs)。含氮有机物是DBPs的重要前质,为考察其对卤乙酸的生成影响,选取色氨酸作为反应前质,对其氯化过程中生成卤乙酸(HAAs)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氯化反应时间、氯投量、反应温度、反应pH值、溴离子浓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和氯投量的增加,HAAs的产量逐渐增加,且在反应初始阶段增加较快;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HAAs产量较高;在常温时HAAs的生成量高于低/高温时的生成量;有效氯和溴离子对HAAs的生成具有交互作用,随着有效氯和溴离子的增加,HAAs的生成量也呈增加趋势;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溴代卤乙酸质量分数n呈上升趋势,故控制消毒反应时间可以有效控制HAAs的"三致"风险。
- 陈忠林李安王胜军沈吉敏
- 关键词:含氮有机物氯化消毒色氨酸卤乙酸溴离子
- 基于瞬变流分析的给水管网阀门开启状态模拟研究
- 阀门是管路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按规律可实现对流量及压力的可控调节。阀门部分开启时,阻力系数是全开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会对管网运行的实际工况产生较大的影响;阀门处于不同开启状态时,则又会使管网的实际运行工况偏离设计工况...
- 李安
- 关键词:给水管网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金属锌与臭氧联用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
- 金属锌与臭氧联用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给水深度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臭氧氧化法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差及催化臭氧化工艺中的催化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处理效果差的问题。方法:将金属锌放入...
- 马军王胜军李安
- 金属锌与臭氧联用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
- 金属锌与臭氧联用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给水深度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臭氧氧化法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差及催化臭氧化工艺中的催化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处理效果差的问题。方法:将金属锌放入...
- 马军王胜军李安
- 文献传递
- 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 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水处理方法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差、处理成本高、操作复杂的问题。本方法如下:1.零价铜材料以流化床或固定床形式布置在反应器中;2.将酸加入进水调节pH值...
- 马军王胜军李安
- 文献传递
- 色氨酸氯化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的生成规律
- 水体中含氮有机物是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质,而色氨酸是典型含氮有机物氨基酸的一种。卤乙酸具有较强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质。本文研究了色氨酸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不同条件下生成卤乙酸的生成规律。考察了反应时间、色氨酸初始浓度、加...
- 李安陈忠林杨磊赵淑清沈吉敏翟旭
- 关键词:含氮有机物氯化消毒色氨酸卤乙酸
- 文献传递
- 氨基酸的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及途径
- 饮用水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国际国内的研究热点。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主要依靠消毒工艺来保证,而氯化消毒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消毒技术。但是氯化消毒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消毒副产物(DBPs),为提高...
- 李安
- 关键词:氨基酸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
-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在揭示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典型事实的基础上,基于2005—2021年省级农村面板数据,通过STIRPAT模型测算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规模、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人均GDP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的弹性系数最大,能源强度次之,人口规模最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农村地区按照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六个区域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区域分别进行测算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区域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其贡献程度存在差异。因而,有必要针对不同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为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
- 李安尹逊之
- 关键词:碳源碳排放STIRPAT模型